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蒼穹 ,攬月歸來!看看中國的浩瀚探月征途

2023-04-14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叩問蒼穹 ,攬月歸來!看看中國的浩瀚探月征途

撰文 / 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

嫦娥奔月是古人對於月亮的浪漫想像,但古人對月球的探究遠不止於此:隋朝天文學家發現了月球的自轉,唐朝天文學家發現了月球對地球的潮汐作用……可以說,中國古人早已埋下了探索月球的種子。

2007年嫦娥一號

中國的探月之路始於2004年,那一年,中國首次探月工程立項啟動。

2007年,中國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繞月飛行,繪製出月球表面影像圖和月球表面主要元素與礦物分布圖,全球月壤層分布與厚度變化圖,計算出月壤中蘊藏大約110萬噸氦-3資源。未來核聚變發電實現之後,氦-3是一種儲備能源原料,足夠全人類使用1萬年。

2010年嫦娥二號

2010年,嫦娥二號繼續奔月實現繞月飛行,繪製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完整的高精度月球表面影像圖;相繼飛行到日-地引力平衡的拉格朗日L2位置,探測太陽活動與爆發235天,第一次取得系統的科學數據;相繼再飛行1070萬千米,與圖塔蒂斯小行星交會探測,取得小行星的各項科學參數。現在嫦娥二號繼續繞太陽運行,2029年將回歸地球附近,再聽她訴說神奇的經歷!

2013年嫦娥三號

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落月。利用月球表面環境,著陸器開展就位探測,實現了人類首次在月面利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各類天體,地球等離子體探測器探測地球空間等離子體層的環境變化;玉兔號月球車在月面開展巡視探測,探測月表各類岩石類型,月球淺表層結構等。

2019年嫦娥四號

2019年,嫦娥四號著陸月背。充分利用月背特殊環境,著陸器開展深空甚低頻信息接收和天文望遠鏡觀察工程;玉兔二號月球車鐫刻下人類在月球背面的第一行巡察足跡,探測月表各類岩石類型,月球淺表層結構等。

2020年嫦娥五號

2020年,嫦娥五號翩然探月,並成功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

2022年,嫦娥石(月球上的新礦物)首次被發現並命名,中國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品

2023年,中國將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在未來,嫦娥六號將進行月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將勘查月球南極,嫦娥八號發射後將與嫦娥七號組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今年中國航天日的主題是「格物致知,叩問蒼天」。格物致知是古聖先賢的智慧,同樣也是現代科學的態度。中國的航天科技,已經實現了「上九天攬月」,但這在中國航天人的理想中,還只是夢的開始。蒼穹深邃,星河遼闊,浩渺的宇宙中還有無數奧秘等待我們解開,還有無數壯美等待我們發現!

本文綜合整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叩問蒼穹 攬月歸來》,作者歐陽自遠,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0395ef54eee95c357c81afc681092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