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的專機於6月18日上午降落在北京國際機場,正式開啟訪華行程。這是自2018年以來,到訪中國的最高級別的美國政府官員。
在前往中國之前,布林肯就對外強調此行包含3個目的,一是在中美之間建立「護欄」,二是推行美國利益和價值觀,三是在共同關注的領域討論合作的可行性。
布林肯此次的訪華行程雖然存在一定的意義,比如說中美兩國都希望阻止兩國關係朝著繼續惡化的方向發展,尤其中美都不希望爆發直接衝突,所以布林肯訪華對於緩和中美緊張關係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布林肯
但除此之外,布林肯很難進一步取得實質性的成果。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就表示,他並不認為布林肯僅通過一趟訪華行程就能夠取得外交成果,中美雙方都沒展現出任何重大讓步的意願和想法,此次訪問的意義僅是確保雙方安全能夠得到確認。
既然布林肯此趟訪華行程不能夠達到美國所希望的結果,那就需要繼續保持中美之間的溝通,為下一場中美高層對話創造條件,這也被視為布林肯此行所肩負的「隱藏任務」。
據悉,今年11月APEC峰會將在美國舉行,彼時各成員國元首將會齊聚舊金山。美國在俄烏戰爭、中東問題、通脹問題乃至經濟問題上,全都有求於中國的背景下,拜登必定會藉此尋求與中國元首舉行會晤。
中美關係
所以,此次布林肯訪華不會在中美關係的大方向上產生影響,但會起到一個「投石問路」的效果,比如為中美兩國接下來的元首會談鋪路,以及美財長耶倫或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等。
實際上,這一點在布林肯抵達北京之前就有所體現。6月16日上午,布林肯在新加坡會見新加坡外長維文。布林肯就著重強調了此次訪華的主要目的是與中國建立穩定持續地到政府間溝通渠道。維文則表示布林肯此行具有必要性,但是還不夠,中美在價值觀上存在巨大的差異,中美之間的和解需要時間。
拜登
結合拜登自5月以來一直尋求與中國高層舉行直接對話,拜登甚至希望能夠與中國元首實現線下會面,所以布林肯此趟行程背後也帶著為中美元首在11月的APEC峰會會晤做鋪墊。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美國正在推動中美關係的緩和,以實現在台海和南海等熱點地區的對峙緩和,以及借中國力量扶美國一把,將美國經濟拖出增長緩慢的泥潭。
當然,這些說法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美國總統拜登的動作都證實了這些猜測,同時也表明中方晾一晾美國的打法見效。
就在布林肯專機抵達北京之際,美國總統拜登在安德魯斯美軍聯合基地發表演講時表示,希望能夠與中國元首實現會晤。拜登還稱,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將與中國元首再次會面,討論中美之間的分歧,以及在哪些領域可以相處。
儘管美國不斷釋放出緩和中美關係的想法,但是美國一邊強調要開放溝通,一邊又對中國奉行遏制打壓政策,一邊強調建立軍事護欄,一邊又在南海、台海問題上咄咄逼人。所以即使拜登口頭上說著希望會面,但我們仍需要確認美國政府會怎麼做,如何為雙方高層會晤創造條件和氛圍,有句話說得好「聽其言觀其行」,對待美國也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