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重構供應鏈關係:國產晶片加速上車,有企業覆蓋中國超過70%車廠

2022-02-05     NBD汽車

記者丨孫磊

「經過了差不多半年時間的晶片缺失,各國政府已經開始重視晶片產品和底層核心科技的相關發展,提升本土化的程度。」日前,芯馳科技副總裁徐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汽車晶片供應或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回歸正常,但以後還會有「缺芯」的情況出現。

芯馳科技副總裁徐超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晶片的缺失也正在驅動供應鏈的關係重構。各大車企、Tier1(一級供應商)開始紛紛押注晶片領域,或投資各大晶片廠商,或與各大晶片廠商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有觀點稱,資本和車企紛紛押注汽車晶片賽道,真正看中的並非晶片缺口造成的需求難滿,而是在押注智能電動車的新賽道。

在過去的汽車ECU(電子控制單元)時代,恩智浦、瑞薩等巨頭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而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汽車晶片不僅需要具備處理各大傳感器異構數據的強大計算能力,還需要有超高帶寬接口,傳統功能晶片已經無法滿足域控制器的全新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汽車晶片企業也迎來了發展機會,芯馳科技、地平線、黑芝麻等企業的產品目前已經紛紛「上車」。據芯馳科技首席品牌官陳蜀傑透露,芯馳科技推出的X9(智能座艙晶片)、G9(網關晶片)、V9(自動駕駛晶片)三款產品,覆蓋了中國超過70%的車廠,獲得超50個定點。

1

「2023年或是L3量產爆發的時點」

目前,在自動駕駛晶片領域,國內廠商的聲量較小。這一市場長期被Mobileye、英偉達等公司占據。值得一提的是,Mobileye和英偉達兩家公司也正好代表了自動駕駛晶片領域的兩種不同路線,即「封閉派」和「開放派」。

據了解,Mobileye為車企提供黑盒子,即「晶片+算法」打包的方案,而追求突破的頭部車企們在軟體層面沒有操作空間。相比之下,英偉達除提供自動駕駛晶片之外,還有數據採集平台、神經網絡訓練平台、仿真驗證平台,以及自動駕駛軟體DriveOS,車企可以利用這些工具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從2021年初開始,有多款新車型宣布搭載英偉達最強量產自動駕駛晶片Orin SoC,其中就包括蔚來ET7、智己L7、R汽車ES33等。有觀點認為,自動駕駛晶片的性能、開發效率、靈活性,以及開發度將決定車企和晶片供應商的市場競爭力。

與英偉達同樣,芯馳科技也採用了開放的策略。在2021年,芯馳科技基於V9系列自動駕駛晶片,推出了自動駕駛開放平台UniDrive。不同於「晶片+算法」打包的模式,UniDrive平台採用了通用計算硬體加速,能夠兼容不同自動駕駛算法路線。

除了算法層面的開放之外,芯馳科技在硬體層面同樣開放。「當前,開發人員可以用芯馳科技自動駕駛晶片實現L2+級自動駕駛研發,與此同時,還能外掛AI加速單元進行L4/L5級別的Robotaxi開發。」芯馳科技自動駕駛負責人陶聖說。

芯馳科技自動駕駛負責人陶聖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對於當前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陶聖認為:「L2+級自動駕駛是正在發生的時代,L3~L5級自動駕駛是未來的時代,而奔馳在德國拿到L3級自動駕駛證書說明,2023年可能是L3級自動駕駛量產爆發的時點,2025年是L4級自動駕駛大規模研發的時點。」

2

座艙和自動駕駛晶片有望合二為一

除了晶片及平台開放能力之外,自動駕駛領域還存在著另外一個趨勢——新能源汽車E/E架構正在由分布式架構向集中式方向演進,未來將演變成為中央集中式E/E架構。而目前來看,智能座艙域和自動駕駛域已經在率先走向集中化。

地平線副總裁、車載智能交互產品總經理張宏志曾表示:「實現高級自動駕駛的必要前提就是與智能座艙融合,只談自動駕駛,不談智能座艙就是浪費生命和時間。長遠來看汽車不只有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我相信還有更多超出想像的深度融合,例如跟周邊環境信息做融合。」

在此背景下,芯馳科技還推出了X9系列智能座艙晶片。據了解,目前芯馳科技的X9U晶片不僅可以實現語音、導航、娛樂、環視等未來智能座艙各項功能的集成,還可以支持DMS(駕駛員監測系統)、OMS(乘客監控系統)和自動泊車等ADAS功能。

對於智能座艙域和自動駕駛域走向集中化,芯馳科技方面負責人表示,智能座艙域和自動駕駛域將率先進行融合,相互獨立的座艙晶片和自動駕駛晶片有望合二為一,這將大大簡化汽車線束的設計複雜度,並降低成本。

此外,芯馳科技還有G9系列網關晶片。作為車輛網絡的數據交換中心,G9系列網關晶片主要是起到了與X9、V9,以及其它功能模塊和域控制器的交互連接作用。據徐超介紹,2022年芯馳科技即將發布ASIL D級別的MCU晶片,可以讓整個域控制器的安全等級更高。

對於,芯馳科技「座艙+網關+自動駕駛」三條產品線的布局,有分析稱,在集中式域控制器架構的核心主晶片選擇方面,越來越多車企可能會選擇同一家車規級晶片廠商,其原因在於軟體適配性更好,可以大幅節約開發周期與成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d19b2e11e3806a45db8a12929e9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