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廣告······················
正
文
隨著氣溫升高
雨季來臨
野生菌進入上市高峰
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幾點請細看
警示1
菌蓋有鱗片,菌柄有菌環,菌柄基部有菌托(或環形棱紋菌托)(即頭上帶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靴)的白色鵝膏菌類是劇毒的毒菌,引起肝臟損等多種臟器壞死,最終因造成人體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這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常見、毒性最強的毒菌類群。
警示2
形態上極易與可食的火炭菌(稀褶紅菇、密褶紅菇)相混淆的亞稀褶紅菇是一種誤食後引起橫紋肌溶解,造成心臟驟停的劇毒性毒菌,死亡率極高。區別特徵為亞稀褶紅菇菌肉、菌褶均為白色至灰白色,受傷後變紅,而不再變黑。火炭菌則是先變紅,後變黑,形態似火炭焦黑。凡遇「火炭菌」類的要特別小心辨別,安全起見,建議不採、不食。
警示3
形態似黑木耳類的野生菌,辨別可置於弱鹼性水(自來水中加一點點食用鹼面)或熱水(≥60℃)中,浸泡約1分鐘,若有大量褐色至黑色色素析出,水變為深褐黑色,即可判斷這是一種極易與黑木耳混淆的毒菌——葉狀耳盤菌。誤食此菌引起皮膚及黏膜類組織發生光過敏類的反應,灼傷針刺樣疼痛,嚴重者因咽喉水腫窒息而亡。
警示4
凡蠟質、易碎、傷後或觸摸變黑的野生菌,屬於蠟傘或濕傘類的毒菌,誤食容易引起腸胃系統疾病,嘔吐腹痛等腸胃炎症狀;建議不採、不食此類野生菌。
警示5
菌褶有淺綠色至青色色澤的為毒菌—大青褶傘,誤食此毒菌常引起嚴重腸胃系統疾病,嚴重時會造成肝等臟器和神經系統的損害。
警示6
菌褶幼嫩時白色至乳白色,成熟時深茶褐色至黑色,最後液化成液體流出,常見的如毛頭鬼傘(雞腿蘑)、晶粒鬼傘等屬於鬼傘類毒菌。此類菌幼嫩時可食,成熟或接近成熟菌褶變黑色後,誤食後容易引起腸胃系統疾病,腹痛嘔吐等胃腸炎症狀,損害健康。
警示7
菌蓋斗笠形,表面具有輻射狀纖維條紋,菌褶茶褐色或粉色的野生菌屬於絲蓋傘類或粉褶菌類毒菌,易與絲灰口蘑(俗稱灰灰菌)和幼小灰雞樅菌相混淆,誤食後發生神經型、胃腸炎型等中毒症狀,危害健康。
警示8
鼻聞有刺鼻異味的、惡臭的、魚腥味、辛辣等不悅氣味的;或咀嚼有苦味的、辛酸或辣味的、肥皂味、柴油及油漆味等令人作嘔口感的,多為毒菌,誤食引起腸胃、神經系統或腎、肝臟器官損害至衰竭。凡此類野生菌,建議一律不採、不購、不食。
為了讓大家認菌認得更清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
雲南省真菌多樣性與綠色發展重點實驗室
聯合發布
《雲南常見毒菌(毒蘑菇)2022版》
2022版對之前圖版的物種
進行了部分更新
本次更新圖版共兩張
包括24個雲南常見毒菌(毒蘑菇)
《雲南常見毒菌(毒蘑菇)2022版》圖版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雲南常見毒菌(毒蘑菇)2022版》圖版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注意!
圖上這些菌類
不採摘、不收購!
不加工、不食用!
來源:視聽文山,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予以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家在硯山
01
聯繫我們
投稿爆料:Yanshan7077(微信)
02
家在硯山平台
留言區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