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回顧】量化名將殷瑞飛:共話指數增強,引領穿越震盪

2022-07-15     雪球

原標題:【文字回顧】量化名將殷瑞飛:共話指數增強,引領穿越震盪

以下文字來源於@國投瑞銀基金 殷瑞飛的直播實錄(直播視頻回放請點擊這裡)

$國投瑞銀中證500指數量化增強A(F005994)$ $國投瑞銀中證500指數量化增強C(F007089)$

主持人:各位投資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來到國投瑞銀的直播間,我是本次的主播陳璐。

今天是一次非常特別的節目,是我們的王牌基金經理說,是國投瑞銀參與的和雪球資金節的一期特別欄目。今天會跟大家聊一聊投資,聊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中證500、滬深300指數。今天會有非常多的乾貨,我們會解讀現在市場上一直非常火熱的指數增強基金。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了國投瑞銀量化投資部的負責人殷瑞飛總,歡迎瑞飛總,跟我們的小夥伴們打個招呼吧。

殷瑞飛:謝謝陳璐,各位投資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殷瑞飛。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跟大家在直播的平台上見面。

主持人:歡迎瑞飛總。瑞飛總是統計學的博士,也是我們公司的博士天團之一,他有十多年的證券從業經驗,在行業內非常資深。瑞飛總在2011年就加入了我們公司,在公司有十多年的時間,和公司一起見證了資本市場這幾年的蓬勃發展。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瑞飛總來到直播間,跟大家聊一下指數增強基金的話題。

各位投資者朋友們在關注直播的同時,有任何關於指數增強相關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跟殷總一起互動,也希望您給我們的直播間點贊轉發。國投瑞銀中證500指數增強中高風險等級,本產品在跟蹤中證500指數基礎上,採用量化方式進行增長,追求長期穩健的超額收益。基金自成立以來顯著跑贏了指數,近三年海通證券在一季度的排名是在同類排名第一。

我們關注於長期投資,風險等級和我們產品匹配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們的產品,A類代碼是005994,C類代碼是007089。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需謹慎。

話不多說,我們開始正式進入今天的話題。我們都知道現在市場上有這麼一種說法,認為滬深300指數跟中證500的這種指數的產品,是非常適合一些初學者去配置的品種。前提肯定是在風險匹配的情況下,瑞飛總您是怎麼看待觀點的?

殷瑞飛:這個話題非常好。我們今天下午主要聊的話題是指數增強,陳璐一開始先拋出指數基金這樣一個話題,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引子。首先指數基金就像你剛才說的,非常適合初學者,剛剛涉足到投資領域的這些投資者,來做一個初步的嘗試。

首先指數基金是一個非常簡單東西,本質上它以單純的緊密地跟蹤指數作為它唯一的投資目標,這是它最大的特點。第二個是它比較便宜,無論是管理費也好或者各種各樣的費用也好,都是比較便宜的。

主持人:性價比很高。

殷瑞飛:對,所以指數基金算是初學者,如果大家之前沒有過相關的投資的經歷,一開始就持有300或者500這樣的指數基金去感受一下,感受一下市場的波動。有了對市場波動的這種感覺以後,然後再去涉足一些別的,比如賽道型的一些產品,那可能是比較好的一個入場券,也比較順暢。

主持人:我個人的感覺,指數類產品不僅僅適合初學者。一些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很久,包括從整個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講,不管是配置什麼類型的產品,我們把一些指數類的產品作為底倉,也是非常好的選擇。這裡也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投資經驗,我第一次在買場外基金的時候,當時也像剛剛瑞飛總講的一樣,不知道該選什麼品種,這是一個入場券一個敲門磚,那我肯定要循序漸進地投資。

當時我選了一隻滬深300的品種,而且我還比較貪心,只是跟蹤指數還不滿足,就選了一個滬深300的指數增強基金。因為那兩年是一個大白馬的行情,我在這個產品當中斬獲了很好的收益,所以我對這種指數增強類基金有天生的好感。

剛剛聊了很多指數基金跟增強的產品,我們看到瑞飛總管理的產品名稱,是含有指數量化增強的,含有這個名稱我們想了解一下,這是一類什麼樣的基金,有什麼樣的特點,它跟普通的指數基金的區別在哪裡。

