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馮鞏一句離開中國,外國相聲演員大山,如今怎樣了!

2023-09-06   有你的幸福

原標題:因馮鞏一句離開中國,外國相聲演員大山,如今怎樣了!

每天娛樂吃瓜,一天美好心情,歡迎吃瓜群眾!1989年,加拿大,男孩馬克,第二年去中國學習。今年電視舉辦了元旦晚會,請了幾位留學生表演小品,其中中文,比較好的馬克,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小品中,他扮演了一個叫許大山,的「中國''好人」,他因為加班回來晚了,被妻子鎖在門外。馬克,一件軍大衣,一個中國,復古風格的男人一上台,就引來觀眾陣陣笑聲。

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熟悉了這樣的節目,而且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了。然而,在國家剛時尚的80年代,外國人學習中國方言,模仿中國人的言行,讓人感到充滿好奇和新奇。「玉蘭,開門,我是大山!''「你回來幹什麼?」——「看你說的,睡吧!」馬克臉上寫著無比的束手無措,語氣中帶著一絲委屈,節目幾乎所有的笑點都被承包了,引來了觀眾不斷的掌聲和笑聲。觀眾們饒有興趣地看著,馬克演得相當過癮,但沒想到他一夜走紅,後來甚至成為相聲譜上的第一個外國人。

從那以後,沒有人知道許是什麼人物,只記得他在節目中的名字:—— 大山。最近30年,在大獲成功他加入舞台,做脫口秀,演話劇,70、80、90後基本都知道自己的名字。但是今天,當外國人依靠財富密碼在中國,「吃辣喝辣」時,他們就「消失」了。1965年7月,大山出生於加拿大的渥太華。事實上,早在大山出生之前,他與中國的命運就開始被偽造。20世紀20年代,大山的祖父帶著妻子和孩子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並在加拿大一家教堂醫院當了幾年醫生。由於這個原因,大山從小就對中國有一種不同的親近。在多倫多大學讀書時,出於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和熱情,大山選修了一門中國研究課程。沒想到越學越上癮。大二的時候,大山乾脆把漢語改成了專業。在親戚朋友的眼裡,大山已經迷上了中國,然而,大山一直堅持這種愛,並憑藉他在大學期間的優異成績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畢業那年,碰巧學校有一個去北京大學學習的機會,大山,已經去「看世界」了,二話沒說就申請了,踏上了去中國的飛機回過頭來看,其實也正是因為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山才能被推到電視參加節目,然後以後才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對於剛到中國,的大山,來說,他只想學好中國文化。如果可能的話,他可以找到爺爺曾經住過的醫院,去慶幸你來了。大山不知道他在中國呆了不到一年就成了名人用大山的話來說,《夜歸》在全國的播出就是一次「病毒式傳播」,從那以後又有多少人「撲粉」了這個可愛的陽光男孩。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憑藉著「名人」的身份,大山也實現了自己多年來「尋根」的夙願。在一檔電視訪談節目中,大山提到了爺爺的故事,被很多媒體報道。不久,他接到一個記者的電話,說他在商丘, 河南找到了爺爺曾經工作過的教會醫院,後來大山帶著孩子去商丘,拍了爺爺留下的照片,看著眼前同樣的場景。大山說,當時他真的憋不住了,「突然大哭起來」。久而久之,我的爺爺奶奶不在了,但他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我爺爺奶奶的蹤跡,也找到了他在中國的根。《夜歸》之後,大山火了,有點「出乎意料」。很多人來找他做節目做嘉賓,很多人來找他演電影電視劇。但是熱衷於中國文化的大山,對相聲有著濃厚的興趣。

有一次在一次聚會上,大山遇到了姜昆。在他們的談話中,大山真誠地表達了他對相聲的熱愛,並希望姜昆接受他為學生。起初,姜昆猶豫了。畢竟他說喜歡就不能說相聲,對語言基本功要求高,更何況大山是外國人。而且,侯寶林,他最喜歡的也是相聲大師,不贊成收一個「外國徒弟」,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會這樣想:中國會說相聲的人很少。一個外國人能說什麼?這只是個噱頭。然而,大山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最終,姜昆被他的堅持所打動。1989年底,他正式收大山為弟子。大山不是一時興起。他學習非常認真。他會認真請教,花時間刻苦練習,無論是說話的語氣、抑揚頓挫,還是笑話中蘊含的文化內涵。然而,由於姜昆不能時不時地照顧組裡的工作,丁廣泉,的另一位相聲大師,成為了大山,的一名志願教師,並教會了大山許多專業技能。

