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調養 | 孩子總是眨眼、聳鼻,可能不是調皮而是抽動症

2023-09-15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小兒調養 | 孩子總是眨眼、聳鼻,可能不是調皮而是抽動症

兒童

抽動症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家長對孩子的關注點從孩子是否吃飽穿好,逐漸過渡到孩子學習成績。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一些有意無意的行為都有可能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同時,隨著手機、ipad的普遍化,孩子會接觸一些暴力視頻或遊戲等。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近些年兒童抽動症的發病率逐漸升高。

今天與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兒童抽動症。

什麼是兒童抽動症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一種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臨床以不自主、反覆、突發、快速的、重複、無節律性的一個或多個部位運動抽動和(或) 發聲抽動為主要特徵。好發於5~10歲這個年齡段,男孩多於女孩。

抽動障礙運動性抽動發聲性抽動為核心症狀。

運動性抽動表現為不自主的肌肉抽動,可影響到面部、頸部、肩部、軀幹及四肢,日常表現例如擠眉、眨眼、咧嘴、聳鼻、面肌抽動、仰頭、甩頭、扭肩、甩手、鼓腹、踢腿、跺腳等。

發聲性抽動表現為異常的發音,如喉中吭吭、咯咯、吼叫聲、呻吟聲、穢語等。

如果家長在家中發現孩子每天反覆會出現上述的「怪動作」,並且動作具有迅速、突發、刻板等特點,且持續或間斷髮作超過1年,一定要儘早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診。

發病原因

抽動症發病的確切病因以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國內外多數學者都認為其可能與遺傳、環境、神經、生化等多種因素,共同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有關。

遺傳因素:家族病史是患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神經因素:部分小兒抽動症可能與中樞神經遞質失衡有關

病理因素:如母親懷孕時受驚嚇、先兆流產、窒息、難產、新生兒黃疸等。

環境因素:排除上述的原因,環境因素對孩子也較為重要。環境因素不僅僅是生活環境,還包括家庭環境(例如家庭關係、家庭教育、學業壓力等),這些都會對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產生影響。

應對方法

上述因素中,家長在日常中主要能改變的是環境因素,對此家長應儘可能的給予孩子一個舒適、放鬆、陽光、有安全感的環境。抽動其實是孩子給家長的很重要的信號,就像是一盞紅燈,是孩子在告訴我們,我遇到困難了。我們能做的是要停下來檢視一下跟孩子相關的各個因素,這些因素是怎麼樣來影響他的。好好地想一想、跟孩子談一談,告訴孩子我們看到了紅燈,這個紅燈提醒我們了。

家長需要學會正確的教育方法,日常不要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道路。學會把孩子也當做一個成年人來對待,平等的與Ta進行溝通,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對於孩子的小兒抽動症非常重要

處理好家庭關係

孩子對家庭關係的變化是極其敏感的。如果家長的情緒波動大,例如不穩定、容易發怒、焦慮都會影響孩子的狀況;另外,一些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例如:衝突矛盾、父母離異、家庭暴力等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和不良影響,從而導致孩子出現抽動的症狀。一個友愛的家庭環境,孩子的身心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適當給孩子自己的成長空間

家長對孩子的表現要求過高,嚴格要求孩子的言行舉止,或是平時對孩子比較忽視,也容易引起小兒抽動症。家長應減少對孩子表現的過分強調和追求,每個孩子都有其發展成長的規律和節奏,觀察,陪伴與支持是讓孩子更好成長的方式。

減少學業焦慮

在學習上,每位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落於人後,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學業內容的增加,孩子除了要處理課內作業,還要面對接踵而至的課外輔導,沒有一刻能夠放鬆,對於孩子來說,長期的壓力亦有可能容易引起抽動症。合理安排學習任務,讓孩子有足夠的休息和玩耍時間。

陪伴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緒

積極地關注孩子的感受,觀察孩子的抽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容易發生。也就是說,當家長陪伴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家長的注意力可以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感受上,去發現孩子在做什麼的時候是開心的,或者他專注在某件事的時候是平靜的。比如,一個孩子喜歡畫畫,此時如果家長能夠陪伴在旁,你會觀察到,孩子專心畫畫的時候,不會有任何抽動行為發生。

和抽動行為的孩子相處,需要允許孩子對自己的事情做主

一般來說,有抽動行為的孩子都比較心思細膩,對情緒很敏感。因此,家長在教育他們的時候,除了更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之外,還可以在相處中,允許孩子對自己的事情做主,培養信心和自立。具體來說,在教育孩子之前,除了先表達關愛,還需要和孩子一起設立原則和底線。當達成共識之後,儘量不再對孩子過多的干預,讓他自己決定事情怎麼做

積極處理,「消極」關注

當孩子出現抽動行為,家長應提高警惕並回顧一下近期家庭中是否有什麼方面引起孩子的緊張或焦慮,同時積極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處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和家庭成員達成共識,「消極」關注孩子的抽動行為,一起淡化抽動行為對生活的影響。不要用消極的情緒與孩子相處。例如不要這樣詢問孩子:學校里是不是誰不和你玩啊?有人欺負你嗎?消極的語氣溝通容易強化孩子往消極的方向想。

小兒推拿調理小兒抽動症

如家長發現孩子有不自主抽動症狀,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診,請專科醫生判斷是否是抽動症,病情輕者可採用小兒推拿來緩解病情。

頭面四大手法

開天門

【定位】: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往上直到前髮際呈一條直線。

【操作】:用兩個拇指或以中指為主、食指和無名指為輔,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推坎宮

【定位】:從眉頭起至眉梢,呈一條直線,左右對稱。

【操作】:用兩個拇指從眉頭同時向眉梢分推用兩個拇指從眉頭同時向眉梢分推。

揉太陽

【定位】:在眉梢延長線與外眼角延長線連線交點後方凹陷處。

【操作】:用雙手中指逆時針按揉。

揉耳後高骨

【定位】:在耳朵後方高骨下方的凹陷處。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在這個穴位上直上直下按揉。

逆摩囟門

【定位】:在前髮際線正中直上約2寸骨陷中。

【操作】:用食、中、無名指指面或大魚際肌腹或手掌面,緊貼於穴位上,做逆時針環旋摩擦。

清肝經

【定位】:食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用食、中二指從指根往指端方向直推。

揉二馬

【定位】:在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指關節後的凹陷處。

【操作】:一手固定小孩手部,掌心朝下,另一手用拇指指腹橈側緣按揉

掐揉五指節

【定位】:手背五指第一指間關節。

【操作】:按摩者一手握小兒手,使掌面向下,另一手拇指指甲由拇指或小指依次掐之,繼以揉之,稱掐揉五指節

執行編輯:竹心有天

審核校對:莊映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2a10d98f22d397fe21cf70bb7d9d5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