殷瑞飛:指數增強基金,顧名思義,就是在指數基金的基礎之上,做了所謂的增強,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增強版的指數基金。指數增強基金存在的點在哪裡,或者說相對指數基金它有什麼優點或者好處,首先要從一個概念說起。我們知道有一個市場有效性的概念,如果市場是一個有效的市場,我們就沒有辦法通過一些主動的選擇,無論是選股也好或者各種各樣的操作也好,去獲得超越指數的超額收益,這叫有效市場。

我們都知道海外市場相對於國內市場來說,它的有效性肯定是相對比較強的,所以以美股為代表,大家也經常能看到這個結論,很多公募基金長期來看並沒有跑贏指數。A股的發展歷程相對於海外的成熟市場,還是相對短一些,所以說有效性的程度跟海外的市場相比,還是有蠻大的距離。

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首先最簡單的從過去幾年的公募基金相對於指數的回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國內通過一些主動的操作,獲得的回報還是比較明顯的能夠超越市場的平均水平的,這是市場沒有達到有效性的一個最直接的證據。

從這個市場的觀察當中,也能比較明顯地看到,我們身邊還是有比較多的追漲殺跌,各種各樣的非理性的交易,這也是市場非理性的表現。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做一個指數增強?本質上就是覺得指數基金雖然能夠給我們帶來市場平均向上的整體的回報,但是我有點不太滿足,我們還想獲得一個超額收益,這就是指數增強的出發點。

(10:15)

指數增強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另外一點也是非常需要強調的,獲得超額收益或者獲得高於市場的回報,不單單可以買指數增強,市場上所有偏股型權益都可以。那為什麼要買指數增強基金呢?它相對於市場平常見得最多的這種賽道型的也好,或者一些公募基金來比較,它最大特點就是相對於指數的超額收益,它是一個比較穩定的過程。

主持人:對,穩穩的幸福。

殷瑞飛:這樣能給投資者一個比較好的投資體驗。在持有的過程當中,回頭看大機率,或者每階段看上去我都是跑贏了指數的,這就是指數增強資金相對於市場上其他基金來說,它一個最大的特點。

主持人:持有體驗會很好。

殷瑞飛:對。

主持人:正如瑞飛總講的,我們根據現在A股的市場情況,包括一些投資者的交易特徵等等,可以看到指數增強類基金存在的必要性,既能獲得超額的部分,又能夠給客戶一個安心。這麼好的品種,肯定大家都想去做,我平時也做了很多功課,發現現在市場上指數增強類的基金的數量也不少,大概有接近一半的公募有在配置相關的品種,大概有70多家都在配這個品種,整個產品的數量也是不斷在提升。

既然產品的數量在不斷上升,規模也是逐年的上升,在這麼多的產品當中,我們如何去衡量一隻指數增強類資金是不是一個好的產品,投資者應該關注哪一些指標?

殷瑞飛:指數增強基金最近這幾年發展比較快,無論是從數量上來講還是從規模上來講,最近幾年都是發展比較快的門類。在市場上大致估算應該有超過200隻基金,像您剛才講的,數量那麼多,對於投資來說選擇指數增強基金也是一個蠻重要的話題。

選擇這類基金或者評估業績的優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單純去看它的收益,它的指標無論從收益到風險,到所謂風險調整以後的收益,一系列的指標要綜合進行考量。大致劃分一下,比如我們要去考察一個指數增強基金的回報,或者考慮它的業績,收益當然是要考慮的,一般來說考察一個指數增強基金的回報,不是去看它的絕對回報,而是看它的超額回報,我們把它稱作α,就是超額收益,這是收益的層面。

在風險層面我們看的也不是大家經常說的,這個基金回撤了多少,或者這個基金本身波動大還是小,因為它畢竟是一個指數增強基金,它是跟蹤一個指數的,如果這個指數本身波動比較大,這個指數增強它本身的波動必然也會大。所以就回到剛才說的問題,指數增強基金本質的目標,是要追求相對比較持續和穩健的超額收益。

所以在衡量指數增強基金風險層面的時候,我們用的衡量指標叫做跟蹤誤差。如果沒有了解過這類產品,對跟蹤誤差可能不太了解,但實際上以一個簡單的話語解釋這個指標,它衡量的就是超額收益的穩定性。超額收益越穩定,跟蹤誤差越小,這就是風險的層面。

