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個小學能有多難?入學資審的坑太多了,一不留神就沒學上了

2020-06-29     榮榮媽養兒記

原標題:孩子上個小學能有多難?入學資審的坑太多了,一不留神就沒學上了

這兩天,對於家裡有上大班的家庭來說,可能是最忙活的,因為正值幼升小的資審階段。李大榮不巧,今年9月份要上小學,所以我恰好是幼升小熱鍋上的其中之一螞蟻家長,只要錄取通知書沒拿到,就會一直焦慮。

我猜號里的好些寶寶都比大榮小,所以可能還沒有遇見到這樣焦頭爛額的情況,所以今天寫這篇文章才會顯得特別有用。我現在就特別的後悔,關於孩子上小學這件事為什麼沒有提早一年的招生季去了解,現在就弄得很被動。

我總結了一下今年幼升小資格審查時我遇到的各種問題,希望能給大家提個醒,提早做好孩子的入學工作。

聲明一下,榮媽下文說的政策主要指的是西安市的入學政策,不同省市肯定會有區別,但是它的參考意義不在於政策,而是在於我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未雨綢繆。

幼升小全面收緊

要說今年的疫情,耽誤孩子上課是其一,對於我們這批家長來說,往年這個時候孩子們都已經拿到錄取通知書了,今年才開始資料審核,可見招生形勢的嚴峻和緊張。

再者,今年的入學政策相較於往年來說可能是史無前例的嚴格,據我所知,今年我們所居住範圍內的小學,招生名額比起往年普遍銳減!

比如去年招6、7個班的,今年年只招5個班,往年一個班的孩子都要在55人左右,今年每班只招45人。有些傳統大校,入學名額的縮水率就更高,甚至一少就少兩個版,上百號人。

這是榮媽拍下的某小學門前的招生公告,上面赫然寫著只招收5個班,225人,平均一個班45人。最下面的紅線處也請看一下,根據戶籍的性質不同,資料審核登記的地點是不一樣的。只有戶房一致的孩子才在學校登記,集體戶是在街道辦事處,戶口外地的就是去教育局,分類登記資審也能看出政策傾向性,此處留個白,我們後面還會說。

因為各校入學名額銳減,所以入學資審就會變得特別嚴格,有些往年可以,今年就卡你的條件,讓你沒脾氣還要搞一肚子氣。

再者,今年是公辦民辦一起招生,由教育局統一管理,公安局監管,民辦電腦隨機搖號,會全程錄像,邀請紀檢監察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和學生家長代表全程監督,並委託公證機構公正,說實話,可能眼下學校也是很懵逼的,第一次搞這個,完全不知道是什麼套路呢,只能配合教育局在招生,照章辦事,杜絕一切違規操作,想要撈偏門的,今年就不可能了。

而且今年現實第一年鎖區搖號,「鎖區」這就意味著,誰也不能跨區上學了。

往年不乏有那種不知道怎麼運作的,房子和戶口在一個教育質量不太好的區,但是為了追求好學校到另一個教育質量好的區入學的情況,今年基本不可能。同一個區內,想要不在自己的學區小學上學,換個好小學都不行,更別提跨區了。

所以我說今年的資審就是史無前例的嚴格,絕對沒有危言聳聽,明年會不會鬆動誰也不知道,但是國家想讓教育資源平衡平等的意圖非常明顯,所以我自認為大機率的情況下只會是越來越嚴格。

孩子的戶口會是入學最硬指標

根據今年出台的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細則,能夠資料審核通過在西安市入學的情況主要有四類,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房戶一致的孩子,也就是說戶口跟房子在一起,你就可以直升學區內的小學,不存在沒學上的可能。

其次是集體戶,當然也得是孩子的戶口跟父母的戶口統一落在這個片區內的,可以帶著各種資料去申報。第三類是外地務工隨遷子女,這是唯一一類孩子戶口不在片區也能資審通過的情況。此處畫個重點,一會兒我再說這個政策有多坑哈~

當然還有一類是外地戶籍符合政策規定準入類(包括軍人、軍撫、高層次人才。、留學歸國、華僑外籍等一共11類),這一類的資審要求跟外地務工隨遷子女是一樣的,同時還要提交額外的證明你身份的資料。

一旦被判定為這11類人群中的其中一員,會相比普通的外地務工隨遷子女更優先錄取,好處就是入學名額緊張的前提下,你的孩子就有優先的入學資格,當然,不管怎麼優先都優先不過房戶一致的孩子。

下面我們來排個優先錄取順序就是:房戶一致>集體戶>政策規定準入11類>外地務工隨遷子女

這個優先順序按照資審報名日期也能看得出來,房戶一致和集體戶是6.23~6.29,政策准入和外地務工是6.30-~7.3,明顯是有片區戶口的孩子先報名占名額,然後才能輪到不是西安戶口的孩子。

