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會發脾氣

2023-10-25     江左梅娘

原標題:真正厲害的人,都很會發脾氣

世間百態,生而為人,皆有脾氣。

對待脾氣的不同方式,會養成不相同的性格,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只有厲害的人,才會發脾氣。

01 好脾氣,不是沒脾氣

之前女碩士坐引擎蓋上維權的事還記憶猶新。

女碩士買了輛車,剛開就發現漏油。

購買產品,有質量問題退換很正常,更何況車還沒開出店。

可4S店看她彬彬有禮、一副沒脾氣的好人樣,就玩起了花樣。

第一次車店口頭表示退款,結果沒退;

然後女碩士有禮有節找車店協商,車店又改為換車,她同意了,結果沒換;

接著,車店又表示換車也不方便,改為補償,她依然同意了。

結果,車店再次無恥推翻之前所有承諾,讓還沒開出店的問題車去走售後。

來來回回,多次折騰,一直好脾氣的女碩士終於忍不住,直接坐上引擎蓋,開始「發脾氣」維權。

最後,「女碩士坐引擎蓋發脾氣維權」事件經過網絡發酵,人民日報力挺。她終於拿回了屬於自己的所得和補償,車店更是受到了應有的處罰。

女碩士在後來的採訪中表示:「她其實很後悔一開始的步步退讓,讓車店覺得自己好脾氣好欺負。」

是啊,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做個好脾氣之人。

但好脾氣,不能是沒脾氣。

適當發脾氣才能展示自己的底線,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果面對無理要求也一味退讓和忍受,往往只能換來對方順理成章的得寸進尺。

因為每次忍受後退一步,他們就會更囂張地向前兩步,然後無情地去傷害你。

唯有會發脾氣,才能讓那些逾越底線者望而生畏。

所以,當我們在面對無理的事情時,請不要一直示弱,而要第一時間就勇敢拒絕,且大聲對對他說「不」。

02 厲害的人,都會發脾氣

心理學上說,發脾氣是一種表達、一種能力。

唯有適宜地發脾氣,才能讓別人看清自己,不被欺負,更能成事。

一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她剛工作時,積極主動,對同事的要求來者不拒。

她的態度,讓她很快成了公司的「好脾氣」之人。

剛開始,她以為這是對她的誇讚,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認可。

可後來她發現,同事越來越不尊重她。甚至有同事把工作丟給她,她因為好意思拒絕,幫忙加班而要到深夜才能下班,每天都疲憊不堪。

但好業績卻還都是他們的。

終於,她慢慢意識到自己不能總是「好脾氣」,當「老好人」。

有一次,當同事再次故意將不屬於她的工作丟給她時,她馬上拒絕,直接發脾氣厲生硬懟。

然而,同事並沒有因為她發脾氣而孤立她,不僅沒有再欺負她,甚至越來越尊重她。

後來,她都不再退讓,該回絕就回絕。

依靠這一原則,她不僅掌控了自己的脾氣,把握住他人的心理,還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公司領導。

蔡康永說:

「情商高並非指不發脾氣,而是要恰當地發脾氣,舒暢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順心地做自己,才會皆大歡喜。」

是的,高手不會輕易發脾氣,但只要發脾氣,都能把握得恰到好處。

一個人對脾氣的掌控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凡成事者,都是很會發脾氣的人。

真正厲害的人,不會害怕發脾氣,也不會因為發脾氣而內疚,當他坦蕩地發脾氣了,就能不與爛人爛事糾纏,讓自己一步步變得更好。

03 會發脾氣,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一些看似誇獎的詞,比如你好棒,從來不發脾氣;你真是一個好人,一點脾氣都沒有。

可,脾氣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那些不發脾氣的人,他們不是沒有脾氣,只是隱藏自己的情緒、壓抑自己的內心罷了。

久而久之,我們的身體就會出問題。

朋友家的一個孩子,聽話懂事,從來不發脾氣。

所有人見到他都會表揚他「好脾氣」,連家人也讚揚他性格好、乖巧。

可誰都沒有想到這樣一個事事順從、遵規守矩的孩子卻在幾年後得了抑鬱症。

組織行為學有一個「安全閥效應」,指人們對情緒的宣洩有利於身體組織內部緩和,促使心理平衡,利於身體健康。

每個人對情緒、脾氣的忍耐都有一個臨界值,一旦忍耐到極致,衝破臨界限,就是身體垮掉的時候。

發脾氣是人的一種本能,一味壓抑本能。看似做了一個「好脾氣」的人,實則是在傷害自己。

老話說:忍字頭上一把刀。

不發脾氣,一直忍,就是把刀尖對著自己。

所以,學會發脾氣,好好表達情緒,遠離疾病,身心健康,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04.梅娘說

心理學大師李中瑩老師說:

「憤怒是一種情緒,它的力量很大。就看你如何轉換利用它。」

有的人發脾氣身心俱損,有的人卻因脾氣碩果纍纍,這就是厲害人與普通人的差距。

適度發脾氣,讓「發脾氣」成為成功的基石而不是堵門石。

學會修煉自己,駕馭脾氣、會發脾氣,做一個厲害的人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3b967c067262930d77f5fd6f486f0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