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廖行之(6)
沁園春·和蘇宣教韻
[宋]廖行之
直下承當,本來能解,莫遣干休。算如今蹉過,崢嶸歲月,分陰可惜,一日三秋。鬧里偷聲,日中逃影,用盡機關無少留。爭知道,是漚生即水,水外無漚。〇世人等是悠悠。誰著個工夫向里求。但掩耳竊鍾,將泥洗塊,覓花空里,舐蜜刀頭。何以忙中,尻輿浸假,邀取三彭同載游。真如界,向毗盧頂上,薦取無憂。
廖行之,《宋史》無傳,清·陸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補。《全宋詞》行之小傳殊為簡略,可增補者尚若干事。
行之,初號坦齋。高宗紹興三十年,易「省齋」,時年二十四歲。衡州衡陽縣人。孝宗淳熙十二年,迪功郎、岳州巴陵縣尉、巡提私茶鹽礬兼催綱。
淳熙十三年(1186),階官遷修職郎。
宋·田奇《廖公行狀》曰:慶壽覃恩,轉修職郎。
又《廖公墓記》曰:丙午慶壽覃霈,遷修職郎。
宋·佚名《廖公修職墓志銘》曰:以慶壽覃恩遷修職郎。
按,「覃恩」,廣施恩澤。多用指帝王對臣下的普遍性封賞。
《宋史》卷三五《孝宗紀》三曰:淳熙十三年春正月庚辰朔,率群臣詣德壽宮行慶壽禮。大赦,文武臣僚並理三年磨勘。
「德壽宮」,高宗退位後所居。是年高宗壽八十,「慶壽」指此。
廖行之淳熙十一年登進士第,十二年任巴陵縣尉,階官迪功郎,為「選人」七階之最低階。按磨勘轉官之正常年限,須至淳熙十四年或十五年方可晉升一階,為修職郎,即「選人」七階之第六階。今因高宗八十壽慶,百官並減三年磨勘,故行之於淳熙十三年春正月即提前三年晉升為修職郎。
廖行之《省齋集》卷四《石鼓書院田記》曰:淳煕十有三年春,石鼓書院成,始有田養士,提點刑獄成都宋公若水之舉也。先是,金華潘公畤議復書院,規創棟宇。會易帥番禺,而公繼之。選建師儒,較試諸生充弟子員,出緡錢供億,矩度甚設。已而念曰:是恐不可久。乃籍在官閒田歸之。時括蒼管公監提舉常平茶鹽,亦相與慫恿。會有習佃常平田者,因畀之書院,使入租於官,取其贏為養士助。諸生行視畦畝,分畫文簿,第其租入,歲率有程,貲用取具。他日,公謂某曰:書院廢百有餘年,今幸復舊。又畀之田,以侈國家養士之澤,既聞諸朝矣。田故有籍,以周知會計。第傳之吏手,人不具見,脫文書緣絕,後將安考?吾欲揭諸石,與眾保之,以是屬之子。某退而稽尋顛末,蓋石鼓舊有書堂,祥符初元,奉夫子廟遷焉,書院之名始著。景祐三年,詔許衡州立學。自是為學官,書院因廢,不別建。賢使者相與次第復之,有屋以居,有田以養,慮遠用周,視前益備。或曰:郡有學,所以育士,書院廢興,奚預損益?是不然。禮過於養人者,君子所不厭。況白鹿、嶽麓相望江湖,揆則度類,事有本始,非茍而已。且荒丘廢館,昔賢所嘗經行,來者猶樂興墜補壞,則是役蓋非徒作者。凡田以畝計二千二百四十有奇,合為米六百二十七斛有奇。其隸某縣某鄉與某人當輸者,疇分匯列,載於下方。湖南地瘠,率一畝為米不過二三斗。士來益眾,懼無以為繼也。後有賢者,稍增益之,其必續書於此矣。是年五月十日,修職郎、前岳州巴陵縣尉、巡提私茶鹽礬兼催綱廖某記。
按,「石鼓書院」,在衡州,即今湖南省衡陽市。
「提點刑獄成都宋公若水」,宋若水,成都人,時為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公事。荊湖南路提點刑獄司即設在衡州。
「金華潘公畤」,潘畤,金華人。前任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公事。
「易帥番禺」,謂潘畤改知廣州、兼廣南東路安撫使。「番禺」,廣州之別稱。
「括蒼管公監」,「監」當作「鑒」。管鑒,括蒼人。時任提舉荊湖南路常平茶鹽公事。荊湖南路提舉常平茶鹽司亦設在衡州。
「祥符初元」,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景祐三年」,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
「白鹿」,白鹿洞書院,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嶽麓」,嶽麓書院,在今湖南省長沙市。
此記乃廖行之淳熙十三年(1186)五月應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請而作,時棄官在衡陽家居,侍養病母,故自署稱「前岳州巴陵縣尉、巡提私茶鹽礬兼催綱」,而此時階官已晉升為修職郎矣。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