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麼多銀子,為啥現在都消失?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2022-08-21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古代那麼多銀子,為啥現在都消失?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大家在電視劇中肯定都看到過古代的白銀。在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以後,白銀就成為了貨幣流通的最主要媒介。對中國幾千年來經濟貿易的往來與開展,起到了不和忽視的作用。然而現在我們流通的貨幣一律是紙幣,並不像古人那樣拿出一大把白花花的銀子,因此有網友不禁要問了,古代的那些銀子究竟流向了哪裡?

其實古代的銀子在今天主要流向了五個方面。一、金銀首飾。由於物以稀為貴,因此珍貴的金銀就成為了首飾的不二之選。大街小巷中經常可以看到人們脖子手腕上懸掛的銀飾品。琳琅滿目的首飾店也經常擺放一些華美的金銀首飾。

並且銀子與金子相比,它還可以起到抗毒殺菌的作用,甚至能通過顏色的變化反映出主人的身體狀況。並且有的人身體對黃金過敏,因此只能佩戴銀飾品。所以從清朝末年開始,很大的一部分白銀被鑄成了飾品。

二、銀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金銀都是稀有的金屬元素,因此無論什麼時候,銀子都不是最主要的金屬。古代貨幣中除了金銀外,流傳最廣的要數銅錢了。隋唐之際,中國民間普遍使用銅幣,銅幣的鑄造規模要遠遠超過金銀。

金銀只不過是大戶人家和統治者用來儲存財富的一種手段。而且銀相比於銅無論是開採還是鑄造,都比較麻煩。中國雖然是世界上銀產量最高的國家,但是這種產量也是頗為有限的。

三、陪葬品。中國古人知道,人死之後生前的財富便沒有了,於是為了自己能夠永遠坐擁財富,古代的大戶之家往往選擇拿銀子作為陪葬。就比如說慈禧的墓中,不但有各種各樣的陪葬品,而且還有數不勝數的白銀。白銀的陪葬除了能夠滿足達官顯貴們永享財富的心愿,也能藉此彰顯自己的地位。

四、白銀外流。鴉片戰爭後,中國就走上了一段屈辱的歷史。從《南京條約》開始,到《辛丑條約》為止,割地範圍越來越大,賠償外國的白銀數目也越來越多。這讓清政府飽受巨額的財政負擔。

所以中國在清朝末年之時,許多白銀都拱手送給了列強國家。並且日本在侵華戰爭中,也在中國捲走了不少的白銀。這就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五、回收利用,清朝滅亡後,所有的流通貨幣一律改為紙幣。大批白花花的銀子被回爐重造了。當然這批銀子也都在後來的經濟建設中被應用到了節骨眼上。為中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ca837007c25421df3d15bf8b0bb9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