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華區育才街社區利用「五位一體」治理模式將社區打造成和諧大家庭

2023-08-30     石家莊裕華發布

原標題:裕華區育才街社區利用「五位一體」治理模式將社區打造成和諧大家庭

社區組織開展健康講座,增強居民健康意識。

社區法律調解室為民解難題。

老舊小區改造後,經編小區換新顏。

【社區檔案】

石家莊市裕華區槐底街道育才街社區轄區面積0.4平方公里,管轄經編小區、紅盾家園等7個居民小區,共有居民1398戶3698人。近年來,根據社區實際,育才街社區黨委創新思路,以「攜手同行,共建育才」為主題,以慈善救助、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矛盾調處、培育社區文化為抓手,大力發展紅色社區社會組織,創建「紅色驛站」,打造了「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模式,形成了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居民互助、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基層治理格局。先後榮獲河北省示範婦女之家、河北省充分就業社區、石家莊市裕華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記者走讀

小區居民親如一家

「劉阿姨,我媽最近身體不好,請的保姆都不太滿意,您要是有合適的,幫我們留意著點。」「李姐,咱們小區說要辦理供熱卡,需不需要帶業主身份證?」……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走進育才街社區居委會所在的經編小區,居民在路上碰到面,不僅會熱情地打招呼,熟絡點的還會停下腳步攀談上幾句。

「這個小區是原經編廠的單位宿舍,老住戶多,大傢伙兒見面自然熟絡、親切。」43歲的藺麗娜是育才街社區黨委書記,三四年前調到該社區時,她了解到育才街社區居委會由原經編廠家委會轉型而來,轄區多是老舊小區,社區低收入家庭多,老人多,殘疾人多,如何服務好這些人群?她和社區居委會的8人團隊充分藉助「熟人社區」服務資源豐富、產權單位眾多等特點,將「五位一體」社區治理模式做深做實。

「我們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大力開展志願者服務、紅色聯盟服務、共駐共建服務、居民互助服務、社會組織服務,將育才街社區建成和諧友愛的大家庭。」8月28日,藺麗娜看著乾淨整潔、管理有序的小區自豪地說,如今的育才街社區已經從裡到外「煥然一新」。

記者看到,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後,經編小區道路平坦,停車有序,樓宇外牆粉刷一新,樓宇前的小房都安裝了一戶一表,居民再也不用為電動車充電而發愁。

沿著小區主幹道一路向東,走到頭往北一拐,就看到了社區居委會所在的二層小樓,一樓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有會議室、日間照料中心、書畫室、心理諮詢室、法律調解室、中醫理療按摩室等多個功能室。

「我腿腳不好,走路不方便,有時間就約著老姐妹們一起到這裡按摩,感覺腿腳利索多了。」在中醫理療按摩室,劉女士正在艾灸椅上進行艾灸。自今年5月,社區連結社會組織開辦了這間按摩室,劉女士就成了這裡的常客。如今,天氣轉涼,她來這裡更勤了。「要是想按摩,還可以讓社工幫忙預約按摩師傅。」這種送到家門口的服務,劉女士特別滿意。

讓劉女士滿意的還有社區建立的法律調解室,「我們這兒是個老小區,雖說樓上樓下住的多是老鄰居,可難免也有不愉快的時候,社區的法律調解室,在調解鄰里糾紛、化解矛盾方面,可是幫了大忙。」就拿前不久8號樓樓上廁所漏水問題來說,本來樓上樓下住的都是老鄰居,可為了維修費一事多次協商無果,最終在社區法律調解室的協助下,維修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也沒有傷了兩家的和氣,「有時候就需要一個有經驗、負責任的中間人,調解好了皆大歡喜。」劉女士笑著說,這個由律師牽頭,由有名望的老黨員、老同志以及社區民警成立的調解工作室,成為了和諧社區建設的潤滑劑,讓街坊鄰居的關係更近了。

這些年,育才街社區成立的慈善基金救助協會打造的「陽光救助」也是家喻戶曉。

「這個慈善基金成立16年了,是上任社區書記趙欣彥發動成立的。」社區老住戶張印書告訴記者,當年,社區有一個男孩不幸患上了紅斑狼瘡,他家家境不好,當時還沒有兒童醫保,社區竭盡全力幫他家申請低保,可遠水解不了近渴,社區情急之下發動居民捐款,最終籌集到善款500元。後來,在廣大居民的支持下,社區將每年4月28日設定為社區捐款日,轄區居民自發捐款,將這些善款用於幫急救難。身患重病的郭女士就是受助者之一,社區曾啟動慈善基金2000元送到她的家裡,「當時正趕上我們一家人商量第五次化療住院費的事兒,這筆慈善基金真是雪中送炭。」受助者家屬感激不已地說。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社區慈善基金的幫助,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奉獻愛心,把社區慈善基金髮展下去。

「我們社區特別團結,不光有慈善資金扶危濟困,要是誰家遇到難事,社區居委會、老街坊們都會搭把手。住在這樣的社區,你會感覺舒服自在。」打小就生活在經編小區的中年男子陳亮道出了很多老住戶不願意搬家的理由:社區服務用心用情,小區的人情味更濃了。

對話書記

挖掘更多資源讓居民生活更舒心

記者:藺書記,剛走訪小區時,我看到您跟很多居民都非常熟悉,大傢伙兒也都主動過來找您聊天。這些年,您在服務居民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藺麗娜:我從事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已經有19年了,最大的感受就是社區工作紛繁複雜,看似不起眼,卻連著千家萬戶。社區工作做的到不到位,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甚至影響著社會穩定,所以做好社區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區的工作內容和形式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黨組織的引領下,服務居民的面更寬了,觸角更深了,已經不再局限於為居民解決家長里短的小事,而是通過挖掘更多更廣的資源讓廣大居民住的環境更優美,精神更充實,生活更舒心,真正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這就對我們社區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俯下身子深入居民,不斷學習,始終把居民的需要放在首位。

記者:目前,小區居民對咱們社區的工作挺認可,下一步,社區又有什麼新的服務舉措?

藺麗娜:社區將進一步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多挖掘黨員 領頭人帶頭參與社區治理,將黨組織服務居民的觸角深入千家萬戶。同時藉助更多外力,廣泛挖掘周邊社會資源,引導他們參與社區共治,雙向奔赴實現多元共享,在居民得到實惠的同時,單位贏得掌聲,真正實現雙贏。針對本小區居民結構情況,下一步我們將為民服務工作再做細緻,分類走訪建立台帳,針對不同的人群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親民、優民服務。同時匯聚社區資源,創新服務載體,創建更多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區社會組織,實現居民自治,建設成為有活力有動力有凝聚力的社區治理共同體。

居民心愿

多增加戶外活動場所 維護好改造成果

張印書:我住在經編小區40多年了,這兩年經過老舊小區改造,我們小區環境由「髒亂差」變成了「整潔美」。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社區還連結了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老師、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等資源,成立了社區知心教育協會,關注青少年發展。同時成立了12支紅色社區社會組織,平時開展的志願活動非常多,我們挺受益。我希望社區能再多增加點室外活動場所,讓居民在戶外也能盡情地唱唱歌、跳跳舞。

陳亮:小區改造後,門口設了門禁系統,還實現了監控全覆蓋,安全係數提高了。要說心愿的話,我希望老舊小區改造成果能長久地維護好,讓老小區居民住著更安心,更舒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0bc8e75062dafebd4b45827718bde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