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演 媽,「配 享 太 廟」

2023-09-10     她刊

原標題:劉 琳 演 媽,「配 享 太 廟」

當今娛樂圈,如果要問誰有資格成為公認的「媽」。

我提名咱們的盛家大娘子 · 德華 · 周春紅 · 萊陽太夫人 · 秀媛院長 · 趙紉蘭 · 劉琳女士。

誰贊成、誰反對?

會突然念叨起劉琳,是因為她在最近新劇《父輩的榮耀》中又扮演了一個媽。

演技真好,看得人又親切又心碎。

有段劇情,是劉琳飾演的角色存花,與小兒子一起上山撿些蘑菇山貨、補貼家用。

孩子追兔子意外跌進樹叢,被樹枝扎傷眼睛。

眼睛受傷不能面朝下背下山,她不知從哪來的勁,徒手抱起個頭已經不小的孩子,少說幾里的山路,跌跌撞撞抱著孩子找醫生。

劉琳完全演出了人精疲力盡以至於眼神麻木、用精神強撐的狀態。

腳步沉重又些許踉蹌,沒有精力避開地上的荊棘樹枝,踩在上頭就往山下走。

小演員十歲已經有80斤,劉琳這麼抱著他在山路上跑,從傍晚拍到了天黑。

這段戲碼,已經被觀眾們預定封神獲獎。

之前娛樂圈討論「中女」危機,許多女明星都對「媽」的角色避之不及,怕一旦演了就只有「媽」可演,被困在裡面。

只有劉琳,彎道超車。

把「媽」演的嬉笑怒罵、各式花樣,硬是靠著這個易演難出彩的身份,讓無數觀眾記牢了。

「她的臉一出現,就有人該喊媽」

算一算,劉琳已經塑造好幾個國民度極高、但又截然不同的母親角色。

《知否》中的盛家大娘子,蠢笨衝動但骨子裡善良的媽,全劇的笑點擔當。

看過《知否》的人絕對能背出不下三句大娘子語錄——「我父親配享太廟!」「真是好大一張床!」「豈不是引來塌天大禍!」

《隱秘的角落》里的周春紅,控制欲極強但內心自卑脆弱的媽,讓人毛骨悚然卻又感慨心疼。

逼朱朝陽喝牛奶、突然猛撲上去擦嘴角那一幕,開播時直接屠榜熱搜。

《父母愛情》里的德華,身份是姑姑,但不是媽勝似媽,一己之力幫著兄嫂把幾個孩子拉扯大,勤勞能幹。

新劇《父輩的榮耀》里,她和郭濤演一對上世紀東北林場裡的夫妻。

還被網友們開玩笑調侃:「起猛了,看見江德華和江德福湊一對兒了。」

在這劇里,他倆養了一大堆孩子,但好幾個都不是親生的,而是好友託孤、鄰居拋棄領回家,相依為命。

領回來的孩子寄人籬下、怕被拋棄,懂事地討好爸媽。

劉琳的角色作為母親,怕數落打罵會讓收養的孩子傷心,怕他們因不是親生自卑委屈,於是也討好孩子,小心翼翼

看孩子在寫作業,躬著腰、輕聲細語地過去拉上帘子,怕廳里的燈光打攪孩子學習。

日子久了,其實大家心裡早就把彼此視為真正的親人。

但就是存著那麼隱隱一層玻璃紙般的隔閡,一直沒挑破。

情緒最後在一次買新鞋、孩子們互相謙讓時爆發。

她大聲又委屈地孩子們全部凶了一遍,「都是小狼崽子」,邊罵眼睛裡邊無聲地往外淌淚水,流進皺紋中又不經意抹掉。

沒有撕心裂肺,沒有歇斯底里,而是默默流著淚凶了孩子幾句。

也是,母親哪能在孩子面前瘋癲崩潰。

也哪有母子之間永遠客氣討好。

終於敢數落幾句犯錯的孩子,就意味著這位樸素的農村母親已經越過心防。

劇中他們一家並不寬裕,丈夫把沒人管的孩子領回家時,她嘴上強硬、罵根本養不起。

嘴裡抱怨的詞一套又一套,茶米油鹽的帳算了一遍又一遍。

但在孩子面前,她從來沒念叨過什麼緊衣縮食、親不親生。

不動聲色給他們包餃子、往兜里塞雞蛋,又自己上山撿山貨。

角色經常上一秒還在廚房苦惱生活費、嘮叨不夠吃,下一秒看見孩子走進來,換成了沉默或溫和的神情。

如果常規地演,這個情節演出來很容易像瞬間變臉、顯得生硬。

但劇里劉琳的處理,是要麼低下頭忙活兩秒、演出一種「假裝始終在幹活沒說話」的神態,擦擦灶台、擺擺調料。

要麼神情遞進式地溫和下來,緩慢地從無表情到滿臉笑意。

劉琳飾演過的角色國民度極高。

一些採訪視頻中,劉琳剛一露面螢幕里就飄滿了大娘子、德華姑姑的彈幕。

網友們甚至學會了融會貫通,把幾個角色的名台詞混起來說、DNA錯亂。

儘管都是母親角色,大娘子的愚笨喜感、周春紅的嚴厲死板、新劇角色那存花的樸素善良給人留下的印象完全不同。

但她們又毫無例外地能讓人看出貼近生活的真實性。

給觀眾的既視感是:

