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創觀察 | 美國國會研究局:美國國會關注的科學與技術問題

2023-05-25     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

原標題:全球科創觀察 | 美國國會研究局:美國國會關注的科學與技術問題

全球科創觀察

「全球科創觀察」定位及時、專業、特色、深度的科技創新智庫產品,聚焦全球科技創新領域,覆蓋科技前沿賽道,精選來自清華五道口、全球700+知名智庫和海外科技媒體的研究成果與資訊,把握全球科技創新領域政策脈搏,洞察科技企業生態變化,捕捉全球科技創新投資風向,提供行業前瞻動態與價值資訊。

專題研究

美國國會研究局 [1]:美國國會關注的科學與技術問題(上)

摘要

美國聯邦政府不僅通過提供科研資金以及開展研發的方式直接支持科技進步,還通過制定和維繫鼓勵私營部門科技創新的政策間接支持科技進步。此外,聯邦政府還對科技活動進行多方面的監管。聯邦對科技的支持推動了科技發展與新技術的產生,涉及從噴氣式飛機到通信衛星再到疾病防治等多個領域。

第118屆美國國會議員們可能會持續關注科技政策問題,例如,農業技術、氣候變化、地球科學、航天問題等。此外,處於快速變革期的領域也會受到重點關注,如生物技術、能源、信息技術和新媒體、金融科技以及電信技術。美國國會關注的科學與技術問題系列報告共分為三期,第一期將聚焦於農業技術、氣候變化、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研究三個領域,各領域介紹如下。

農業技術:聯邦政府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支持農業研究。國會可能會關注該領域問題,特別是與美國農業部負責的氣候變化有關的具體問題。

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始終在科技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五大相互關聯的主題:海洋與氣候變化相關科學、清潔能源的研究,開發,示範與部署、氣候變化和基礎設施、適應和抵禦氣候變化的科技、碳捕捉,利用與封存。

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研究: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為更長的壽命及更健康的生活帶來了希望,同時也對政策提出了挑戰。國會可能會面臨多方面的問題挑戰,包括生物經濟的挑戰、對工程生物學的監督、對實驗室開發測試的監管、對環境DNA和RNA的監測以及生物技術、大數據、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融合等。

簡介

美國聯邦科學與技術決策體系由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中廣泛而多樣的利益相關者組成。該體系有助於推動科技知識的進步,促進STEM教育發展,鼓勵科技應用以實現經濟發展,提高國家安全並增加社會效益,以及藉助科技改善聯邦決策。

立法層面,聯邦對於科技政策的制定是高度分散的。眾議院和參議院的許多委員都會對科技政策具有管轄權。此外,國會撥款委員會負責為聯邦機構的科技項目提供資金。國會還負責頒布法律,以建立、完善或撤銷影響科學、技術和工程研發的項目、政策、法規、監管機構以及監管程序。國會負責科技政策制定的相關工作的機構相對零散。此外,幾十個非正式的國會議員核心小組也在研發、特定的科技學科、STEM教育等方面發揮著作用。

行政層面,美國總統負責制定年度預算、政策和計劃供國會審議,發布行政命令,並指導負責實施科技政策和計劃的行政部門和機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就科技問題向總統和其他政府官員提供建議。 行政機構在科技領域的職責也是相對分散的。一些機構擁有較為廣泛的責任,如國家科學基金會。其他機構則負責科技中的某一具體領域有關任務(例如國防、能源、衛生、空間等)。監管機構在核能、食物和藥品安全、環保等領域對科技負有監管責任。

司法層面,聯邦法院對案件的判罰會對美國的科技決策產生影響。判決會對科技發展(如判決影響美國專利制度)、科技密集型產業(如20世紀80年代AT&T解體)以及科技相關證據的可接受性(如DNA樣本作為證據)等方面造成影響。以下是CRS專家研判的受國會關注的各領域科技問題。

農業

聯邦政府每年提供數十億美元用於農業研究。國會可能需要考慮農業研究資金的分配,以及美國農業部的氣候變化科學和農業生物技術監管相關的具體問題。

(一)農業研究資金

美國農業部中參與研究、教育和經濟(Research, Education and Economics,REE)工作的機構有四個,分別是:農業研究局、經濟研究局、國家農業統計局、國家食品與農業研究所。此外,首席科學家辦公室負責協調整個REE的研究計劃和工作。