在今年招生名額銳減的大形勢下,排在後面的孩子自然是有沒辦法上這個學區的小學,就會面臨著教育局調劑到其他小學的風險。

當然,如果你所有的情況都不符合,那麼資審肯定是過不了的,但也不會說孩子沒有學上,教育局會在全部符合名額的孩子招生結束後,再根據各片區學校的名額情況,哪裡有名額塞到哪裡去。

所以我想說的是,國家不會讓你的孩子沒有學上,最終都會安排學籍,但是安排到哪裡就不一定了,想要上自己學區里的小學,還是儘量保證孩子的戶口在片區內最為穩妥。外地戶口的孩子,在上學問題上面臨的風險會高很多,搞不好你連資審的條件都沒有。

外地務工可不是外地戶口的都算

以前上學,戶口其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現在,包括將來,會越來越重要,因為這就是國家實行免試入學政策的根本,國家要保證這個區域內有戶籍的孩子都能入學,然後才會去考慮外地戶籍。

但你覺得自己是外地的,可政策不一定覺得你符合外地務工的條件。想走外地務工隨遷子女這條路,首先要符合 夫妻雙方的戶口都必須是外地的且在一個戶口本上。單就這一條,卡死好些人。

比如夫妻一方是外地的,或者是夫妻雙方都是外地但是不是一個戶籍上的,都不行。單粗暴,你也沒氣。沒有什麼為什麼,政策就是這麼規定的。你去找教育局鬧,沒有用,國家規定就是這樣。

除此之外,外地務的夫妻雙方必須都有勞動合同或者個體創業的得出具營業執照,而且營業執照夫妻雙方只有一個人也不一定得行,具體要看辦事員怎麼看待了。如果有一方是全職在家帶娃,不好意思,也不成

要知道,這兩條我此前是壓根不知道的,我不是沒有提前打電話問過教育局,四五月份的時候我就問過關於流出證明的問題,但是教育局人的說辭是今年的政策還沒下來,所以什麼都還不知道,壓根就沒告訴我外地務工的資審條件是這麼的苛刻!!!

而且政策出台之後,我翻便了官網上的政策信息,也沒有一條詳細給你解釋符合外地務工的標準,只告訴你要四證。

所以孩子戶口是外地的話,真的很麻煩,父母的戶籍很可能會連累孩子資審通不過。

所以開篇的時候我就說很後悔,去年招生政策下來的時候我就應該跟進的,提前一年了解好跟自己相關的政策資訊非常重要!這裡必須要強調一下,我寫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題型大家一句,教育局的電話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打通的,即便是打通了也可能啥也問不出來,過了這段時間你再去教育局問,人家很可能會說:「明年政策還沒下來呢,你等下來了再問吧~」

要是真的傻乎乎地等明年政策,黃花菜可能已經腐爛了!

一到小學招生季,派出所的戶籍管理制度就特別嚴苛!等你再想遷戶籍的時候,很有可能派出所用各種理由不准你遷回來!因為派出所也不想承擔責任和風險啊,貿然准入戶籍萬一有什麼貓膩呢?所以每到招生的季節,不管是上面下批文還是底下的戶籍審核人員,都會精神高度緊張,稍微一點問題就卡死你,不給遷戶口。

所以我說要提前一年開始籌謀,遷戶口的話也要避開招生季來遷,會容易一些,特別是那些好的公立小學的學區戶口。想要買學區房的趕緊買,別等火燒眉毛了,四處碰壁。

房戶一致也不一定能過資審

我剛才說孩子戶口在片區入學就會更有保障,但是並不意味著就能順利過資審,取得報名條。

這個報名條我解釋一下,資料審核過了的話,就會給家長發放報名條,這個時候我們就能選擇直升學區的公立小學或者是參加民辦小學的搖號。

對於學區內公辦很渣的家庭,拿著報名條網絡報名參加民辦小學的搖號也是個出路,萬一搖上了呢?畢竟今年的搖號可能是最乾淨透明的一屆了,僅僅是可能哈,以後也應該會公平公正。

在西安,好些民辦小學都比公辦的強,所以很多家長會考慮試試搖號,看能不能被餡餅砸中,上更好的民辦。但決定搖號,就意味著自動放棄了公辦小學直升的名額,搖不上的話,房戶一致的孩子也可能會面臨學區內的公辦名額已滿,被調劑到別的小學的情況。

當然,這是家長們自己的選擇,是後話,我們現在說的是報名條之前的資料審核,資審過不了,選公辦還是民辦就壓根不用煩惱,根本沒資格,只能等著最後教育局安排。

我上文說了,今年西安市各個小學的招生名額都相較於往年一定程度的縮水了,所以學校的資審工作就會更加嚴格。以往那些可過可不過的,今年可能就不能通過了。特別是那些好的公立小學,大家擠破頭都想進去,要求就更多了。