當然除了跟蹤誤差之外,我們也可以考察別的相關指標,比如所謂勝率。比如以一年12個月為觀察窗口,你不是要跑贏指數嗎,看你12個月裡面有幾個月是跑贏了指數的,如果12個月裡面有6個月是跑贏指數,那你的勝率就是50%,如果超過了6個月,那你的勝率就超過了50%。如果勝率越高,就意味著你的穩定性越高。

還包括所謂的超額收益的回撤,因為不可能100%跑贏,它一定會有一個階段性跑輸的過程,那我們就要衡量,你如果跑輸一點點可以,比如跑輸1%,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超額收益回撤了1%。但是如果一個月跑輸指數10個點,就相當於α回撤了10個點,那你就不是一個優秀的指數增強基金了。這是從回報和風險兩方面來衡量這一類的產品。

當然這些指標要綜合地看,短期的指標要衡量,更重要的是要去衡量長期的指標,不能光看它過去6個月跑贏指數很多,但是如果看三年的時間,你是不是真的能在這樣一個相對長的時間裡也持續穩健的跑贏?這個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兩個方面,評價指標既要考慮風險,又要考慮收益,要結合起來。再一個就是長短期的指標也要結合起來看。

主持人:瑞飛總講的非常好,我也知道該怎麼去選產品了,我感覺下了直播之後,我要馬上去按照這個方法,選一隻我心儀的指數增強產品。

上周剛剛有一個新聞,現在整個市場上的基金數量已經超過了1萬隻,到了10077隻,比A股上市公司還要多。上市公司大概是四五千家,而基金數量已經超過了1萬隻,所以投資者選基是越來越難了。剛才瑞飛總講了我們怎麼樣從跟蹤誤差的角度來選出一隻好的產品,不僅僅是看收益好不好,還要長期短期做結合,短期的業績好不代表長期的業績表現也好,所以要以綜合的指標去選擇一隻好的產品。

有一些投資者朋友們問,這些指數類產品投資周期是相對會比較長的,不像剛剛講到的一些偏股,或者賽道類產品的收益那麼明顯,買了這個產品一個月能見到20%的收益,殷總是怎麼看待像中證500這種增強指數類產品,它投資的性價比這個問題的?

殷瑞飛:您剛才說的非常有道理,跟一些典型的賽道型基金比較起來,我們剛才講過了,為什麼叫指數增強,因為它背後就是一個指數,尤其是像300、500這樣的指數增強,它背後就是300指數和500指數,它本質上是一個寬基指數。寬基指數最大的特點就是各個賽道、各個行業都有。

主持人:覆蓋了很多行業。

殷瑞飛:各個行業,包括它包含的成分股權重也相對是比較分散、比較均衡的,所以從短期的業績彈性來說,客觀地講,我們很難在一些特定性的階段上去跑贏,或者跑出非常亮眼的收益出來,這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

(20:09)

這種寬基指數彈性低是一方面,但是如果拉長了時間來看,它的長期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因為它本身比較均衡,各種各樣優秀的上市公司都在裡面,這是一方面,我們還沒有談到增強,才剛剛談到指數,也就是我們所謂β的面。

指數增強不光是有指數不光是有β,還有α。我剛才也提到了A股市場的有效性不是那麼高,所以如果回過頭去看歷史上指數增強基金平均的超額收益,可以發現基本上每年還是能夠獲得5%到10%的這樣一個超額收益的,我說的是平均數,不代表國投瑞銀的業績。

就以平均的水平來說,比如10%的α,聽起來每年10%好像也沒有那麼激動人心,但我們做過一個測算,我們把市場上幾個主流的寬基指數做了一個收益的測算,300、500和1000三個主流的寬基指數,過去10年的累計收益差不多,都在70%到80%之間。

但是我們做一個模擬測算,每年在指數的基礎上增強10個點,這10年下來累計的回報大概在400%,這個就是所謂的增強的部分,它經過比較長時間的複利的累計,其實是可以產生非常驚人的效果的。所以從長期來看,指數肯定是向上的,再疊加一個穩定持續的α的累積,拉長時間來看,它的回報是會遠遠超出投資者直觀的感覺的。

主持人:聽瑞飛總講了之後,我們心裡也大概會有一個底了,我們知道這個產品的亮點和優勢在哪裡。

剛剛看到線上有一些關注直播的小夥伴在問,我們剛剛講到了投資性價比的這麼一個問題,現在都在聊低估值,現在市場上也有這麼一種聲音。這兩年我們都認為中證500指數是處於低估的區間,我們也都在講低估值,包括我也在看中證500近10年的市盈率TTM在12點幾的分位,幾乎比歷史上90%的時間都是要低的。這兩年一直在講低估值,是否還有意義?和成長性相比,它是怎麼去衡量的?