REE對推廣農業科學知識負有主要的聯邦責任。REE的機構開展並資助與農業、食品和自然資源相關的生物、物理和社會科學研究。國會通過2022年《財政撥款綜合法案》(P.L. 117-103)為REE任務領域的項目和活動提供了約36億美元的自由裁量撥款,並通過《2018年農業法案》(P.L. 115-334)授權每年約1.22億美元的強制性撥款。美國農業部主要通過撥款的方式,將其管理的近一半的聯邦資金分配給各州和地方的合作夥伴。

《2018年農業法案》(P.L. 115-334)於2018年12月生效,重新授權了許多現有的美國農業部研究和教育計劃,並在2023財年授權了新的計劃。

國會為一些新計劃提供了有限的撥款。例如,《2018年農業法案》批准了農業高級研究開發局(Agriculture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AGARDA)試點計劃。AGARDA致力於在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的指導下,解決農業和食品領域的長期和高風險研究挑戰問題。它參照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美國能源高級研究計劃局等聯邦高級研究機構組建。國會授權2019財年至2023財年每年撥款5,000萬美元用於AGARDA,2022財年,國會還授權100萬美元用於AGARDA的規劃和招聘,但沒有分配任何研究用途資金。

國會可能需要考慮審查AGARDA和《2018年農業法案》中提出的其他新計劃,這些計劃撥款額度有限或尚未得到撥款。《2018年農業法案》預計將於2023年到期,國會可能會開始考慮制定下一部農業法案或修訂現有法案。

(二)氣候變化科學

國會可能會對氣候變化和農業相關的研究感興趣,並關注美國農業部如何制定計劃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下農業生產者的需求。一些農民和農業團體呼籲美國農業部進一步幫助農民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包括更頻繁的乾旱和極端降雨、異常氣溫、首次和末次霜凍日期的變化。

美國農業部於2021年發布了《氣候適應和恢復力行動計劃》,確定了需要追加支持以實現國家目標的科技領域。2021年以來,國會和農業部通過財政撥款推出了激勵措施,鼓勵農林生產者採取有利於實現氣候目標的管理措施。國會可能需要審查美國農業部研究計劃和政策投資與上述行動計劃如何保持一致。

(三)農業生物技術監管

國會可能會繼續監督美國農業部有關生物工程食品標籤和農業生物技術監管的實施。隨著使用新的生物技術工具種養的植物和動物變得越來越普遍,國會可能會考慮是否重新審查1986年的《生物技術監管協調框架》,該框架明確了美國生物技術的監管規定。

2016年,國會頒布了《國家轉基因食品披露法案》(P.L. 114-216),要求針對轉基因食品的打上標籤並建立國家標準。2018年,美國農業部最終確定了《國家轉基因食品披露標準》,並於2022年1月開始強制執行。然而,2022年9月,美國一個地區法院要求美國農業部重新審議其中的兩個條款,這兩個條款規定基因工程食品可以僅通過二維碼進行披露,也可以在包裝上通過文本披露而不需要額外的包裝標籤。預計美國農業部將根據法院裁決修訂有關條款。該案件由食品安全中心代表非營利組織和食品零售商聯盟提起。

另外兩項法規則明確了新的生物技術工具(例如基因組編輯)的監管規定。2020年5月,美國農業部最終確定了SECURE法規,該法規依託《植物保護法》(7 U.S.C. §7701 et seq.)明確了對基因工程的監管,並對特定種類植物的基因工程進行豁免,許多基因編輯的作物將不受監管。儘管一些生產者團體認為美國農業部的監管是支持創新的,但一些消費者和出口商團體聲稱其缺乏足夠的透明度。2020年12月,美國農業部宣布,計劃將涉及農牧業基因工程技術的監管責任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移交給美國農業部。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始終在科技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歸納為五個相互關聯的主題:

海洋與氣候變化相關科學;

清潔能源的研究、開發、示範與部署;

氣候變化和基礎設施;

