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後人現狀如何?37代傳人:一身絕技傍身,但非常痛苦

2022-02-22     生活幸福

原標題:「楊家將」後人現狀如何?37代傳人:一身絕技傍身,但非常痛苦

《六州歌頭·楊家將》:「三代保國血戰,雁門外、故道悲鳴。滿門皆忠烈,百姓記濁清。何斷遺風?」

一個人忠烈在中國歷史上很常見,滿門忠烈就不是那麼普遍了,北宋的「楊家將」做到了,他們一家不僅男的忠烈,就連女的也是一樣,很多古代作者為了歌頌他們一家創作出了《楊家將》和《楊家女將》的作品,直到現在我們還看著這些故事長大。

楊家將老令公楊業出生在五代十國,出生環境逼得他不得不從小習武,這樣才能在戰爭隨處即發的時候保住自己的性命。北漢建立之後,楊業追隨漢世祖劉崇,以驍勇善戰著稱,980年大破遼軍,使契丹人都怕了他。

宋太祖趙匡胤出征北漢都城太原前已經聽說了楊業的大名,花重金想要招降他,可他剛正不阿不被金錢迷惑,拒絕了趙匡胤的要求。

979年,太原被趙匡胤拿下,趙匡胤不想造成多餘的人死亡,勸說北漢末代皇帝劉繼元繳械投降,劉繼元沒得選擇除了投降沒有更好的路可以走,只能帶領全國人投降,趙匡胤愛惜人才還是不願意放棄楊業,派劉繼元勸說楊業歸順,楊業看皇帝都投降了,自己還苦苦堅持也沒個目標,跟著劉繼元也投降了。

楊業的投降跟呂布不一樣,呂布是有奶便是娘,誰能給他更多的好處他就能背叛先主,楊業是既然歸順北宋了就要恪盡職守,在抗遼的路上屢建奇功。

986年,北宋兵分三路攻打遼人,楊業和潘美被分在了西路,潘美為主將他為副將,起初西路都很順利,宋太宗趙光義突然傳來一條聖旨,要求西路的人先掩護四州的百姓到安全地帶,潘美和楊業都奉命行事,可是根本就不懂打仗的監軍王侁怕楊業搶了他的功勞,非逼他正面進攻遼軍。

楊業給他仔細分析戰局,宋軍人沒有那麼多,強硬進攻只是自己吃虧,可王侁不聽還用楊業是北漢降軍的身份刺激他,說他對大宋有二心,楊業被王侁幾句話激得不行,將救援計劃改為了進攻。

楊業要潘美和王侁在陳家谷部下強弩,萬一自己出事了還有人接應,說完就去找遼人,楊業去了很久,王侁等不了那麼久腦補出楊業已經擊退了遼軍的大戲,私自撤掉陳家谷的強弩,潘美想了想要不要走,多等了一會楊業,可等了一段時間楊業還沒來也跟著王侁一起走,等他們走了之後收到楊業戰敗的消息。

楊業戰敗推到陳家谷,以為潘美和王侁的強弩在等著他,可始終沒有看到接應,心裡大概明白了些什麼,寧願絕食三天也不願意投降,最後楊業在986年8月20日犧牲。

楊業的7個兒子也大多戰死沙場,只有楊六郎延昭活著並有後代,北宋末年楊家將後代為了活命大舉南遷,散落在湖南、貴州、四川等地,到目前為止,傳到了第37代,下面的這位老人名叫楊開華,居住在四川省綿陽,楊家將的槍法他還會並在上世紀靠這套槍法打走7名來村子裡作亂的混混。

楊開華想把自己的槍法傳授給兒子,這樣槍法就不會失傳,但是時代變了,如今已經不是過去舞刀弄槍的年代,兒子想外出打工賺錢,不想學槍法這種現在用不上的東西。楊開華自己的兒子都不願學其他人就更加不願意,楊家槍法在楊開華手上就相當於廢了,他心裡非常悲痛不知如何將家族傳下去。楊家將當初就是用楊家槍法保家衛國的,如今卻變成廢紙一張,作為傳統文化來說還是很可惜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d15fe35706a121c493cd95f12dd0d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