殷瑞飛:估值這件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主持人:肯定很重要。

殷瑞飛: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估值這件事情,估值低是什麼概念?做投資在內心當中要有一個原則,因為投資本身是不確定性的,做投資不可能讓你百分之百地賺錢,一定會有虧損的情況發生。所以在開始一項投資之前,在考慮回報或者考慮賺錢之前,要考慮到虧錢這件事情,或者通俗點講,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首先要把自己立於不敗的地位,你可以不賺錢,但是你不能虧太多,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突然想到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喻,你如果持有一個估值低的投資品種,可以把它想像成你在一個谷底行走,可能感覺上好像沒有那麼風光,但是它最大的好處是沒有風險,頂多就是不小心摔了一跤,頂多疼一下。但是如果持有一個估值很高的產品,你可以想像成你就是在山頂,或者至少是在山腰上行走,投資本身就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情,搞不好一腳踩空,你相當於從山腰上摔下來,這感覺跟在(平地)摔一跤的感覺就差太多了。

所以我為什麼特別注重估值,我做投資,資產的投向在過去這幾年也是大量地投在了中證500的指數增強基金上。我雖然不確定未來它能給我帶來多高的回報,但至少我拿著它能放心,我能睡得著覺,這是一個估值的因素。

說到成長性,我覺得也是一個蠻好的話題。我估計可能很多投資者也是有這樣的疑問,我們發現過去幾年500指數不管漲得多漲得少,它畢竟還是漲了,過去幾年還是一個牛市。但是怎麼看估值呢,比如我們以PE為衡量指標,它怎麼越漲估值越低,一直在谷底,好像很奇怪。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

估值就是所謂的性價比,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分數,有分子有分母,指數本身就是分子,分母就是指數包含的那些成分股,它的基本面,它的利潤。所以說估值向下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就是跌下來,當然回過頭去看可能感覺不太好,但畢竟目前這個點位是安全,這是一方面,是指數下跌所導致的估值的下降。

還有另外一個層面,還要看分母,為什麼這幾年指數在漲,估值還在降,就是因為分母在不停變大,底下的利潤在不停成長。這在本質上就是所謂的成長性。比如我們買一瓶飲料,發現過去兩年的價格漲了20%,那一定是貴了嗎?不一定。原來是一個1升裝的飲料,現在你發現變成1.2元了,但是它的容量變成2升了,這就是一個蠻好的例子,可能不太恰當,但是是比較淺顯的例子。

主持人:很生動,所以經常講估值低,剛才瑞飛總講了,它其實是一個性價比,我們要看到這個比,既要關注到分子也要關注到分母,有的時候可能是利潤,就是這個成長性上來了。

瑞飛總作為在市場上管理500跟300增強的一個非常出色的基金經理,您的產品在各個數據的維度上都是非常出色的,也是很多平台在爭相推崇的產品。能管理出來這麼優秀的產品,您的訣竅在哪裡?

(30:05)

殷瑞飛:投資裡面沒有什麼所謂的訣竅。尤其是放在一個長時間的維度來看,可能很少能找到一個成功的投資是靠某一個訣竅來實現的。我也沒有什麼訣竅,本質上還是在遵循一個投資的本質。我們是靠什麼去獲得超額收益的?本質上你是要去賺錢的,獲得超額收益,就是要賺比市場平均水平更多的錢,那你就要思考這個錢要去哪裡賺。

對於投資的系統或者框架,我們一套多因子模型。如果用通俗的話去講,我們就把它想像成一套綜合指標,就跟人去做體檢一樣,或者你把它想像成是一個考生,把你各科的成績進行一個衡量。我們通過各個維度去挖掘超額收益。從因子體系來講,大致是從這麼幾個層面或者幾個維度,本質上就是多因子的體系。