適應和抵禦氣候變化的科技;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

第117屆國會頒布了氣候變化和水政策有關的法律法規,為第118屆國會在相關領域的優先事項提供了參考。

(一)海洋與氣候變化相關科學

美國全球變化研究計劃(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USGCRP)是應1990年《全球變化研究法》(P.L.101-666)要求成立的一個機構間計劃,該計劃負責協調13個政府機構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開展研究。2021財政年度,國會為該計劃的撥款約為32億美元。2022年,由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提供了關於氣候變化科學的最新信息以及美國聯邦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投資情況。

2017年,美國全球變化研究計劃發布了《氣候科學特別報告》(CSSR)第一版,發現與人類活動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正在大氣中積累,加劇了溫室效應,並增加了全球海洋的酸度。該報告最後得出結論,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正在引發全球變暖以及其他氣候問題,此類變化在現代文明史上前所未見。報告還指出,「廣泛的證據顯示,人類活動,特別是由此導致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導致二十世紀中期以來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替代性解釋可以解釋全球變暖這一現象」。

海洋是全球氣候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負責吸收、維持和運輸熱量、水以及碳。這種相互作用被稱為海洋與氣候的關係。《氣候科學特別報告》指出,「目前海洋吸收了大約26%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這種吸收造成了海洋的酸化,對一些海洋生物產生了影響。海洋酸化是聯邦科研機構正在研究的一個領域。此外,海洋還吸收了由溫室氣體產生的熱量。《氣候科學特別報告》還指出,「自20世紀中期以來,海洋已經吸收了約93%由溫室氣體排放產生的多餘的熱量,海洋溫度因此提高反作用於全球及局部地區的氣候。」

國會也許會希望檢查聯邦政府在支持海洋與氣候變化相關科學領域發揮的作用。此次評估可能涉及到行政部門應如何執行第117屆國會頒布的法律法規。例如,P.L.117-169,即《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如何為一系列與氣候有關的目標提供撥款。第118屆國會可能希望檢查《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中的撥款如何支持環境研究,國會後續是否有必要繼續提供有關支持,以及撥款該如何分配。

(二)清潔能源的研究、開發、示範與部署

許多專家認為,要減緩氣候變化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以及實現世界經濟電氣化。減緩氣候變化會帶來額外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好處,但成本將取決於公共和私營部門在清潔能源的研究、開發、示範和部署方面的投資情況。

聯邦大部分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支出都用在了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儘管議員們對於清潔能源技術的定義可能不盡相同。例如,清潔能源可能包括高效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核能、能源存儲、碳捕捉、海洋碳封存等。清潔能源還可能包括為農業、工業和其他部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

一些清潔能源激勵措施側重於從供給端推動技術發展(例如,提供研發資金和聯邦財政支持),而另一些則側重於從需求端推動(例如,對購買者提供稅收優惠)。眾多案例表明,需求端和供給端的政策協調搭配使用可能是最有效的。國會在評估政府對激勵清潔能源發展起到的作用時主要可能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分別是聯邦用於氣候變化的支出規模、聯邦支持的項目的成果表現、不同政策工具的優先性等。

第117屆國會通過了清潔能源研究、開發、示範與部署有關法規。第118屆國會可能會關注監督政府如何實施該法規或對法律進行修改以調整政策方向。第117屆國會對清潔能源研究、開發、示範與部署的立法包括:

《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P.L.117-169),該法案涵蓋了對清潔能源技術部署的稅收優惠、資助以及其他優惠政策,並對先進工業設施部署方案下的清潔能源示範項目進行了規定。

《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IIJA,P.L.117-58)要求為多種科技示範項目提供資金,涵蓋氫氣、能源儲存、碳清除以及先進核能等領域。此外,法案還要求為清潔能源發展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

《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P.L.117-167),該法案涉及為低排放鋼鐵製造研究計劃、區域技術和創新中心計劃等方案提供資金。

(三)氣候變化和基礎設施

當下的基礎設施投資不僅會影響未來幾十年的溫室氣體排放,而且還會影響基礎設施在未來極端天氣下的恢復力。基礎設施將從能源供應、交通、工業、建築以及社區等方面對溫室氣體排放產生影響。例如,在交通方面,基礎設施(如電動充電站的分布)建設將影響運輸方式的選擇以及運輸動力的選擇。國會對於具備極端天氣恢復力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可能源自於多個極端天氣事件,包括2017年至2022年的颶風以及冷熱極端溫度對波多黎各、德克薩斯州以及西部各州的電力供應的影響;洪水和颶風對內布拉斯加州和佛羅里達州軍事設施的破壞;以及西部水利設施在乾旱條件下滿足供水需求的挑戰等。

