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橫掃歐洲用了8萬兵力,攻打此城陸續出動百萬,死傷數十萬

2022-07-29     仲安筠

原標題:蒙古橫掃歐洲用了8萬兵力,攻打此城陸續出動百萬,死傷數十萬

蒙古騎兵橫掃歐洲只用了8萬左右的兵力,但是他們最難打的卻是國土最小的南宋,而且出動兵力數量絕對驚人。在蒙古人滅南宋的過程中,有兩個地方最難打,一個是四川的釣魚城,蒙古軍隊硬是打了36年,而且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下被殺,都沒打下來,最後還是蒙古答應不屠城,才逼迫釣魚城投降,蒙古才算勝利,可以說勝得非常艱難。

而另一個則是湖北的襄陽城,但是要說蒙古軍對這兩個城市的用兵程度,肯定還是襄陽城更勝一籌,蒙古陸陸續續對襄陽出動兵馬達到百萬,死傷數十萬人,來來回回,對襄陽累計強攻了38年之久,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38年里,蒙古軍隊多次占領襄陽卻很快就被奪回,要說釣魚城是因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那麼襄陽是因為什麼呢?

襄陽是除湖北武漢外,湖北的第二大城市,自古就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等稱號。可見襄陽的戰略地位是多麼重要!蒙古人也了解襄陽的重要性,下定決心,不拿下襄陽,誓不罷休,更重要的是,拿下襄陽,南宋基本就唾手可得了。當然,襄陽城的城防也是當時世界最堅固的,堅固到什麼程度呢?襄陽城由南宋孟拱親手設計,在孟拱之前,歷代名將都非常注重襄陽城防的建設,不斷地加固,襄陽城牆高大寬厚,雖然襄陽城的城牆屢次被破壞,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襄陽城有著世界上最寬的護城河,現在的襄陽城仍舊可見,寬度平均足有200米,這成了襄陽城最強力的屏障。

襄陽護城河至今猶在,河非常寬

襄陽已經被打造的如同鐵桶一般,而且蒙古人以騎兵戰鬥力為主,缺乏水戰經驗,而且連船都沒準備,面對襄陽寬闊的護城河,幾乎是毫無辦法,而南宋軍隊則有大量的水軍,可以從水上運輸補給,所以蒙古人打了好多年都沒有效果,就算是蒙古軍隊占領了襄陽城,他們沒有水上補給,很快又撤走了,南宋軍隊就會再次占領襄陽。

不幸的是,襄陽一直幾乎沒有援軍,因為南宋奸臣們一直欺瞞皇帝,說襄陽沒有問題,襄陽被圍困的最後五年,南宋皇帝都不知道,是多麼的悲哀。更可恨的是,如果不是因為叛徒,蒙古軍隊打襄陽會更艱難。後來宋軍降將呂文煥在蒙古攻打襄陽過程中,為蒙古軍隊幫了大忙,他告訴忽必烈,攻打襄陽,必須依賴水軍,忽必烈懂得了水軍的重要性,呂文煥幫助蒙古軍隊建立了水軍部隊,後來結合陸軍,一舉擊潰了賈似道的南宋水軍。而且蒙古人當時學習了來自中亞的阿拉伯人的技術,造出了「回回炮」,擁有巨大威力,這種回回炮其實是一種投石機,射程很遠,當時蒙古人在襄陽城外造了數千個,史料記載把蒙古人把襄陽城外的石頭都打光了,稍微大一點的石頭全部都射進了襄陽城內,把襄陽城打的千瘡百孔。

蒙古攻打襄陽,投入大量投石車

蒙古還用瀝青點火,用投石車發射,襄陽城內到處著火,對襄陽士氣影響很大。後來護城河和城防都破了,襄陽就守不住了,最後被蒙古人攻落,但是襄陽城被攻破時已累計堅持了38年,襄陽陷落後,第二年,臨安陷落,謝太后和宋恭帝投降。雖然後來文天祥、張世傑、陳宜中等大臣堅持抗元,但是仍然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襄陽能抵抗如此之久,襄陽人民頑強的意志不可忽視,面對蒙古人的進攻,襄陽城內的軍民同仇敵愾,清除城內的姦細,為軍隊準備糧食,當時襄陽城內的糧倉儲備了足夠圍城幾年之久的糧食,襄陽人民沒有畏懼,沒有膽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襄陽保衛戰

幾百年後,日本人發動了七七事變,襄陽城再次要面對日軍的進攻,如果說以前靠的是護城河和堅固的城防,那麼抗戰時期襄陽靠的主要就是人民鐵一般的意志和將領的愛國之心,在抗戰之中,日軍曾經兩度占領襄陽,但是最後都被迫放棄,因為中國軍隊拚死作戰,毫不畏懼,在襄陽地區發生的棗宜會展中,中國將軍張自忠壯烈殉國,也成了中國抗戰中死亡的最高級將領,最後中國軍隊頑強奮戰,最終奪回了襄陽城,襄陽作為一個歷史名城屹立不倒,靠的還是中國軍民的不屈意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2fb80aa03fe73a775dd623814b430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