首先從估值的維度,估值因子,本質上就是賺性價比的錢,第二個維度就是盈利的維度,對應盈利因子,本質上對應的要去賺上市公司給我們盈利的錢。第三個就是成長因子,對應於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它給我們帶來的回報。第四個叫一致預期,本質上賺的是各種各樣的研究報告,無論是賣方的也好,還是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它背後對應的是非常多的優秀的分析師辛苦的調研,一些分析,它就會形成報告和數據的指標,我們把這些數據整合起來也作為一類因子,這個賺的就是研究的錢。

最後一類我們賺的是交易的錢。交易是什麼?市場上有大量非理性的投資,市場殺跌,我們就去賺這種非理性的錢。這就是對應我們剛才講的多因子模型的五個維度。

剛才我說了,沒有什麼訣竅,我們就是分析每一家上市公司各個維度的指標,把它綜合起來,變成一個綜合得分的指標,我們把它叫做綜合因子,根據這個綜合因子去篩選上市公司。我們沒有希望能把最亮眼的、最厲害的上市公司挑出來,那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挑出來的這一堆,我們一般持倉可能有一兩百個,這是量化投資策略的一個特點,持倉數量比較多。這一兩百個是一個整體,它肯定不是最亮眼的,但是整體它就是比平均的水平要高一點,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指數增強在做的事情。

我們不追求特別高的短期超額,但是我們就是要持續地獲得一個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這就是我們投資的一個框架或者出發點。

主持人:剛剛瑞飛總講了,投資是沒有訣竅的,都是長期對我們搭建的模型因子,在估值、成長性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挖掘,所以才會把這個產品做得這麼好。

有很多剛剛進入直播間的朋友,各位投資者在關注直播的同時,有任何關於指數增強的話題,可以在評論區跟我跟瑞飛總互動,也希望給我們的直播間點贊並轉發。國投瑞銀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中高風險等級,本產品在追蹤中證500指數的基礎上,採用量化方式進行增強,追求長期穩健的超額收益。資金自成立以來長期顯著地跑贏指數,在海通證券今年一季度的評級當中,近三年在同類的排名之中是居前的。

專注於長期投資的,風險等級跟本產品匹配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產品,A類代碼005994,C類代碼007089,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需謹慎。另外國投瑞銀除了在全市場都數一數二的增強基金,我們在新能源領域也有非常頂尖的產品,在此時此刻,國投瑞銀產業轉型一年持有期基金正在重磅首發,A類代碼015285,C類代碼015286,新生代的黑馬,科技獵手施誠總將要管理這隻產品,最短持有期限是一年,能夠幫助我們克服追漲殺跌,收穫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產業鏈帶來的長期受益。

雪球平台有非常多的專業投資者,剛剛我們提到的多因子模型,也是現在市場上運用的相對比較普遍的一類指數增強的策略。今天我們特別想重點聊一下這個多因子模型。剛剛瑞飛總給我們講了五大因子,跟其他這些同策略的產品相比,您這個產品的亮點和優勢在哪裡?

殷瑞飛:剛才提到我們這個策略是多因子模型,如果去看市場上的指數增強基金,如果找到100家可能有95家都是用多因子模型。當然各家有各家不同的地方,雖然大的框架都是多因子模型,甚至你去問一下,可能各家對這些因子大的方向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還是有很大的交叉或者相同的地方的。即使是同樣採用多因子的模型,市場上的200多隻指數增強基金,業績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剛才提到,我們需要用各種各樣的指標去進行篩選和衡量。

跟其他同行相比,我的特色可能就是在於,我剛才講了指數增強的衡量要從收益和風險兩方面去考慮。我們的特點就是我們對風險這塊考量的權重,相對大多數同行要更重視。

主持人:更注重風險。

殷瑞飛:對,從結果來看就會發現,先不說收益的事情,就去看一些相關的風險指標,比如跟蹤誤差、勝率、超額收益的最大回撤,我們會發現這幾樣風險相關的指標,我們都是排在市場比較靠近的位置的,對指數增強基金來講,我們特彆強調所謂的超額收益的穩健性。這是從風險的角度出發。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真的是把風險控得特別嚴以後,收益就比不上別人了。剛才也提到了收益的排名,拉長時間來看,我們也是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的。所以綜合起來,我們在投資的過程當中特別重視風險的控制,或者跟蹤誤差的控制,去獲得一個持續穩健的超額收益。在過程當中,在一些中短期的階段,有可能看不到我們的基金排在最前面,但是回過頭去看,我們的業績基本上還是能排在至少前三分之一的。如果拉長時間來看,我們就不僅僅是排在前三分之一,可能排在前十分之一,甚至更高的位置。

