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文明的信標?盾牌座發現神秘天體,科學家無法解釋

2023-07-20     魅力科學君

原標題:高級文明的信標?盾牌座發現神秘天體,科學家無法解釋

根據一項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在一次對銀河系平面的巡天觀測任務中,科學家在盾牌座方向發現一個神秘的天體,而由於它的「行為」與現有的理論不符,因此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看,科學家無法解釋它的運行機制。這就令人浮想聯翩,難道它是高級文明的信標?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這個神秘天體被命名為「GPM J1839-10」,與我們的距離大約為15000光年,在此次研究中,科學家使用了默奇森廣域陣(MWA)無線電望遠鏡,他們發現,「GPM J1839-10」每21分鐘就會向我們地球方向發射一次強大的無線電脈衝,其脈衝的亮度變化有兩個數量級,持續時間為30至300秒,並具有準周期子結構,非常有規律。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科學家對「GPM J1839-10」所在區域的歷史觀測數據進行了大量檢索,隨後發現,「GPM J1839-10」其實已經在過去的觀測中被多次記錄到,只是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其中最早的觀測數據可以追溯到1988年,這表明了它是一個真實而穩定的天體,至少在過去的30多年的時間裡,它一直在以特定的周期發出無線電脈衝。

科學家認為,以「GPM J1839-10」發射的無線電脈衝的強度來看,在已知宇宙中所有自然天體的類型中,只有磁星與它相似。

所謂磁星,是指一種特殊的中子星,它們是宇宙中的那些質量巨大的恆星消亡之後留下的緻密殘骸,與普通的中子星相比,磁星的磁場要強大得多,以至於它們可以從兩個磁極發射出非常強大的電磁輻射束,而隨著磁星的旋轉,其發出的電磁輻射束就會周期性地掃過宇宙空間,如果地球所在的區域也在其掃過的範圍之內,那我們就可以直接觀測到非常有規律的無線電脈衝。

需要知道的是,磁星之所以會有磁場,其實是與它們本身的自轉密切相關,簡單來講,在自轉過程中,磁星可以通過一種被稱為「發電機效應」的物理過程產生磁場,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磁星的自轉速度越快,其磁場就越強,反之亦然。

所以從理論上來講,如果磁星的自轉速度低於一個臨界值,那以它們的磁場強度,就無法發射出強大的電磁輻射束,實際上,過去的觀測數據也印證了這一理論,在已知的磁星之中,它們的自轉周期都很短,通常都在幾秒鐘和幾分鐘之間。

然而「GPM J1839-10」的脈衝周期卻長達21分鐘,這遠遠低於理論上的臨界值,也就是說,從理論上來講,以它的自轉速度,其產生的磁場強度根本就達不到磁星的標準。

所以問題就來了,如果「GPM J1839-10」並不是一顆磁星,那它會是什麼樣的天體呢?對此,科學家目前也無法進行合理的解釋,畢竟在已知的自然天體中,除了磁星以外,其他的類型都無法與「GPM J1839-10」發射的無線電脈衝的強度匹配。

這樣的情況就令人浮想聯翩,有沒有一種可能,「GPM J1839-10」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宇宙中的那些強大的高級文明的傑作呢?我們並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可以想像的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即使是高級文明也很容易「迷路」,所以他們可能就需要建造一些獨特的信標為其「導航」,而「GPM J1839-10」或許就是一個高級文明的信標,他們將一個磁星改造成了一個巨大的信號發射器。

利用先進的科技,他們可以使磁星的自轉速度大幅減慢的同時,又保持其強大的磁場,這樣就可以使其與自然形成的磁星存在明顯的不同,進而變得易於識別。又或者,在科技足夠強大的情況下,高級文明甚至可以直接在宇宙中建造一個巨型的信標。

當然了,這也只能說是一種想像,相對來講,我們更應該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對其進行解釋,科學家推測,「GPM J1839-10」可能是一種之前從未發現過的天體,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我們目前對中子星以及磁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錯漏,相關的理論還需要修正。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相關的研究還在進行之中,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裡,科學家能夠揭開這個天體的神秘面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c6cab41c64293ac6e31b2782b29b6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