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援引《俄羅斯報》消息,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日前在該報上刊登了題為《對抗時代》的署名文章。文章中,他就當前國際形勢未來的發展走向、俄烏衝突對全球格局的影響等話題,全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與主張。
梅德韋傑夫認為,西方是時候認清三件事情:首先,俄烏衝突已經升級為全球性的對抗;其次,對抗將是漫長的,執拗的人不會被馴服;最後,走出全面對抗的階段,我們願意做什麼。他在第一個觀點中指出,新的衝突與冷戰時期比較而言,對全球的影響更加負面,幾乎將世界置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
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
而在第二個觀點中,梅德韋傑夫強調,對抗階段將是非常漫長的,將持續數十年的時間。解決這場全面對抗的方法有2種,其中一個方案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另外一個方案就是重新回到談判桌,推動政治化解的進程。
梅德韋傑夫提出了第一個方案: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是不提倡採取這種模式,通過一個實質性的最終結果來結束衝突對抗。如果世界真正進入到「三戰」階段,全球都將掀起全面的核戰爭,這將對地球上的生物以及人類的生存造成不可估量的災難性後果。
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這是全球人類的普遍共識。為防止核武器擴散,全球多國簽署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主張世界上的擁核國家將核武器的數量控制在一個可控範圍。
核武器
自「二戰」結束後,俄羅斯就繼承了蘇聯龐大的核武庫。目前俄羅斯可以投入到戰備狀態的核武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大量可攜帶核彈頭的戰機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核武器投放到全球任何地方。然而,即便俄羅斯的核武數量非常龐大,但在去年,俄羅斯外交部就表示,俄方不會在對烏特別軍事行動期間使用核武器。
俄羅斯一貫強調,俄羅斯只有面臨生存威脅或遭遇侵略時,才會考慮對其他國家優先採取核打擊。這與我國奉行的核武戰略比較類似,我國的核武政策就是奉行自衛防禦核戰略,不會優先對其他國家使用核武器,最大限度的克制核力量的發展。
因為全球已經意識到使用核武器的後果是無法承擔的,早在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兩枚原子彈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對全球都起到了警示作用,如今生活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人民仍被當年核武器產生的放射性元素所困擾,這一典型的例子驗證了核戰爭打不得。
核戰爭
因此,梅德韋傑夫提出了第二個解決衝突的辦法:和平談判。俄烏當事雙方通過重新回到談判桌舉行談判,才是解決俄烏衝突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案,並且全球大多數國家都主張和談,致力於利用外交方式緩和衝突。其中,中國、土耳其、巴西等部分國家都願意盡最大的努力推動俄烏和談,並在此基礎上用實際行動支持雙方回到談判桌。
目前烏克蘭危機得不到解決的主要原因在就在於,各方的訴求或利益無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西方國家持續拱火局勢,以及雙方缺少和談的積極氛圍。因此,在當前國際局勢的影響下,各方應該積極配合,共同推動局勢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