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有兩部韓國電影受到關注,一部是拿下金棕櫚,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一部是在午夜展映單元放映的《惡人傳》。
《惡人傳》
美國鬼才導演,擅長拍西部片和黑幫片的昆汀·塔倫蒂諾,直言本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期待這部電影。
昆汀·塔倫蒂諾
不過,從最終反響來看,《惡人傳》表現平平,豆瓣評分7.7,沒有摘得任何獎項。
來自豆瓣
《惡人傳》講述黑幫頭目張東洙(馬東錫 飾)和警察鄭泰碩(金武烈 飾)聯手追捕連環殺人犯姜京許(金成圭 飾)的故事。
官方宣傳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但未曾明確,比較接近的是2004年轟動整個韓國的柳永哲殺人案。
但,該事件已經在2008年被改編成了電影《追擊者》,導演是羅泓軫。他在隨後的2010年拍出了同樣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黃海》。
《追擊者》
沒有哪個國家比韓國更熱衷於拍真實事件改編的犯罪片,這已經成為韓影的一大類別。
2003年奉俊昊的《殺人回憶》,改編自韓國三大懸案之一,1986年京畿道地區連環殺人案。
《殺人回憶》
2007年《那傢伙的聲音》,改編自1991年轟動韓國的「李炯浩被誘拐事件」。
2013年的《辯護人》,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故前總統盧武鉉在擔任律師時,為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
《辯護人》
而2011年的《熔爐》和2013年的《素媛》,可謂把此類影片的影響力推到了高潮。
《熔爐》中基於真實的對聾啞兒童的性侵事件,不僅受到了韓國國家的高度關注,直接促成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的誕生,在中國也引起了廣泛討論。
《熔爐》
隨後同樣講述性侵的《素媛》,更是賺足了中國觀眾的眼淚。
《素媛》
有那麼多的珠玉在前,《惡人傳》看似難以超越,實際上卻有它的新意在——
既有黑幫,又有連環殺人案。
人物善惡界線模糊,甚至「全員惡人」。
黑幫頭目張東洙心狠手辣,影片開始不久便有一場張東洙和他人的交鋒,相當生猛。
直接徒手生生掰掉小弟兩顆門牙,泡在酒里,鮮血暈染開來,看得人膽戰心驚。
但在近結尾,借傘給淋雨的女生,又流露出了他的鐵漢柔情。
他被無差別殺人的姜京許偷襲,是唯一在姜京許刀子下活下來的人,為了報私仇,他開始找兇手。
張東洙被偷襲
但是到了影片後面,尤其是他借過傘的女生被殘忍地殺害,張東洙一下子從椅子上站起來,尖銳的聲音中是壓抑的憤怒。
張東洙喊手下立即搜索兇手:「給我起來!」
我想那個時候,他抓捕兇手已經不僅僅是為了報私仇。
而警察鄭泰碩,為了抓捕罪犯不擇手段,不僅和黑幫交易,在利用黑幫的力量找到罪犯之後,為了搶奪罪犯,不惜開車碾壓張東洙。
再把他手下的勢力一網打盡,一箭雙鵰。
一切為了升職。
結尾,鄭泰碩被授予嘉獎,誰也不知道,一臉正氣的他做過什麼。
誰也不知道,最後他和活下來的張東洙有過怎樣一場交易。
他提供給張東洙指控兇手姜京許的證據——一張便條,上面寫著張東洙殺死他人的罪行。
但被鄭泰碩掐去了頭,偽造成了姜京許的罪行。
鄭泰碩甚至還想把這樁罪行嫁禍給死去的張東洙的小弟。
「我們可以說是吳松乾的」
張東洙和鄭泰碩的善惡多變,反倒襯出兇手姜京許的乏味。
影片並未呈現兇手極端人格的形成過程和歷史淵源。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冷酷、陰森的變態殺人魔K。
演員金成圭演得非常好,眼神中的冷酷讓人過目不忘,呈現皮下的反社會人格。
這讓我更想知道他的心路歷程。
很可惜,沒有。
在2008年《追擊者》中,有一場專門呈現兇手內心的戲。
專家的一陣見血,擊潰了兇手的心理防線,他瞬間猛撲過來。
兇手在失控之前,經歷了一個很值得玩味的過程。
專家根據經驗,一上來就詢問兇手的感情生活。
兇手壓抑不住內心的不安,不停地反問:「你為什麼想知道?」
「我問你,為何想知道?」
被點破軟肋(性無能)後,兇手那種想逃逃不了,想掩飾又無力的表情,完全暴露出他內心深深的自卑,和越來越難以壓制的惱羞成怒。
「閉嘴」
失控前的一刻,猶如暴風雨前的平靜,空氣中充滿張力。
這是《追擊者》一華彩之處,《惡人傳》少了對兇手的深挖,影片成色有所不足。
這樣的不足也體現在對兩位主角的描繪中。
縱觀全片,對張東洙的描繪依然停留在「以暴制暴」,對他「恨」的心理描繪幾乎沒有。
人物缺乏精神支撐,更不是一個以復仇來獲得精神解脫的人物形象。
你會覺得整部影片略顯蒼白。
那麼,靜靜地欣賞暴力美學就好了。
可是,暴力美學依然是以人性作為基礎的。
對人性的表達不充分,直接影響了暴力美學的體驗感。
不知昆汀看完是否略覺失望?
不過,《惡人傳》的結尾大快人心,張東洙入獄後,如願和姜京許分在同一所監獄裡。
那笑臉啊~
那恐懼啊~
最終,他手刃了兇手。
不同於以往韓國犯罪片罪犯沒有被繩之以法,或懸念式的結局,《惡人傳》不僅將罪犯投入了監獄,還將「以暴制暴」貫徹到底,讓黑幫老大親手將其手刃,不愧為硬核爽片!
(作者:天涯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