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司法救助溫暖民心

2019-10-09     濰坊檢察

來源:檢察日報

二級大檢察官、

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檢察長 李琪林

大檢察官推薦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檢察院】

司法救助是一項民心工程,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法治溫度的生動實踐。包頭市青山區檢察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民生檢察為重點,探索司法救助「5+」工作法,彰顯檢察機關人文關懷和司法救助工作扶危濟困的理念。

依申請救助+主動發現救助線索,加強司法救助力度。青山區檢察院在日常受理群眾申請救助工作的同時,建立院內各部門之間司法救助工作協作機制,對批捕、起訴過程中發現符合救助條件的,主動跟進辦案進度,形成內部司法救助協作合力。比如,該院辦理的薛某司法救助案,系該院在審查起訴過程中發現被害人重傷住院、急需救治但無力承擔醫療費用後,承辦部門將救助線索移交控申部門辦理的。

司法救助+精準扶貧,解決當事人的實際貧困問題。該院充分利用基層檢察院貼近群眾、溝通便利的優勢,與青山區扶貧辦建立工作銜接機制和信息通報制度,摸清青山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底數,對符合救助標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進行救助,根據案情和家庭實際情況,提供差異化和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該院在辦理未成年人魯某申請救助一案中,發現魯某的母親因受到犯罪侵害致重傷,喪失勞動能力,遂與魯某戶籍地扶貧辦、婦聯、民政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協調對接,完成了對魯某的全方位綜合性救助,實現精準有效的脫貧脫困。

司法救助+刑事申訴,踐行發展「楓橋經驗」。青山區檢察院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將刑事申訴檢察和司法救助依法銜接,既化解矛盾、修復社會關係,又體現檢察機關的人文關懷。楊某不服法院一審判決到青山區檢察院申訴,經調查,該院依法作出不予提請抗訴的決定。鑒於楊某申訴是由於被告人沒有賠償導致其生活困難,該院經研判後,認為楊某符合司法救助條件,遂及時告知其可以申請司法救助,最後按照法定程序對其發放了救助金。

司法救助+社會力量,實現多維立體化救助。青山區檢察院在開展司法救助的同時,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婦聯、教育部門、心理協會、村委社區的支持,共同解決被救助人的實際困難。在對未成年人張某司法救助一案中,針對張某暫無撫養人的情況,該院承辦人聯繫張某伯父照顧其生活起居,積極與教育部門協調,協商孩子轉校事宜,並聯繫包頭市心理發展協會,為其進行長期性的心理輔導。

司法救助+智慧檢務,提升檢察便民服務職能。該院堅持「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辦案理念,依託遠程視頻等檢察技術,將智慧檢務應用於司法救助全過程。今年7月,段某通過信件方式向青山區檢察院提出救助申請。段某居住在2500公里之外的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經濟困難,且因傷行動不便,該院遂採取遠程視頻接訪方式向其調查核實情況,並委託涵江區檢察院辦案人員到段某家中實地調查,利用視頻接訪系統進行救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lvFsW0BMH2_cNUgXm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