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中國古建築天花板

2023-03-17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藻井:中國古建築天花板

古時的天花板,可從人間,通向蒼穹。穹然高起,如傘如蓋,猶如覆斗,懸於室內天頂,這就是——藻井。

古時建築,大都是木質結構。火克木,井中有水,水火相剋,為了壓伏火魔,古人就在殿堂樓閣最高處作井,以祈天祐。

中國古代建築以木結構建築為主,防火成為頭等大事。

據《風俗通》記載:「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東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認為是主水的,在殿堂、樓閣最高處作井,同時裝飾以荷、菱、蓮等藻類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藉以壓伏火魔的作祟。

中國古人對自然和自然現象都懷著敬畏之心加以崇拜,所以提倡「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推崇的「天圓地方」原則,是對這種宇宙觀的一種特殊註解。

同樣,為了表現出對天的敬畏和崇拜,古人也給室內時的「天」給予了特別重視,中國古代建築中出現了「穹然高起,如傘如蓋」的建築內部裝飾藻井。藻井的造型上圓下方,正符合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因此,藻井就有了象徵「天」的意味,就像西方教堂建築中的穹窿頂代表上蒼一樣,中國建築內的藻井也是就表天體的縮影。

藻井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等級制度的標誌,只有在最尊貴的建築中才能使用藻井,象徵著封建社會等級尊卑。主要分布在皇家宮殿(故宮)、敕建敕封寺廟、陵寢碑亭。一般位於室內佛像、君主座位的上方,呈傘蓋形,由細密的斗拱承托,象徵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有彩畫、浮雕。

藻井的按其型制可分為四類:

圓形藻井:色彩絢麗,造型精美,極具觀賞價值。

四方形藻井:增加了藻井紋樣的多層次變化。

八卦形藻井:八邊形,且層疊層數增加。

橢圓螺旋形藻井藻井結構相互交錯,層層疊加的穹隆式結構,由下至上逐漸收縮成螺旋形藻井。

宮殿中的藻井無疑是統御帝國的天子與上天溝通、謀求認可的通路。明清兩代紫禁城奉天殿/皇極殿/太和殿藻井中懸吊的軒轅鏡就很直接的警告任何亂臣賊子:不要以身違抗天意。

寺廟、道觀中的藻井,則體現著天界諸神佛與其在人間的化身——造像之間的聯繫。神佛可以通過藻井,將其對人間的意志、對信徒的庇佑傳遞到世俗人所作的造像上。

藻井如一把華麗的大傘,撐在建築之上,為建築增添了氣勢,木構為筋骨,紋彩作璞心,梁檁穿插,枋間相疊,藻井上有巧奪天工的匠心、有欲與天知的祈願,那裡星漢燦爛,是中國人最美的天宇。

東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認為是主水的,同時裝飾以荷、菱、蓮等藻類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藉以壓伏火魔的作祟。

關於藻井的起源,現代學者劉林在其《藻井之美》中認為,藻井源於原始社會時期穴居時代。古書中記載:「人類為了出入方便和採光需要,在洞口開鑿一個小洞,洞口用樹枝以抹角梁層層疊成,即是抹角疊木做法之始。」這個時候的藻井是一種結構上的考量。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藻井在其原有的實用功能之外又增加了裝飾性功能,逐漸被人賦予了美學價值和文化內涵。但是在以後建築中的藻井依然採用採光通風形式,這就源於人類最早的穴居時光,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傳承。

在中國人看來,屋頂不只有遮蔽天空的作用,它還是「技藝載道,道藝合一」的舞台。頂棚裝修形式,承載的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建築觀。

徹上露明造。宋朝時說法「徹上露明造」也叫」砌上明造」。即不帶頂棚,將」上架」的梁,枋,檁,椽都暴露出來,使人在室內抬頭就可清楚看見屋頂的梁架結構。此法古已有之,可以說我們的先祖在懂得蓋屋頂時就衍生了露明法。

徹上明造並不是簡陋不管不顧,它展現的是屋頂的結構之美,是無為之為。細節處理及整體把握相當到位。梁架結構成為了內里空間的分割手段和裝飾手段,其實這種做法很多,不僅在民間,而且也經常用於寺廟。

古代室內在「徹上露明造」後,開始在梁架之下加天花板。天花板,也叫天花,就是把梁架遮擋起來,《營造法式》中明確將天花分為三類:平閣、平基和藻井。藻井不屬於木結構的內部支撐和承重體,它屬於內部裝修的構造,也就是說藻井絕大多數都不參與屋脊的承重,而屬於內部裝修的一種。

平暗:為了不露出建築梁架,在房梁下用天花枋組成木框,框內放置以方木條組成的密而且小的方格,再在上面加蓋板,板子不施彩畫,這就是平暗(àn)。這樣做天花板的目的,是掩蓋頂內空間的結構部分,以使室內各介面整齊畫一。

平棋:屋頂方木格上置板,並施彩畫的一種天花。

藻井:天花向上凹進為穹窿狀的結構,象徵天宇的崇高,多被用在寺廟中神佛主像或者宮殿中帝王寶座的上方。

當之無愧的最美的天花。工藝非常複雜,自天花平頂向上拱起,似穹廬狀。古代匠人,不用釘子,利用榫卯、斗拱,堆疊而成,美得震撼人心。

「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風俗通》

在殿堂、樓閣最高處作井狀,古人認為可以通天,而且井裡有水,同時裝飾以荷、菱、蓮等藻類水生植物,就是以水滅火,希望能壓伏火魔的作祟,以護祐建築物的安全。也就是說根據五行水克火的原理,井中有水,水火相剋,人們依據這個簡單的道理,啟發了這項建築絕學——藻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0839bbec19dcd934f25db1b2071e4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