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時一個舉動,竟讓女子陷入昏迷……醫生緊急提示!

2024-10-25   江南水鄉生活見聞

眼前發黑、直冒冷汗、身體癱軟

……

福建福州的張女士(化名)

怎麼也沒想到

只因服藥時的一個舉動

差點一腳踏進「鬼門關」

究竟怎麼回事?

女子把降壓藥掰開吃致昏迷

張女士今年40有餘,已 有1年多的高血壓病史,最近她的最高血壓達到160/100mmHg。她以為是自己的 藥量不夠,於是 用牙咬斷日常服用的降壓藥,吃了大半片。

沒想到不到半小時,她突然 眼前發黑、冒冷汗,身體無力直接癱在沙發上,甚至 血壓都快測不出來了,家人將她送至醫院。

醫生介紹,張女士服用的降壓藥是 硝苯地平控釋片,這種藥物 1片相當於3片普通硝苯地平片的劑量。一旦 咬碎、掰開、研磨服用,大劑量的降壓藥會瞬間釋放至體內,導致血壓快速下降。

「藥片太大咽不下去

能咬成兩半吞服嗎?」

「不喜歡吃膠囊

能把藥粉倒出來兌水喝嗎?」

服藥時

很多不起眼小動作

其實都暗藏風險

哪些藥物在服用時需格外注意?

一起來看

所有藥

都不能掰開或研磨服用嗎?

不是,這主要取決於藥物劑型。

片劑、膠囊到液體和注射劑等,每一種都有其特定的服用方法。 分散片、口崩片、舌下片、咀嚼片等由於性質比較均一,進入人體後可迅速崩解吸收,在保證劑量準確的情況下, 可按要求掰開、咀嚼或研磨服用。

以下這幾種藥物劑型,掰開服用的風險較大。

控釋片

控釋片是在藥物外面包裹上一層「水能進來但藥出不去」的不溶性半透膜的外殼,會以 恆定的速度在體內釋放,從而長時間維持藥效,減少服藥次數。

以張女士服用的 硝苯地平控釋片為例,其藥效會 在24小時內恆速釋放,穩定血壓。若掰開、咀嚼或研磨服用,大劑量的藥物會迅速釋放,引發不良後果。

緩釋片

緩釋片和控釋片工藝不一樣,但目的一樣,都為 讓藥物在體內緩慢釋放。通常不建議掰開服用,否則也會導致藥物釋放過快,引發不良反應。

一般 可以掰開服的藥片上面會有刻痕,如美托洛爾緩釋片可以沿著刻痕掰開服用,但也 不可咀嚼或研磨服用。

腸溶片

腸溶片是 為了讓藥物繞開胃部,在腸道內溶解,而給片劑包了一層「腸溶衣」。

如將其掰開服用,藥物可能在胃內就溶出,不僅容易導致藥物 受到胃酸等影響而失效,還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適。

膠囊型

一旦將膠囊掰開服用,藥物可能會 受胃酸影響,不能在特定部位釋放,影響藥效。同時,可能增加藥物對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服用膠囊小妙招

將頭向下略前傾將膠囊和水一併吞下,不用仰頭,因為膠囊比水輕, 仰頭會讓膠囊上浮。

服用後 應避免立即躺下以免膠囊粘在食管上。

泡騰片

服用泡騰片 也需多加留意。必須用冷水或溫開水溶解,等氣泡完全消失後再服用,嚴禁吞服或含服。

因為泡騰片含有碳酸氫鈉和有機酸,遇水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而呈現泡騰狀,直接服用會在 口腔或消化道產生大量氣體窒息和胃穿孔風險。

服藥前

請查閱藥品說明書

如藥物不屬於以上幾類,但又想知道能不能掰開服用,除諮詢醫生外,服藥前應仔細查閱說明書。如果說明書中 沒有明確說明可以掰開服用,或者 有「整粒吞服」「不可掰開或碾碎」等提示語,則應 完整吞服,以確保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說明書上的其他事項也值得關註:

藥物使用應謹遵醫囑

服藥前應查閱說明書

見「緩釋、控釋、腸溶」等字樣

服用時更需慎重

如有不適 請立即就醫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

編輯:張湉

審核: 潘涌燚、葉雙蓮

監製: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