基礎設施恢復力能夠避免基礎設施在極端天氣下受損,並維持設施運轉。在美國一些地區,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可能會隨著氣候變暖而發生改變。國會可能會考慮其他聯邦研發活動項目,例如,支持與基礎設施有關的技術,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國會也可能重新審視科技如何幫助制定與天氣相關的技術規範和準則,以及如何為基礎設施提供保護措施(包括基於自然特徵的基礎設施設計與投資評估)。

除了立法與監督之外,國會還會思考《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如何通過影響基建投資進而影響氣候變化。例如,《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授權以直接貸款的方式資助與輸電有關的項目,從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給,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此外,《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涵蓋了一些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設施條款,比如通過修建更多的公共運輸和城際鐵路鼓勵乘坐公共運輸出行,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還出具了一些條款以增強電網在極端天氣事件下的恢復力。《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還提供了聯邦資金增強「保護性措施」,以降低極端天氣事件對基礎設施造成損害的風險。

(四)適應和抵禦氣候變化的科技

國會或許會根據最新的科學評估,審查聯邦開展或資助的科技項目,從而更好支持有助於適應和抵禦氣候變化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國會或許還會審查聯邦在極端天氣事件後用於救濟和恢復建設的支出,其中一些極端天氣事件正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引發的。依託統計分析,某種程度上可以確定極端天氣事件強度的增加與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關係。

上文已經討論了一些與基礎設施技術有關的問題,接下來要討論與適應和抵抗災害有關的科技問題。例如,研發適應新氣候條件的作物種子、優化洪水管理手段、發展綠色建築技術、提高野火管理技術。氣候變化預測的改進,能夠有效評估地方層面的氣候脆弱性,並提前為可能的風險和機遇做出預案。研究能夠推動人們對氣候適應技術成本和效益的理解,並幫助提高氣候適應性和恢復力。

國會可能會研討聯邦在支持科技方面發揮的作用,以促進國家、地方以及私人層面在適應和抵禦氣候變化方面的有效決策。除了為科技提供資金外,聯邦還可以起到促進公眾參與科研、培訓有效使用決策工具等作用。國會可能會評估聯邦對增強抗災能力以及災後重建的財政支持對州、地方以及私人部門對脆弱性和適應性的認知,以及認知如何影響州、地方及私人部門的決策。例如,聯邦政府對洪災後的災後重建工作對降低洪災風險的活動起到了支持還是抑制的作用?國會還可能會對聯邦政府目前已經開展的活動進行審查,並將氣候變化納入聯邦對人員管理、土地和水域管理、基礎設施等業務的考核中。聯邦機構促進氣候適應性和恢復力的效果將取決於對科學信息和現有技術的利用情況。

(五)碳捕捉、利用與封存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旨在從源頭上捕獲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地下或用於生產其它產品。碳捕捉技術可以減少大型固定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近,碳利用技術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潛在的商業上所需的產品(如化學品、燃料、水、塑料等)受到了廣泛關注。此外,直接空氣碳捕捉也是一項新興的技術,旨在直接清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捕獲二氧化碳是整個過程中成本最高以及所需能耗最高的一步。

聯邦法律法規規定了對二氧化碳地下注射的要求,並主要由環境保護局以及受委託的州進行監管。目前,美國有兩個大型設施正在捕捉二氧化碳並注入地下進行封存。自2010財年以來,國會已經為能源部研究部門在碳捕捉、利用與封存領域撥款92億美元(按2022年不變價計算)。此外,根據《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要求,國會還將在2022—2026財年為碳捕捉、利用與封存領域額外撥款85億美元,並為直接空氣碳捕捉技術撥款36億美元。此外,《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增加了用於地下碳封存的稅收優惠以及其他有關條款。

近年來,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的支持者以及部分國會議員呼籲聯邦政府加快建設相關基礎設施。反對者則認為,應該將更多資源分配到發展可再生能源上。國會可能會持續關注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及產業鏈的發展。

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研究

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研究的最新進展有望帶來更長壽、更健康的生活和更高產的工業,但同時也帶來了政策挑戰。國會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包括以下方面:生物經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對工程生物學的監督、實驗室開發測試的監管、對環境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監測、以及生物技術、數字數據、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融合。