「或許這角色不像我媽,但她一定是別人的媽,生活里肯定有這樣的母親。」

在同輩女明星中,劉琳完全稱得上是演技派,但老戲骨提名中卻很少有她。

相比於角色的高水準國民度,劉琳本人的討論度、曝光度要低太多。

單方面宣布這演技配享太廟

《隱秘的角落》熱映時,劉琳的演技水準曾經得到過小範圍的討論。

很多觀眾估計都還記得裡頭周春紅去見情人、抹上口紅又擦掉的鏡頭,被贊為國產劇里少有的、詮釋出中年女性性張力的一場戲。

只可惜周春紅作為配角畢竟戲份不多,主角團秦昊以及一眾小演員表現得又很出彩、自然得到更多關注。

當時追劇看到一個花絮片段,到現在我都記憶深刻。

花絮里正在拍攝的戲份,是朱朝陽被送到醫院、母親周春紅趕來,她既擔驚受怕、又為兒子偷偷去找前夫生氣。

生活中極度壓抑平淡的周春紅,把優秀的兒子視為一把武器,刺向拋棄自己的前夫、以及所有瞧不上她的人。

因此不能容忍兒子的「背叛」,情緒崩潰。

花絮里,劉琳獨自整理周春紅台詞的時候,就已經能做到聲淚俱下。

哪怕沒有任何人接戲、周邊是劇組嘈雜環境,她自個試演時的效果已經達到了正片水準。

正片中鏡頭還需要切換給朱朝陽,表現倆人的彼此對峙。

花絮里鏡頭只對準劉琳,完整拍下全過程,更能看出崩潰戲碼帶給人的精神高壓。

劉琳一把抓起孩子,肢體語言甚至有些接近張牙舞爪、展現出此刻的憤恨,念台詞的聲音隨著情緒遞進、分貝不斷升高,壓迫感極強。

這段還只是走戲,不是正式開拍。

飾演朱朝陽的小演員榮梓杉,直接被震懾到忘記說詞,工作人員被嚇到不敢妄動。

關鍵走完戲後劉琳還能馬上把情緒收了,輕聲安慰起被嚇到的榮梓杉、和小朋友商量待會怎麼演。

她本人其實是比較溫柔內斂的性格,和她演出圈的大娘子、德華這些角色完全不像。

業內人士普遍的高度評價,或許更能證明劉琳的含金量。

導演接受採訪時透露,拍攝這段戲時自己都驚著了,瞪大眼睛感慨:「她眼淚能流回眼睛裡。」

這段戲碼里,周春紅的情緒其實是又悲又恨又無措的複雜情感。

悲是帶孩子的辛酸湧上心頭,恨是對前夫情人拋棄自己的憤怒。

演的時候悲傷淚水已經裝滿了眼眶,但等到需要表現憤恨情緒時,淚水又收了回去。

後來《演員請就位》中,一組嘉賓被安排要還原《隱秘的角落》部分劇情。

爾冬升作為香港導演對內地演員不太熟悉,此前完全不認識劉琳,但點開片段後只看了幾眼,立刻誇讚這是「S級」的戲、最厲害的一段。

現場一點點給其他明星拆解劉琳的演法,拆解她的設計。

此前《知否》開拍,大娘子角色原本定的是演員劉孜,進組拍了幾天後發現不合適,臨時找了劉琳救場。

事後導演張開宙本人感慨,這角色實在不好演、但劉琳演的真好。

哪怕是後來為《知否》接受採訪,完全在戲外。

當劉琳被問到劇中的大娘子如何看待盛紘這位丈夫時,她也能迅速找回戲內狀態。

立刻惡狠狠地剜了飾演丈夫的搭檔一眼,罵一句「裝腔作勢」

和劇里的神情如出一轍。

拍攝《隱秘的角落》時,劉琳曾經與張頌文一同對戲。

二人的角色是已離異夫妻,他們倆在閒暇時聊天時,會模擬劇中人對話。

張頌文數落:「你每天的生活都是單調的,你看王瑤都會陪我唱卡拉OK、可以陪我出去,我當然要和你離婚。」

劉琳就回嘴質問:「你為什麼不給孩子開家長會??」

閒聊時碰撞、假設出的對話與情節,最終並不會出現在劇里,是觀眾看不到的「無用功」,但能加深演員對角色的理解。

兩位默默做「無用功」的演員,張頌文等來了《狂飆》高啟強,成為公認影帝。

而劉琳,屬於她的獎盃與榮譽遲遲未至。

內娛欠她一個大獎

寫這篇文章前查資料,我第一次點開劉琳的獲獎記錄,想像中像她這樣的老戲骨應該不少獎項。

縱然知道娛樂圈頒獎有時不過是分豬肉,被分到的未必是最應得的。

可劉琳在演藝界勤勤懇懇做了這麼多年,產出那麼多國民角色、貢獻那麼多高演技片段,再分豬肉也該輪到她了。

然而記錄中,提名多、獲獎少。

上一次是20年憑《隱秘的角落》拿下華鼎獎最佳女配,那年《隱秘的角落》包攬了各大獎項。

