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京人在部分國人的印象中還是帶有一些些「高傲」、「盛氣凌人」、「侃」的標籤印象,看完了下面的故事,你會發現:北京人的「吹噓」從來不是吹牛!
我們是最後一代爬過城牆的北京人
每次聽來北京旅遊的朋友念叨說:「你們北京不也是古都嘛,怎麼沒城牆」心裡總是酸酸的,曾經...有的過呀...見過城牆的那代北京人,每次提起老北京時,眼中都會充滿神采,那是他們生活過的地方,也是玩耍過的地方。
記得西直門城牆有個缺口,沿著那條有些陡的斜坡,呼哧帶喘地爬上城牆,站在那城牆上仰視城樓,記得那時和發小約好,明天還來這兒玩。可誰知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個熟悉的地方,不見了,只剩下那個流著汗爬城牆的下午還在腦海里回放...
我們是最後一代用月票的北京人
要說自建國以來,北京公交實行的一直都是月票制。但您可計算過嘛,距離我們上一次使用月票,已經過去整整13年了。2007年1月1日,北京取消了公交成人月票卡、學生月票卡和公交地鐵聯合月票卡,改為刷卡乘車普通卡4折學生卡2折,地鐵2元。公交月票就此退出歷史舞台。過去我們習以平常的月票,如今誰家要是有一張,那絕對得好好珍藏。
北京公交更是早已摘下「最便宜公交」的頭銜。地鐵起步價3元,公交起步價2元,一個月的工資,真快拿半個月的錢來坐地鐵了...窮啊~
我們是最後一代生爐子的北京人
爐鉤子、火筷子、通條、煤鏟兒、火蓋、大圈兒、二圈兒,這幾個傢伙事,現在的小年輕,別說見過了,聽都沒都聽過。過去的北京人以住平房為主,每到冬天,「籠火」便成了頭等大事,以至於從九月開始,各家各戶就開始預備蜂窩煤了。您可別小瞧了這活兒,沒個幾年實踐經驗的人還真來不了,
生爐子,安煙囪,這可關乎一家子的性命,沒有湊活這麼一說。
生爐子,這是門技術活。先打開最下面的爐門,用火柴點著廢紙,再用燃燒的紙引燃劈柴,引著放在爐膛最下面的碳,這時候火噼噼啪啪地就生了起來。看煙囪冒煙了,大概齊,有個十來分鐘,等不冒煙了,這時打開杴開火蓋一看,正是一片火紅!您別看我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難度指數五顆星!如今,在四九城裡,再也瞅不見從家家戶戶窗前伸出一節煙囪的景兒了,就更別提掛在煙囪上的那半了可樂瓶子了。
我們是最後一代在天安門廣場放風箏的北京人
在過去,去天安門可不用過安檢,地鐵1號線也不會路過不停車,從家溜達著就去了。住的遠的,蹬著自行車沒一會也到了。夏天的時候,經常會有人家帶著涼蓆來這兒乘涼,往地上那麼一鋪,就打起來撲克來了。放風箏的、乘涼的......席地而坐,看起了書。
也是因為這段經歷,那一年變得格外難忘。暑假,頂著大太陽站在操場上一遍又一遍練習翻花。記得最後一次彩排,領導講話的時間是用禮花代替的,那漫天的絢麗景象,是我年少時見過最美的畫面。
我們是最後一代坐過兒童挎斗車的北京人
那一年,這是北京一道獨特的風景,現在別說它了,騎自行車的人都變少了。其實坐在裡面,並不舒服,但卻相當拉風,尤其一回頭瞅見胡同里那小誰,還坐在橫樑上,瞬間,覺得自己更洋氣了!
這些屬於北京孩子的特別經歷,每一件都是那麼的令人懷念。他們見證了從有到無,不管是哪一件,都值得拿出來「吹噓」一輩子。
互動話題:你有什麼獨特的家鄉記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