2022年9月12日,拜登發布了第14081號行政命令,「推進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創新,促進可持續、安全和有保障的美國生物經濟」,其中規定了「政府的整體方針來推進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向創新解決方案的轉變與發展」。據白宮稱,「全球工業正處於一場由生物技術推動的工業革命的風口浪尖。其他國家希望自己國家誕生更多的全球生物技術解決方案和產品」。

國會可能希望考慮一些與美國生物經濟發展有關的問題,包括制定和實施國家生物經濟戰略、聯邦對生物經濟相關研究和開發的投資、擴大生物經濟的勞動力、促進和推動區域生物經濟的發展、增加生物基礎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提高公眾對生物基礎產品和服務的認識和接受程度。此外,國會可能認為沒有必要在生物經濟框架下重組聯邦活動和政策。

(一)國家衛生研究所與生物醫學研究

國家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是醫學和健康研究的主要聯邦機構。NIH資助基礎研究、轉化研究和臨床研究,其中,基礎研究約占其資助研究的一半。NIH既支持部門內部研究(約占其預算的10%),還通過全國和全球研究機構的贈款、合同和其他機制進行校外研究(超過其預算的80%)。2022財年NIH的預算規模為462億美元。NIH研發支出約占聯邦研發總支出的五分之一,占非國防部研發資金的近一半。

NIH是一個由27個研究所、中心以及主任辦公室組成的大型機構。每個研究中心收到單獨的撥款,並確立自己的優先事項,並與主任辦公室協調管理其項目。各個研究中心資金水平差別很大。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2022財年撥款水平最高,為69億美元,約翰·福格蒂國際中心(重點關注全球衛生)2022財年撥款水平最低,為8,700萬美元。除了為個別中心帳戶設定資金水平外,國會沒有為特定疾病或研究領域指定資金(少數情況除外,例如,阿爾茨海默症研究)。

在2022財政年度,國會資助了一個新的健康高級研究項目的機構(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for Health,ARPA-H),這個機構致力於通過資助高風險、高回報的研究來推進健康創新。ARPA-H隸屬於NIH,但獨立運作。在未來,國會可能希望分開評估NIH和ARPA-H在健康研究中的作用。

第118屆國會開始時,NIH正處於轉折時期。長期擔任董事的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於2021年辭職,新的董事尚未任命。一些中心的主管的職位也空缺,新的領導層可能會導致機構整體的轉變。近年來,NIH受到了一些讚譽,特別是在支持COVID-19的疫苗和試驗的研究和開發方面。另一方面,一些人批評該機構涉及安全問題,包括它在資助有爭議的「功能獲得」研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對中國資助的研究的監督。一些人還批評該機構在資助研究的方法和態度是較為謹慎且風險厭惡的,並且在一些研究計劃(如長期冠狀病毒疾病研究)方面進展緩慢。國會可能希望考慮,如何確保NIH資助的研究以及美國生物醫學科學具有生產力、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對工程生物學的監督

工程生物學是應用工程原理和使用系統設計工具,使活細胞在遺傳水平上重新編碼,以獲得特定的功能輸出。隨著工程生物學領域的迅速發展,工程生物學、合成生物學以及其他相關術語,如轉基因、基因組工程和生物技術之間的區別並不 總是很明顯。工程生物學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生物製造、醫藥、消費品、農業、智能材料、能源生產、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污染修復等。2022年9月12日,拜登發布了第14081號行政命令,「推進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創新,實現美國生物經濟的可持續、保證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隨後白宮新聞發布會稱,「全球工業正處於一場由生物技術推動的工業革命的風口浪尖」,「其他國家正在將自己定位為全球生物技術解決方案和產品的資源」。

工程生物學的應用變得更加複雜、新穎,並且旨在更廣泛地用於環境——例如,控制疾病傳播和減少入侵物種對自然種群的影響。設計用於釋放到環境中的應用程式可能具有生物安全性影響。例如,基因驅動是一種偏向遺傳系統,可增加有性繁殖物種將修飾基因傳遞給後代的可能性,它可能會在整個環境中傳播並持續存在,對生物體和生態系統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這些潛在的生態影響可能對美國產生生物安全和戰略影響。例如,如果一種主要作物或生態系統受到工程生物學應用的影響,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它都可能影響美國的食品和水供應鏈以及全球食品安全系統。

