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為什麼不能攜帶金屬物品去做核磁共振檢查?

2024-01-12     東方網

原標題:科普|為什麼不能攜帶金屬物品去做核磁共振檢查?

核磁共振(簡稱MRI)檢查不僅具有無電離輻射損傷、對人體無創的優點,還可以多方位和多參數成像,顯示病變與正常解剖結構之間的關係,以及功能成像和生化代謝分析等,因此廣泛應用於臨床工作中。但一旦到達磁共振檢查的地方,都會被要求不能攜帶金屬物品進入磁共振檢查室。這一點很多家屬或患者有所不解,做X線、CT或PET-CT都沒有這一要求,為什麼磁共振檢查偏偏有這樣的要求呢?本文就相關情況做一概述,以便受檢者更好地理解與配合。

一、核磁共振究竟是什麼?

核磁共振設備實際上就是利用機器內的一個強大的磁體產生磁場和射頻脈衝來生成圖像,也就是我們受檢查時,實際上是人體處於強大的磁場內,由於體內的各種組織、器官等不同的含水量,因此在磁場場強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信號,最終轉換為不同的圖像。

二、如果金屬物品帶入會發生什麼情況?

不能攜帶金屬物品進入核磁共振室內,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嚴格意義上是不能攜帶具有鐵磁性的金屬物品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因為一旦帶入,會發生以下三種效應:

1.致熱效應。核磁共振在工作過程中,由於聚焦或測量所用大角度射頻場發射從而產生致熱效應。患者身體上有鐵磁性金屬物品,在強大的磁場的作用下會發生振動、發熱、發燙,如果該金屬物品貼近皮膚,還有可能直接灼傷皮膚。

2.強吸附力。核磁共振機架內擁有一個較大的主磁體,主磁體產生強大的靜磁場,對周圍的鐵磁性金屬物品有強烈的吸附性,如果攜帶鐵磁性金屬物品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就有可能被強磁場迅速吸引,從而造成周圍人體或設備的損害。

3.影響診斷。核磁共振檢查依賴穩定均勻的磁場,獲取被檢查者體內各組織、器官等的含水量,從而形成清晰影像。如果有金屬物質在檢查部位的地方或者需要觀察部位的附近,就會影響核磁共振的磁場從而導致偽影從而造成漏診或誤診。

三、對需要做核磁共振的受檢者如何進行分類管理?

在核磁共振檢查時,工作人員都會詢問衣物內是否有金屬物品或者體內是否植入有金屬物品。因為有的金屬是嚴禁帶入,否則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或周圍設備的損壞;而有的金屬物品需要醫務人員進行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做核磁共振檢查,而有的金屬物品即使不小心帶入核磁共振檢查室,也不會發生危險情況。醫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對這三方面的金屬物品會分類管理、區別對待。為此對與受檢者相關的金屬物品分類做一簡要的概述。

1.嚴禁帶入的金屬物品。

此類金屬物品均有鐵磁性或電子屬性的共性,受檢者一旦帶入此類設備,會嚴重損傷身體或者周圍設備,嚴重者可引起生命安全,因此對於此類需要高度重視。

心臟植入式電子設備主要為心臟起搏器、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植入式心血管監測儀(CM)和植入式循環記錄儀(ILR)等,臨床上應用這類產品中,絕大多數都不能與核磁共振兼容,因此此種情況嚴禁做核磁共振檢查。

含鐵磁性材料的動脈瘤夾、手術吻合器、穿刺針及含鐵磁性手術器材等也是禁止做核磁共振檢查。

眼內有磁性植入物時,在做核磁共振檢查時,有可能發生移位或致熱,此類患者不宜做核磁共振檢查。

人工耳蝸等電子裝置,在磁共振場強內可能會使其磁極發生翻轉而影響使用,因此該類患者不建議做核磁共振檢查。

胰島素泵、動態心電圖儀、動態血壓儀等外用設備,因為強磁場可能會破壞其功能,因此此類設備應移除後方可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常見的含鐵磁性金屬飾品、日常生活物品,此類物品一旦帶入,在致熱效應及強吸附力的作用下,會導致人身傷害或設備損壞。比如金屬硬幣、小水果刀、含鐵的輪椅及不鏽鋼床之類物品帶入後,在高場強的運行下會發生明顯的高速運動,脫離它本身所在的位置,從而造成對人身嚴重傷害及設備損壞。含鐵、鋼等成分的飾品或掛件,由於其具有鐵磁性,在致熱效應的作用下,有可能灼傷皮膚、傷害身體或損壞核磁共振設備本身。

手機、電子手環等電子產品,如果該類物品帶入核磁共振檢查室,在強磁場作用下,該類電子產品會直接遭到損壞,嚴重者還會導致人身或設備的損壞。

磁卡類比如銀行卡、門卡等,由於其內都內置有晶片,這些被帶入後會被強磁場消磁導致損壞。

2.哪些金屬物品需要評估後才能做磁共振檢查?

該類金屬物品具有弱鐵磁性或者可能影響診斷,因此需要醫生進行綜合評估後方可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骨科植入物(如鋼板、鋼針、螺釘以及各種人工關節等)及牙科植入物(如種植牙、固定的假牙和烤瓷牙等)可以由鋼或鈦合金材料組成,由於鋼具有鐵磁性,而鈦合金具有非鐵磁性,並且這些器材一般在手術時已牢固地固定在身體的相應部位,通常不會移動而導致傷害,但植入物可能會導致圖像偽影或者發生熱灼傷,因此需要工作人員進行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進行檢查。

冠狀動脈與外周血管支架,目前絕大多數的冠狀動脈支架基本為鈦合金材料等,因此這類情況做MRI是安全的,但2007年前的外周動脈支架可能存在弱磁性,此種情況需要工作人員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做該項檢查,即使要做該檢查,也通常要求在手術6周後進行該項檢查。

人工心臟瓣膜、瓣膜成形環以及顱腦修復板,這類的金屬瓣架一般用不鏽鋼、鈦、鈷鎳合金或其它超硬金屬等製成,由於不同廠家產品的差異性,因此在核磁共振檢查前需對材料進行評估確認後再進行檢查。

3.哪些金屬帶入後也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該類金屬物品雖然具有金屬屬性,但它們均具有非鐵磁性的共性。

純金、純銀的飾品,比如耳環、手鐲、項鍊、戒子等,因為其內不含鐵、鋼等鐵磁性成分,若不小心帶入不會導致嚴重後果。

金屬宮內節育器一般由銅製成,目前尚未發現在做核磁共振檢查中引起明顯不良反應。

放射粒子的殼為鈦合金材料,植入體內後做核磁共振檢查是安全的。

輸液泵通常植入於胸部皮下,其組成材料主要有合金、矽橡膠和塑料等,呈非鐵磁性和弱磁性,因此也可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各種非鐵磁性穿刺活檢手術所用穿刺定位針、手術用的吻合器等設備,可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我們對不能攜帶金屬物品做核磁共振檢查有初步了解,方便我們在前往做該檢查時,將有的金屬物品摘下或拿出,方便快速完成檢查。但為安全起見,在工作人員詢問時,都需要將實際情況詳細告知工作人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130f1e1f8bf5fcf769f4b35b04f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