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偏差:紀念耶穌生日的聖誕節,原來竟是羅馬太陽神的生日

2022-12-25   浩然文史

原標題:認識的偏差:紀念耶穌生日的聖誕節,原來竟是羅馬太陽神的生日

認識的偏差:紀念耶穌生日的聖誕節,原來竟是羅馬太陽神的生日

每年的12月25日聖誕節,全球各地的基督徒都會舉辦盛大的宗教儀式來紀念耶穌的生日,然而不為人知的是,12月25日這一天原本是羅馬太陽神的生日,那麼太陽神的生日又是如何成為耶穌的生日的?到底是耶穌的誕生創造了基督教,還是基督教構建了耶穌?這是一個問題。

一、命運坎坷的猶太民族

人類對宗教的態度有很大的分歧,有人稱之為信仰,願意一生遵循教規,以求得神靈庇佑,有人則對此不屑一顧,稱之為精神鴉片。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人類社會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並不特別發達的時期,宗教從精神文化到教會組織都給人很大的幫助,尤其是社會底層被壓迫看不到希望的人,對於宗教的需求更大。

巴勒斯坦位於地中海與死海、約旦河之間,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通樞紐,被稱為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然而優越的地理位置帶來的不僅是文化、貿易的繁榮,還有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生活在當地的猶太人歷經非利士人、亞述帝國、巴比倫王國的統治,在這時期猶太人全部被擄到巴比倫王國,被稱為「巴比倫之囚」。在半個世紀的漂泊後,公元前538年,猶太人最終回到故土,開始新的生活。

巴比倫之囚

在成為巴比倫之囚之前,猶太人有很多原始宗教,信奉眾多的神,彼此之間還有很深的矛盾,並沒有成熟完整的宗教體系。公元前6世紀猶太人被擄掠到相對發達的巴比倫後,受到了東方文化、宗教的衝擊影響,並且當時階下囚的悲慘生活讓猶太人對未來感到迷茫絕望,整個民族都渴求一位救世主出現,拯救成為「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當猶太人陸續回到巴勒斯坦後,逐漸修復耶路撒冷,建立了神權政體,形成了「獨一真神」的觀念,猶太教形成。

二、基督教的誕生

公元前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被羅馬帝國征服,在反抗羅馬帝國的過程中猶太教發生了分化,抵抗與合作,富饒與貧困,高利貸與赤貧,困擾著猶太人。

散居在地中海各個城市的猶太人受希臘影響,甚至忘記了希伯來文,以至於不得不把猶太教《經書》翻譯成希臘語來進行學習。面對這種情況,一部分猶太教人開始修正猶太教教義,改變生活方式,組建互助團體,施行財務共享,廢除債務,反對高利貸,強調人人平等,從宗教禮儀與信仰上開始和猶太教產生區別,但無論是羅馬政府還是普通百姓,都將基督教看作猶太教的一個派別。

希伯來文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邦人加入基督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在宗教禮儀、教義等方面的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基督教從猶太教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宗教。

三、從異端到國教

羅馬帝國採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於帝國境內的宗教並沒有特別的管制,但是基督教因為其「獨一真神」的信仰否認其他宗教的神,並拒絕向羅馬神廟獻祭,同時基督教組織嚴密,是一個封閉的團體,因而受到統治者的防範,在羅馬帝國時期不斷受到政府的打壓。

公元64年,羅馬城突然發生一場大火,當時執政的皇帝尼祿生性殘暴,見到大火不僅沒有組織救火,反而饒有興致地觀看火勢蔓延,羅馬城14個區域中有10個慘遭大火吞噬,被夷為平地。面對憤怒的人群,尼祿知道這次玩大了,緊急把自己的花園開放給市民,還提供豐富的伙食,但這並不能平息市民的憤怒。尼祿決定利用基督徒來轉移矛盾,遂宣布基督徒是真正的縱火犯,下令四處捉拿,並施以酷刑。搜捕範圍從羅馬城擴大到羅馬帝國,這次暴行持續了4年,期間大批基督教人員遭到迫害,一直到公元68年尼祿自殺,這次迫害行動才終止。但是對基督教的打壓並沒有隨著尼祿的去世而終結,後面的皇帝在基督教問題上不斷反覆,基督教遲遲不能取得合法地位。