在第118屆國會中,政策制定者可能希望考慮當前的美國監管體系、研究和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機構專業知識是否適當地平衡了與工程生物學相關的廣泛交叉問題(例如,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影響),同時保持美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競爭力和領導地位。

(三)對實驗室開發試驗的監管

實驗室開發試驗(Laboratory-Developed Tests,LDTs)是一種體外診斷設備,由單一實驗室設計、製造和使用。多年來,對LDT的監管一直存在爭議,部分原因是LDT基因檢測數量和複雜性的增加。傳統上,FDA對LDT行使執法自由裁量權,這意味著大多數LDT沒有經過FDA的上市前審查。儘管如此,FDA已經對某些它認為風險較高的LDT進行了授權,特別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和藥物基因檢測。2014年,FDA發布了指南草案,概述了基於風險的最低限度技術綜合監管框架。雖然FDA在2017年發表了一份討論文件,總結了就指導意見草案收到的評論意見,並提出了一個經修訂的LDT監督辦法擬議框架,但該指導意見從未最後確定。

COVID-19疾病的流行突出了FDA對LDTs的監管問題。具體而言,雖然FDA通常對LDTs行使自由裁量權,但大多數COVID-19的LDTs仍須遵守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規定,與其他醫療產品(包括其他藥物)一樣。2020年8月,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宣布,禁止FDA在未經通知和規則制定之前對所有LDT進行上市前審查。根據這一聲明,FDA暫時停止LDT EUA提交的COVID-19病毒的審查。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2021年11月15日取消了這項政策。

2020年初,針對長期爭論並部分受到新冠疫情的刺激,兩項關於LDT監管的法案被提出:《VALID Act》(H.R. 6102,S. 3404),該法案將為所有體外臨床試驗建立一個全面的監管計劃,以及《VITAL Act》(S. 3512),該法案將取消FDA對LDT的監管職責。第117屆國會(S. 2209/H.R. 4128)再次提出了《VALID Act》,並將其納入《參議院使用費法案》(S. 4348),但該法案未獲通過。第118屆國會可能會考慮類似的立法。

(四)作為數據的DNA:環境DNA/RNA

國會可能會評估聯邦對電子DNA/RNA技術投資水平,遺傳序列信息資料庫開發和維護情況,以及制定應用電子DNA/RNA工具的聯邦標準/協議等情況。政策制定者還會考慮對數字DNA/RNA序列數據的收集、使用、保留和訪問進行監管,以及地方、州和聯邦機構目前如何使用或可以使用eDNA/RNA進行決策。

(五)生物技術、數字數據、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融合

生物技術的進步已經建立在其他科技領域的進步之上,如納米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和數字數據管理。DNA測序技術的進步使得對整個基因組(負責生物體發育和功能的遺傳信息)進行更深入的測序成為可能,而且成本更低。由此產生的數字序列信息可以存儲在專有或公共資料庫中,其中許多資料庫是公共資助的,可供感興趣的人免費下載。基因合成技術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書寫」DNA,把數據轉回真正的遺傳物質。這種讀寫DNA的能力是生物技術的基本技術。將生物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學、機器人技術和工程技術結合在一起的生物工廠越來越多地提供一個集成的基礎設施,能夠快速設計、建造和測試用於生物技術應用和研究的工程生物體。

這導致了新產業的建立和新實踐群體的出現。與此同時,數字序列信息獲取的增加,加上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引起了人們對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的保護的擔憂。例如,人們可能會關注以下幾個問題:誰應該有權訪問這些功能?為了防止蓄意或意外地發展和使用潛在的生物威脅,應對可能提供的服務設置何種限制?

美國在生命科學研究及其相關應用指導和監督方面的政策存在重疊。國會成員不妨考慮當前解決生物技術、數字數據、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融合的政策是否充分且平衡,或者是否需要新的監督機構來管理新出現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問題,以避免扼殺創新。

[1] 美國國會研究局(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成立於1914年,致力於為國會提供最高質量的研究、分析、信息和保密諮詢,以支持國會履行其作為政府平等部門的立法、代表和監督職責。

來源:全球科創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e1617a3724e3878a0415c00f4014c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