再往前,除了16年獲得過「中國電視好演員」優秀演員稱號這類名譽性質的獎。

就只剩下二十多年前兩項大獎:

2000年,第13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01年,第8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

獲獎作品是《過年回家》,劉琳從北電畢業後的第一部電影。

除此之外只剩一個獎項:2009年的臨沂市榮譽市民稱號。

劉琳的演藝生涯原本起點很高。

1994年她還是大學在讀,被電影《夜半歌聲》挑中,與張國榮、吳倩蓮、黃磊搭戲。

在這之後等了足足六年時間,才等到人生第二部電影《過年回家》。

一舉拿下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劇組被邀去威尼斯電影節,劉琳走過威尼斯的紅毯,可劉琳再度沉寂。

演了多部電視劇都不溫不火,在《父母愛情》之前,屬《五號特工組》中的歐陽劍平角色認知度高一些。

在徹底成為觀眾眼中公認的媽之前,劉琳的角色風格曾經有很多,清新過風情過。

和大娘子、德華這些更世俗莽撞的角色完全不同。

被邀請演德華之前,劉琳一度不太願意,她平常沒說過多少粗話,頭疼於台詞里太多「屎尿屁」該怎麼說出口。

但在答應邀約後,她第二天就把長發剪了,剪成齊耳的「村氣」短髮去和導演見面。

在演藝圈裡,劉琳其實很像一個標準典型的優等生。

考試前會認真複習,對要扮演的角色做一份人物主題的閱讀理解,分析好動機、性格與思維模式。

同劇組的演員高蕊曾經調侃,《知否》劇本中大娘子最突出的特點其實只有「蠢」。

但劉琳本人結合劇中其他角色視角,總結出大娘子過於莽撞以至顯得愚笨,是因為小時候生活得太好被驕縱壞了、不懂得忍讓示弱。

《隱秘的角落》劇本中,其實並沒有規定塗口紅又擦去那段戲的演法或情感。

是她自己和導演討論,擇了一種希望凸顯性感但又回歸含蓄的演繹。

劉琳訪談中對此的理解是:

「周春紅應該不想讓這個男的覺得『我在取悅於你』,我覺得到了這個年齡的女人,她一定有她的自尊」

劉琳能勝任這麼多母親角色,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對每個人物單獨進行動機拆解的工作習慣。

不是籠統地想像一個「母親」的概念,而是在嘗試理解不同家境、不同人生階段的女性有怎樣的思維方式。

於是開始懂母親的偏執、控制、自尊、卑微。

理解媽媽身份下的全然投入與無微不至,以及她們作為一個個體、一個女人的所求與自憐。

劉琳靠著把「媽」演出千般花樣出圈,其實並不代表著她突破了娛樂圈的中年女演員困境。

與突破困境相反,她如今所處的尷尬處境——坐擁國民角色與演技,卻遲遲沒有獎項,其實反而證明了劉琳正身處「中女」困境。

因為「中女」困境的本質,本就不在於「只能演單一角色」或者「母親很難演得精彩」。

而是在於,這些角色遠離娛樂圈權力與資源分配的中心。

不論你表現得多精彩、自我內卷得多激烈,角色輕重與否的天花板就限在那,中年女性人物總被分為配角。

現實殘酷如此,娛樂圈也不能免俗。

但願娛樂圈什麼時候能遵循一次物理規律,量變產生質變,讓劉琳這樣的國民隱藏戲骨拿到應得的榮譽。

到那時,咱們才好溫一壺熱酒、吃了好快活快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

不苛求正確,只好好說話

監製 - 她姐

轉載 - Vista看天下

微博 - @她刊iiiher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fcefed3169a5b3067f355b66a21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