直到312年10月28日,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和馬克森提在米爾維安橋進行決戰。決戰的前一夜,君士坦丁向他信奉的神進行祈禱,這時天空出現了一個十字架,並傳出聲音說:「用這個做標記,你一定會戰勝。」君士坦丁深信不疑,第二天就用十字架作為軍隊的標記,果然在戰爭中取得大捷。

米爾維安橋之戰壁畫

難道真的是基督教的祝福讓君士坦丁取得大捷嗎?其實不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基督教雖然一直受到殘害,但是卻遍布在羅馬帝國社會與軍隊中,十字架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君士坦丁與其說是得到神的祝福,不如說是利用了宗教信仰振奮軍心。此時的羅馬已經從公民社會逐漸發展為帝國,羅馬公民貧者越貧,富者越富,高利貸、道德墮落、債務奴隸、治安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基督教人人平等的理念與互助的組織給社會各個階層生活上、心靈上的解決辦法,富人將財富捐獻給教會幫助貧苦教徒,從而得到祝福,以獲得精神上的拯救,羅馬甚至出現富人自賣為奴供奉教會從而拯救自己靈魂的事情,而貧苦教徒則在教會的慰藉下得到精神和物資的雙重支持,富裕的教會還會資助貧困的教會。在這種氛圍感召下,越來越多的羅馬人開始信奉基督教,甚至宮廷中的高官和皇帝的親屬都成為基督教的信徒。在這種情況下,君士坦丁再也無法將基督教視為非法組織,為了鞏固統治,皇帝必須取得基督教徒的支持,於是在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宣布信仰自由,基督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

接受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在319年發布敕令免除神職人員對國家的義務,321年規定城市居民在星期天不得工作必須休息,這是以基督教教義規範社會生活,奠定了基督教國教的地位。

君士坦丁去世後,其子君士坦提烏繼位,他在尊崇基督教的道路上越發激進。341年,君士坦提烏頒布敕令,禁止異教崇拜和祭祀,到了391年,羅馬帝國的宗教寬容政策已經變成除了基督教其餘所有宗教都是異端的局面,自此基督教正式成為羅馬國教。

四、聖誕節的誕生

自此之後,基督教的宗教活動也從秘密轉為公開,原來簡單的儀式也變得盛大而莊重,基督教的節日逐漸成為羅馬帝國的節日。321年,星期天被定為聖日,紀念耶穌的復活,復活節、聖誕節等宗教節日也在這段時間逐漸確立,基督教的教義也成為社會生活的準則。

羅馬神教中的太陽神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影響的,基督教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開始吸收其他宗教派別的習俗、儀式,並對其賦予基督教色彩。基督教正是憑藉強大的包容性成為羅馬第一大宗教的。在羅馬神教中,12月25日是羅馬太陽神的生日,為了順應羅馬人的習俗,基督教將其定為耶穌的生日,在336年,太陽神的生日成為了基督教的聖誕節,原有紀念太陽神的儀式,只要不和基督教教義衝突的,都被保留和繼承下來。不過此時的聖誕節並沒有得到教廷的認可,處於宗教節日和民間節日的邊緣。在354 年,教皇利貝里烏斯主持了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次聖誕彌撒。直到381 年,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將 12月 25 日作為聖誕節,以文件形式確定下來,並為東西方大部分教會所接受。我們所熟知的聖誕節終於在381年真正出現,此時離耶穌誕生已經過去將近400年了。

當然你可能會問,耶穌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呢?這個問題可能永遠也沒有答案,因為現有的資料對於耶穌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以及他的生平是否真實都有爭論,可能在宗教與科學之間永遠不會有一個標準完美的答案。

文史君說

歷史的發展是線性的,我們通常認為時間早的事情一定發生在時間晚的事情前面,例如春天播種,秋天收穫,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可能一年四季都在播種,但是只有秋天有收穫,所以我們在春天播種?歷史中許多事件也是這樣的,並不是耶穌在12月25日誕生影響了後面的歷史走向,而是基督教不斷壯大,取得國教地位後,耶穌的生日才成為聖誕日,而且這個日子原本是太陽神的生日。對於歷史我們可能要重新審視原有的因果關係。

參考文獻

王美秀等:《基督教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游斌:《基督教史綱》,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徐懷啟:《古代基督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楊傑:《君士坦丁基督教政策與政教關係初探》,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錢秋:《試論從聖誕節起源的本土化思考教會節期中國化的途徑》,《天風》2022年8月。

(作者:浩然文史·我好餓好餓)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