比如說,往年,房產的名字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輩,雖然不是父母但也算直系親屬,不是那麼符合規格也基本能資審通過。再往前搗上幾年,非親非故掛靠戶籍都能入學。而如今,別說非直系親屬了,就是房產證是爺爺奶奶輩都可能就不太行,資審的時候想卡你,就卡你,。

越是好小學,資料審核就會越嚴格,所以友情提示,如果房子不是在自己名下而是在爸媽名下,最好過戶到自己的名下最好,能少很多心塞的掰扯。

當然了,只要孩子的戶籍在這裡,不行了據(da)理(nao)力(yi)爭(chang)也很有可能會被資審通過,這個就是得看個人本事,母雙方來把握,總之,資料越全自然是勝算越大。

據我所知,有些學校的政策嚴格到,不僅要求孩子戶口,還要要求父母的戶口要跟孩子在一起。這就意味著孩子跟爺爺奶奶落戶不行,戶口本上還必須有父母的戶口才行,有些學校父母一方在戶口本都不行,必須全家都在,總之想要卡你,怎麼都能卡得住。

我還聽朋友說過,房產證上只有老公的名字,沒有妻子的名字,也資審不能通過的,學校要求夫妻雙方都得在房產證上,然後就不給資審通過,還要花錢托熟人來辦資審……你說慪氣不慪氣,明明人家很合格的……

所以資審到底嚴格到什麼程度,學校說了算,某一條出於灰色地帶,或者是你壓根沒意識到的問題,都會成為資審通過的阻礙。

所以我說,沒有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前,什麼都不靠譜,以你為你夠資格,但現實經常告訴你,不好意思,您不符合~

榮媽教訓:提前一年行動

為了資審這事兒,前兩天泡跑教育局。

白白一條線,左邊小升初,右邊幼升小,大家都頂著大太陽在排隊不過還是能明顯感受到,右邊幼升小這個隊伍能稍顯淡定一些家都坐著等,左邊小升初家長有凳子也寧願站著,可見心情更為急。

我後面排隊的是一對小夫妻,人家孩子明年才上小學,但是今年就趕在招生諮詢期間來問政策,我就覺得特別明智。當時我怎麼就沒想過早一年去教育局問,把自己情況表明清楚,哪怕是碰釘子,也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籌謀啊!

我想要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解讀政策,因為政策每年都會變,不同地區也會不一樣,但大的前提不會,那就是國家一定保證孩子能夠享受義務教育,但保證有戶籍的孩子優先擇校,為了讓教育資源平等平衡,禁止「掐尖」,就必須要貫徹學區免試就近入學,嚴打一切擇優錄取就是歷史必然了充分了解政策,合理合法的讓孩子順利升入理想的小學,可能是未來家長需要提前籌謀的事情了。託人花錢、旁門左道會越來越走不通。

我的經驗是,如果你的孩子明年上小學,今年一定要關注學區劃分。西安近年也在收編和新建小學,不乏那種去年還是好學區,今年就變爛學區,整個小區的業主哀嚎一片,房價也縮水兩三千。提前一年的好處是,起碼還有時間籌謀賣房再買,或者說是去別的地方再買一套 。

還者就是招生政策

房戶一致的孩子家庭也要去諮詢招生點,因為學校不同,資審的力度和鬆緊也不一樣,一定不要聽別人說別的學校怎麼樣,要去自己對口學校問。

如果你的情況符合今年招生的標準,可以安心一些,如果屬於模糊地帶,不妨著手完善自己的資格,該遷戶口的趕緊遷。如果今年資審都很懸的話,趕緊想想之後能怎麼辦,還有一年時間,總好過臨時抱佛腳,條條路都走不通強。

如果是走外地務工資審的,一定去趟教育局,把自己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清楚,讓教育局的人來給你找毛病,你就知道還有哪些坑要避過。有些事兒電話里問不出來,當面問會更清楚,而且你可以看到對方的面部表情和態度,有些模稜兩可的難題,通過態度和說辭也能判斷出一些額外的信息。

資審報名開始的那日,我去了教育局,我坐在板凳上排隊等待,那天特別熱,口罩根本戴不住,一旁的家長很多,但一點都不吵,因為大家各懷心事。能到教育局來諮詢的,恐怕大多都是不太符合規定的情況吧~

遠處的警車、警戒線依姐50米就有個站崗放哨的保安,都在預示著報名這件事,神聖不可貓膩。頭頂清空萬里,我望著藍藍的天上的白雲,在想:朗朗乾坤,教育的公平就真的只憑一紙戶籍說了算嗎?萬一這次資審不過,只能等調劑,那麼李大榮的未來就會毀掉嗎?

不一定吧~學而思、新東方以及大大小小的補課班,可能會彌補學校的不足。教育資源的爭奪,不會因為就近入學嚴謹掐尖就停止,只會換一種方向,擠壓著老父親和老母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2fNBnMBd4Bm1__YQwUS.html









端午安康

202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