後來,當大山製作《10000.com的相聲》的磁帶時,丁廣泉也幫了大忙,大山對此一直心存感激。2018年丁廣泉去世時,大山第一次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悼念信息。對他來說,雖然他沒有正式向老師學習,但他已經承認丁廣泉是他的老師。1990年元旦晚會上,作為弟子再次登上舞台的與、一起表演了相聲《名師高徒》,扮演了一個比老師懂得多的「中國通」。之後,他出演了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在劇中,他客串了一位名叫沃特傑弗的大鬍子,並與侯耀華演對手戲,除了做演員之外,大山當時其實還遇到了另一個機會:北電網際網路公司在加拿大,的頂級企業之一,也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去還是留?大山選擇了後者。

大山真的不能放棄給他帶來很多樂趣的中國文化。此外,他在中國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生活。更不用說大山已經獲得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愛情。1990年,當大山和一個國外樂隊在遼寧,演出時,他們遇到了負責樂隊接待工作的女孩甘霖,演出前樂隊內部發生了衝突,大山上演了《英雄救美》,幫助甘霖果斷處理了衝突,贏得了和這個重慶女孩約會的好機會。回到北京,後身邊的親朋好友發現,大山經常和一個女孩約會,直到1993年,他們才順利結婚,後來還生了一兒一女。有了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大山已經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1998年和1999年,大山連續兩年登上舞台舞台,還被評為近2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外國人之一。走這條路是個好主意,但也許有一天,觀眾會對這個披著大褂的外國漫畫演員失去新鮮感,最終被觀眾淘汰。他仍然記得馮鞏對他說的話:「如果你想繼續成功,你必須跳出這個圈子。」這句話也驚醒了他,大山開始「變身」。多年後,大山離開中國,回到加拿大大山,當相聲演員,似乎消失了。更多的時候,他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在兩國的文化交流活動或晚會上。從2002年入選「加拿大名人錄」,到2008年出任奧運特使,再到加拿大駐世博會,總代表,大山成為這一時期加拿大與中國之間的文化特使。

然而,也許是因為年齡的原因,大山近年來減少了公開露面的次數,轉而投身於另一項事業。例如,在一家廣播電台設立了一個名為「大山講故事」的專欄,講述爺爺當時在教會醫院的故事。他沒有丟掉「老本行」,在這個相聲逐漸式微的時代,他開始嘗試新的突破。大山在單口相聲和脫口秀之間找到了共同點,他把兩者結合起來,推出了「大山侃大山」這一全新嘗試。「我以一個『在中國的外國人』的身份站在中間,希望可以促進雙方的交流和理解。」這是幾十年來,大山第一次對自己作為喜劇明星的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但事實上,近年來,因為短視頻的興起,很多外國青年在中國「非常受歡迎」,形成了獨特的「財富密碼」。比如讚美中國飲食和高鐵,讚美中國變化,最後喊「我愛中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加入了這個陣營。以大山的語言背景和大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其實他有能力走一些「捷徑」,在這個時代獲得更高的「回報」。然而,在潮流之下,他並不嫉妒。雖然他也入駐了短視頻平台,但視頻內容依然是中國文化,比如朗誦古詩、談論中外文化差異、分享節目的日常錄製,沒有「愛國主義」的刺耳口號和誇張醒目的肢體表情。即使他說了兩句英文,他也被嘲笑為「一種中國風味」。

乍一看,他們中的一些人「跟不上潮流」,但在這個流量時代,他們可以算是堅持下來了。用他自己在視頻中的話說,「我習慣了自由,所以喜歡一個人戰鬥」。因為這兩年突發的原因,大山不能像以前那樣頻繁地來中國,但他為了工作把加拿大馬廄改造成了錄音棚。在他的社交平台上,大山不僅分享了他的單口相聲,還經常曬生活,表現出他現在很充實,很開心。《網民日報》曾評價大山:「雖然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沉浸在中國文化中幾十年,不斷尋求創新,說明大山真的是發自內心的熱愛中國文化。希望大山能享受當下,把他的脫口秀相聲一直發揚下去!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