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有大愛精神的唐詩,每一句都讓人感動,撫慰了無數失落的人

2022-04-05     淚落半夏天

原標題:一首有大愛精神的唐詩,每一句都讓人感動,撫慰了無數失落的人

李紳的名篇《憫農》有相當強的批判精神,過去常用來諷刺那些不知耕作辛苦的人,由於不用下地幹活,很多人不懂得謀生的艱難,只知道吃喝玩樂。正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糧食來之不易,那是經過農民辛勤的勞作,最後才換來了一粒一粒的糧食,除要感謝農民的艱辛的勞作,還更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諦。

李紳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詩人,創作的《憫農》膾炙人口,成為大眾比較熟悉的一首唐詩。文人儘管不用下地幹活,可是有一些人同樣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除了李紳之外,還有另一位大詩人顏仁郁所創作的《農家》,也是一首讓人感動的作品,整首詩也是在表達對於農民的敬意,這一點與李紳的作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顏仁郁,唐朝著名的詩人,但是關於他的生平,卻是沒有任何的記載,只有幾首詩流傳於世,而這首《農家》就是他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在這首詩中,所描寫的農村生活,還有農民如何艱辛勞作的過程。正是告訴了世人,一定要珍惜糧食,同時也要給予那些人足夠的同懷,畢竟農民是最辛苦,一年四季在地里忙碌,無非就是希望可以收穫更多的糧食。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大部分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可能不太熟悉農村的生活,有時還會認為,農村的生活很愜意,人們過著日晶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只有真正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才會知道農村條件艱苦,生活並不如意,每天風裡來雨里去,唯有在地里幹活,種出一點糧食維持生計,應當說他們是最苦的一群人,沒有什麼浪漫,有的只是勞累和艱辛。

顏仁郁就深知這一點,在這首詩中,很形象地描寫了農村的生活,在開篇就寫了農民如何在半夜的時候,人們還在熟睡中,這時叫醒小孩,趁著天剛破曉,牽上牛去地里耕地。牛已經很老了,乾了好幾年的活,看上去有氣無力,拉著犁在地里艱難地走著。農村每當到了農忙時節,地里的活就特別的多,而且還要搶在時節前,把地里的莊稼種好,為此不得不早早地出門。

農民和牛都很辛苦,可是為了生活,又不得不每日操勞,可能很多人會說,農民沒有文化,他們不懂得變通,要是有本事的人,可以去到外面的世界,同樣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關於這樣的話,筆者不想去反駁,一個人但凡有點辦法,也不願意去過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誰不願意過輕鬆的生活?只是沒有辦法,唯有留在家中,過著艱辛的生活。

顏仁郁在結尾就做了總結,同時也是諷刺了那些冷嘲熱諷的人,給予了農民足夠的同情,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大愛,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一般的人不知道種地的辛苦,以為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認為地里的糧食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其實那些糧食是由農民一滴一滴的汗,最終才送到了餐桌上。

一個人應該要懂得感恩,這一點顏仁郁就做得很好,懂得農民的不易,不讓刻意去嘲笑農民,而是通過個人的觀察,以此來撫慰那些在地里勞作的農民。農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過得比任何人的累,可是在有的人眼中,認為他們愚蠢,不思進取,不懂得變通,活該一輩子受苦。我認為有這種思想的人,還是應該多去農村看看,多讀一讀這種有大愛精神的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c2e3bfa8681b6c8bf524f131ef4ff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