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樂水
ChatGPT爆火,百度無辜中槍。
2023年5月22日,「百度已不是中國第一大桌面搜索」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StatCounter數據顯示,2023年4月,中國內地桌面搜尋引擎行業中,微軟必應的份額達37.4%,不光創歷史新高,並且還超越百度的27.01%,成為中國第一大桌面搜尋引擎。
諸多媒體認為,微軟必應的份額之所以可以超越百度,是因為在ChatGPT技術的加持下,其對於用戶的吸引力越來越高。
事實上,結合權威數據來看,必應到底有沒有超越百度,其實是存疑的。但上述數據也確實值得百度警惕,隨著大模型技術的不斷湧現,其中文搜尋引擎王者的地位將會遭到挑戰。因此,百度也不能不推出相關技術。
01 中國桌面搜索,百度告別第一?
按StatCounter提供的數據,百度中國桌面搜尋引擎的市場份額不光在4月被必應反超,此前也一直節節下探。
2022年6月,百度中國桌面搜尋引擎的市場份額還能達到51.55%。到了2022年12月,這一數字僅為35.93%。進入2023年,百度中國桌面搜尋引擎的市場份額更是加速下滑,2023年1月-3月分別為37.21%、31.79%以及27.93%。
不過頗為反常的是,百度的業績卻沒有類似的表現。財報顯示,2022年,百度在線營銷收入為695億元,同比下降6%。雖然有所下探,但遠低於中國桌面搜尋引擎市場份額的降幅。
更不能忽視的是,百度在線營銷收入下滑,與中國整體的廣告市場遇冷有很大聯繫。中關村互動營銷實驗室統計的《2022中國網際網路廣告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網際網路廣告市場規模為約5088億元,下跌6.38%,為近七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在此背景下,其他網際網路巨頭的廣告業務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比如,2022年,騰訊網絡廣告業務營收為827億元,同比下跌7%。
由此來看,StatCounter的數據或許出了問題。對此,逐鹿網創始人闌夕在社交媒體發文稱,「Statcounter的數據採樣很長一段時間來都是失真的」。比如,其統計的中國移動端搜索份額排名第二的產品是Yandex,而這是一家俄羅斯搜尋引擎,顯然不會是大部分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的選擇。
事實上,查閱網頁數據監測機構SimilarWeb的數據,百度不光是中國搜尋引擎行業的第一,並且也是中國所有網頁訪問量的第一。
由此來看,百度並沒有被必應超越。
02 困在「框」里的百度
儘管 「百度已不是中國第一大桌面搜索」的話題已經不攻自破,但這並不意味著百度沒有焦慮。
作為一家錯失移動網際網路的企業,百度最大的問題,就是依舊過於依賴傳統的,與搜索業務強相關的在線營銷業務。
財報顯示,2023年Q 1,百度在線營銷業務營收166億元,占總營收的53.3%,儘管較前幾年有所下探,但仍是重要的營收支柱。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生態孤島化趨勢越發明顯,百度的入口作用,已逐漸被各個App取代。
以短視頻為例,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中國網民規模10.67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0.12億,短視頻滲透率達94.8%。
因短視頻生態異常繁榮,用戶的搜索習慣其實已經發生了改變。廣大證券研報顯示,目前短視頻的搜索使用率達到68.7%,位居搜索流量生態第二,用戶的「搜索行為明顯向短視頻平台遷徙」。
由於用戶的搜索,本質上是一場「零和行為」,隨著用戶的搜索習慣向短視頻遷移,網頁搜索的流量自然會日趨枯竭。
智研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Q3-2020年Q3,中國移動網民人均APP每日使用時長占比中,瀏覽器的份額從3.1%下跌至2.3%。
顯然,因用戶需求生變,即使依然是中國搜尋引擎市場的第一,百度的影響力日漸衰微也是不爭的事實。
03 百度需要贏下大模型之戰
正當百度感到焦慮之時,ChatGPT突然爆火,讓前者看到了轉型的方向。
與移動網際網路僅僅會分流搜尋引擎的影響力不同,因可以提供精準的答案,大模型可能會徹底顛覆搜尋引擎。對此,微軟CEO納德拉曾表示,「從此刻開始,搜索的毛利率將永遠、不可逆地進入下降軌道」。
無論是為了擺脫ChatGPT帶來的巨大壓力,還是為了抓住下一個時代,百度都必須拿出強有力的大模型產品。
2023年3月16日,百度發布了國內首個大語言模型、生成式AI產品「文心一言」。
針對文心一言的技術實力,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文心一言確實不如現在最好的ChatGPT版本,但差距也不是很大,可能就是一兩個月的差別」。
但實際上,文心一言卻屢屢陷入爭議的泥潭。2023年3月,微博認證為知名人文藝術博主的「劉大可先生」質疑文心一言的作畫能力,是先將中文翻譯英文,然後使用國外開源的 「Stable Diffusion」生成了圖畫,返回給用戶。比如,讓文心一言畫「滑鼠和總線」,結果畫面展示的是「老鼠和公共汽車」,這是因為其將關鍵詞翻譯成了 「mouse」和「bus」。
不止產品競爭力存疑,百度還需面對一眾強手的「圍剿」。因看到大模型的巨大價值,國內眾多公司紛紛加碼相關業務。
比如,2023年4月10日,搜狗創始人王小川正式官宣,將開啟人工智慧大模型領域創業。第二天,阿里巴巴也推出了自家的大模型產品 「通義千問」。
不可否認,百度的AI技術在中國市場還不錯,但問題是,大模型產品不光只涉及AI技術,還與算力規模、投資力度以及商業化落地是否順利有直接聯繫。
以ChatGPT為例,其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績,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微軟的雲計算支持。IDC統計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顯示,在IaaS市場,阿里巴巴的份額為32.6%,位居第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百度的文心一言並不具備絕對意義上的核心競爭力。
總而言之,儘管百度仍是中國搜尋引擎的第一,但因用戶習慣生變,這個第一的含金量已不同於PC網際網路時代。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百度靠殘存的流量以及相對有限的影響力,確實還能相對安穩地活下去。
但問題是,隨著大模型技術的逐步成熟,其可能會徹底顛覆現有的搜尋引擎。因此,百度在穩住搜索基本盤之外,必須贏下大模型之戰。
不過不能忽視的是,其他科技、網際網路公司也看到了大模型的價值,紛紛推出相關產品。而這些公司在雲計算、資金等方面的資源並不弱於百度。
因此,百度到底能否贏下大模型之戰,尚需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