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大學這位輔導員被中宣部和教育部聯合"點名"!

2019-07-24     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副書記徐冶瓊獲"最美高校輔導員"稱號。本期推送,就一起去看看這位"最美高校輔導員"的精彩故事吧~

徐冶瓊,女,漢族,中共黨員,2010年留校從事輔導員工作至今,現任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曾獲第二屆全國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第六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湖北省"高校系統踐行群眾路線好乾部、好黨員先進典型",武漢大學十大傑出青年(教職工)等,兩篇博文獲第三屆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博客評選優秀博文獎。

思想引領:陣地不止在課堂,更在腳下

"這堂集體黨課上得贊",2017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以此為題報道了一場別樣黨課。2017年,教育部主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千名高校優秀輔導員'校園巡講'和'網絡巡禮'活動",徐冶瓊被遴選為全國巡講團30名成員之一,赴上海、江蘇等五省(市)宣講,把看似宏大的主題化為身邊事、身邊理,真切而生動地感染學生。

近3年里徐冶瓊理論宣講近30次,線下參與學生6000餘人次,線上點擊觀看過萬次。徐冶瓊的思想引領陣地不止在課堂,更在腳下。她帶領學生探尋校園革命舊址、翻閱歷史文獻、走訪老教授、老黨員,將校史和黨史相結合,歷經半年編寫的《珞珈風雲》被作為新生入學教育讀本在全校推廣;組織"鯤鵬講壇"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沙龍,舉辦"博士生宣講團"宣講,帶學生觀看黨史圖片展,走進鄉村、社區、企業……引導學生在學、思、踐、悟、行中一步步完成思想的升華。

立德樹人:注重方法,與師生同行

擔任輔導員近十年來,徐冶瓊先後在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工作,教育對象從文科生到理科生,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對象在變,方式在變,不變的是她一貫地"深入師生、注重方法"。她在課堂、實驗室、宿舍、食堂,在與師生的每次對話中,在對校園每處觀察中傾聽、感受、判斷學生思想特點、發展需求。

她基於學生特點不斷創新工作載體。開展歷史文化育人,舉辦七屆"歷史文化節",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組織學生講述家國故事。發揮組織育人功效,結合化學院研究生特點推動在全院建立實驗室(課題組)研究生黨支部、設立實驗室聯絡員制度、開展以實驗室為單位的師生文體活動。促進科研育人,邀請張俐娜院士做"愛心與責任"主題講座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做科研,舉辦研究生學術論壇、方法訓練營,網上推出"我身邊的科研達人"系列。她注重工作交流,參加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現場會,赴多所高校與同行交流,海外研習學生事務,參撰高校輔導員培訓叢書等,在學習互鑒中開闊視野。

以身作則:用言行影響學生,與學生同行

最直接的教育莫過於以言行影響學生,徐冶瓊將這一點展現的淋漓盡致:當學生要去鄉村支教,她就陪學生坐十幾個小時綠皮火車;當學生參加籃球賽,她就拿起喇叭帶啦啦隊吶喊助威;學生做手術,家長太遠沒來得及趕到,當手術室大門打開,醫生問到"誰是家屬",她就守候在旁幾乎本能地站起來說"是我";當學生出現突髮狀況,她半夜一接到電話,雖剛學會開車卻已顧不上害怕就獨自在黑暗而陌生的路上穿街走巷奔向學生……

"徐老師,跟您報喜,我評上了優秀兼職輔導員!最初做出這個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您的影響",這是不久前發生在徐冶瓊和學生之間的一段微信對話,這樣的簡訊、微信還有很多,它們讓徐冶瓊更深信也許輔導員一句話、一個舉動甚至不經意的工作日常都可能會影響學生,更提醒自己要修為內省、行為世范。

在徐冶瓊看來,許許多多輔導員都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立德樹人,自己只是他們其中一員。"作為一名在一線工作近十年的輔導員,我再次感受到了學生成長、學生認可給予我的巨大成就感,更深刻體會到使命在肩。我將更加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引導學生在奮進新時代中綻放青春光彩!"她這樣說。

關注"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武漢大學官微、官網、湖北省教育廳

圖片來源於武漢大學官微、武漢大學研工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fyoK2wBmyVoG_1ZEM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