(40:53)

或者簡單一點,如果把市場上所有的中證500的指數增強基金,市場上可能有50多隻,我們把它畫在一張二維度上,橫軸表示跟蹤誤差,縱軸表示超額收益,那我們基金的位置基本上就在左上角的位置。這就是說在同樣的風險水平下,我們的收益是比較高的。在同樣收益的水平上,我們的風險也是比較高的,這是一個特點,對風險和收益的權衡,或者重視的因素,可能是我們獲得投資者認可的一個蠻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剛剛瑞飛總講了一個衡量的方法,一個四象限的原理,我們把橫軸跟蹤誤差作為衡量的標準,把超額收益作為一個標準,國投瑞銀的中證500量化增強,它是在最左上角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的跟蹤誤差是很小的,超額收益是很高的,用這樣一種方法可以衡量全市場相關的產品,就可以比較出來哪一類產品在風險跟收益兩方面,綜合做得比較好的產品。

還有很多人在向瑞飛總提問,我們從中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挖掘一些新的長期穩定又有效的因子還是挺難的,雖然說現在多因子模型的方式是市場上的主流,大部分都會採用這種模式,我們如何能夠挖掘一些別人沒有我們有,或者是更有效更能長期穩定的一些因子,請瑞飛總在這方面跟我們分享一下。

殷瑞飛:陳璐講了一個客觀的事實,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市場註定是越來越有效的,這是沒有辦法逆轉,或者根本沒有辦法控制的,這是趨勢。如果體現在量化投資上,就是因子的有效性會逐步變弱,可以獲得收益的空間也會逐漸收窄,這是必不可免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是市場決定的。

殷瑞飛:所以我們承認它,然後去應對它。說到去應對這件事情上,可能就體現出了各家同樣做量化或者做多因子的團隊,在應對因子有效性逐步降低的這件事情上,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本質上就是遇到困難,一部分人可能會選擇繞開它,選另外一個方向走,比較典型的就是覺得通過多因子選股的方法,可挖掘的空間小了,那我就換一個思路,我是不是可以選擇賽道,去選擇行業,甚至可以做一些擇時,覺得市場不好的時候,我把倉位稍微降一下,這也是一種方案,其實有些同行也是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這個東西沒有優劣,但是我們是沒有往那個方向走的,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選擇主動去應對它。所以我們依然還是堅持在這塊領域,還是在多因子選股的圈子裡在不停地工作,去努力。我們碰到因子失效的問題,可以認為它對我們來說是挑戰,但反過來講,它也給我們這一類選這個方向的團隊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條件,因為很多人走掉了,那這個圈子裡面的擁擠度相對又好了一點,這也是我們能夠在這個方向上繼續往前走的一個有利的因素。

本身我們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團隊,所以我們沒有在各個方向上鋪開,我們就集中在多因子選股這樣一個賽道里,或者這樣一個圈子裡深耕這件事。我們會持續不斷地優化我們的模型,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在於跟蹤誤差控制,在模型的優化上,模型的疊代上花更多的時間去打磨。

假設我們的收益就維持在現在這樣一個水平,甚至往下掉了,但是如果我們在風險上能控制得更好一點,那我們是不是也是一種成功呢?這是一個方向。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完全不做收益,傳統的因子是有一些失效的現象,但是不停地在這些傳統因子裡面做一些更細緻的刻畫,或者更細緻的打磨,還是有一些可挖掘的空間可以提升的。再一個我們也可以在一些新因子的品類上做一些嘗試,比如現在也算是一個比較熱的方向,我們在一些AI或者機器學習的高頻類的因子上也做一些嘗試,從效果來看也是不錯的,能在傳統的因子體系旁邊又開闢出一條新的路來,能給我們增加一些收益的空間。

主持人:剛剛瑞飛總也講了,我們在做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可能很多長期做多因子增強的一些同行,他們會選擇做一些擇時,或者用別的方式做增強的部分,但是我們還是長期做因子的深挖。可能會在某一些比較特殊的市場環境下,比如估值因子或者某一個因子,它有短暫失效,或者效用比較弱的情況下,我們的產品會不斷地深挖因子,做出來更多更亮眼的表現。

剛剛瑞飛總也提到了機器學習等等這些比較新的東西,有很多雪球的朋友也很關注這一點,我們也想請瑞飛總講講這方面的事情,我們會不會有一些另類數據的挖掘,比如關注一些輿情,或者關注一些股吧,可能會有一些加自選的個股,或者這些投資人的行為,會不會從這些方面去挖掘新的因子?

另外剛剛您講到了機器學習,我們也很感興趣人工智慧它是怎麼去做這方面的一些操作的,您給我們分享一些這些非常前沿的動態吧。

(50:00)

殷瑞飛:您剛才蠻好地總結了兩個前沿的方向,一個方向從數據來源上,本質上講我們之前的因子都是建立在財報數據、量價類數據,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在這些數據上去進行深耕進行研究,所以就會出現剛才提到的有效性的降低,所以可以考慮的方向就是,跳出數據的範圍,去找一些比較另類的數據。您剛才提到的這些都是蠻好的方向,比如非結構化的數據,分析輿情,都蠻好的。

我們也會做一些嘗試,但是至少從目前來看還沒有體現出效果,但是我可以說這是一個方向,因為現在一些衛星的數據,是可以比較廣泛比較及時地抓取到一些航運的信息,甚至現在有一些手機的應用,可以抓取到一些消費行為的數據,這些都是從另類數據的維度去挖掘,這是一個方向。

再一個方向跟傳統的多因子模型可能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剛才講的機器學習。所謂的五大類的因子框架,都是從投資的邏輯出發,其實還是人在驅動的。這些因子最大的特點就是都是有背後的投資邏輯的,你是可以從邏輯出發進行數據的驗證的,這是傳統的方法。

機器學習的方法就是讓機器從現有的海量數據裡面找規律,人不給它指令,因為人的腦子可以想像的,或者說運算力是有限的,但機器的算力是無限的,它可以在大量的數據當中,挖出一些或者找到一些,人無論是思維也好,或者眼睛也好,沒有辦法發現的一些規律,這些規律能驅動一些、刻畫一些股票或者股價的運行,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獲得一些額外的收益。

主持人:非常有意思,非常前沿的東西,我們後面也可以關注一下。

有很多的投資者朋友,還是對多因子這一塊是非常的感興趣。最後一個關於多因子模型的問題,就是回歸到了最本質的這五大因子裡面的問題。剛剛講到了我們的模型有五大因子,有很多投資者朋友想要了解,您是否會考慮一下在基本面上的投資思路,剛剛也提到了,包括你講這些成長性、盈利,都是基於公司的財報,或者基於公司的利潤表現去看的,您在這一塊是怎麼樣去做因子的考量的?

殷瑞飛:我們剛才聊到了一些另類的路子,但是我覺得大的或者我們的主模型,還是要建立在投資邏輯的基礎上,還是會回到投資的本質。一些基本面的東西。可以看到剛才說到的這五大類因子裡面,至少前面的四大類,估值、成長或者是盈利,包括研究類的,都是偏基本面類的內容。

我們本身是一個資產管理公司,不光有量化,也有一些優秀的主動的研究員,在平時也會有一些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我們也會向他們去學習一些行業邏輯、運行的規律,從他們的身上去學習一些思路,可以應用在因子的開發上,或者因子的改善上,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瑞飛總,感謝您今天做客直播間。最後做一個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過往業績並不表示未來的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所有階段,請謹慎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及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相關公告,請投資者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請在全面了解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運作特點及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基礎上,審慎做出投資決策。

非常感謝。今天直播間的王牌基金經理的時間就到此結束。感謝大家這一個多小時的陪伴,十分感謝瑞飛總來到直播間,也非常期待瑞飛總下一次再來做客,希望大家能繼續關注國投瑞銀,關注國投瑞銀的直播間,關注的中證500指數增長跟滬深300增強產品,各位投資者朋友們下次再見,謝謝大家。

殷瑞飛:謝謝,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1dbb676c4c769668298361afb2c74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