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單價介乎50元至100元的中國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Stone Jin
據IPO早知道消息,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菜園」)於2024年1月16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華泰國際和瑞銀集團擔任聯席保薦人。
成立於2013年的小菜園於當年在安徽開出第一家門店,後陸續拓展至江蘇、上海、浙江、北京、湖北、天津市、廣東、河北、河南、山東、江西等地區,除「小菜園」外另打造了「觀邸」、「復興樓」、「菜手」等品牌。
截至2024年1月11日,小菜園在中國12個省級行政區內的119座城市擁有548家直營門店,其中包括542家「小菜園」門店及6家其他子品牌門店。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3年前三季度的門店收入計算,「小菜園」在客單價介乎50元至100元的中國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財務數據方面。2021年和2022年,小菜園的營收分別為26.46億元和32.1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7億元和2.38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的營收從2022年同期的24.22億元增加41.6%至34.29億元,凈利潤則從2022年同期的2.07億元增加107.6%至4.30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率為12.5%。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小菜園的凈利潤率在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中居於領先水平。
IPO前,加華資本是小菜園唯一外部投資方——其於2022年和2023年累計向小菜園投資5億元人民幣,IPO前持有小菜園7.01%的股份。
小菜園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於持續擴大門店網絡,以擴大地理覆蓋範圍並提高市場滲透率;增強供應鏈能力;升級智能設備和數字化系統以提高數字化能力;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三年時間直營門店數幾乎同比翻番
事實上,中餐是一個極其難以標準化的行業。為了實現快速增長,小菜園在不犧牲菜品質量、口感和「鍋氣」的基礎上實現了菜品標準化(涵蓋菜品精簡化、食材標準化和製作過程標準化)、服務標準化、培訓標準化、食品安全及質量控制標準化以及拓展標準化。
此外,小菜園在日常運營中高度重視數字化和智能化,全力完善以數據資產為核心的IT體系,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商業智慧運營平台和智慧門店——近年來已陸續上線了會員系統、BI系統、業務中台系統、SAP系統、智能攝像系統、POS系統、數字供應鏈系統、差旅管理系統等,正在逐步實現業務在線化、用戶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的信息系統部署。
正是基於前述標準化運營模式和管理體系以及持續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助力打造智慧運營,在線下業務頻繁受到衝擊的過去三年,小菜園的直營門店總數從2021年1月1日的的278家增至截至2024年1月11日的548家,三年時間門店數幾乎實現翻倍。其中,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分別新開107家、48家以及79家新門店;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總共營業過的門店有512家,僅關閉門店15家。
根據小菜園的規劃,其將在2024年至2026年分別開設約160家、190家以及230家「小菜園」門店,至2026年底,「小菜園」門店數預計將超過1100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大眾便民中餐市場總規模由2017年的28,071億元以1.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至2022年的30,244億元,並預計將以約11.4%的復合年增長率在2027年增至51,914億元。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門店堂食人均消費分別為66.1元、65.8元以及65.2元,正處於上述高速發展的市場中。
核心運營數據增幅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從門店表現來看,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門店的初始收支平衡期通常約為一至兩個月。而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實現現金投資回收的門店中,於2021年、2022年各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開業的門店的平均現金投資回收期分別為15.2個月、 10.3個月及7.3個月,平均初始收支平衡期不斷改善。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開設並已實現現金投資回收的「小菜園」門店的平均現金投資回收期約為13.6個月。相比之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於2021年及2022年開業的門店,在客單價50元至100元的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中的平均現金投資回收期通常超過18個月。
在門店層面經營利潤率層面。2021年和2022年,小菜園的門店層面經營利潤率分別為15.9%和14.2%,並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15.6%提升至2023年同期的20.9%——其背後原因在於:原材料及消耗品占收入的百分比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33.6%下降至2023年同期的31.4%,門店層面租賃及物業管理相關開支占收入的百分比則由9.6%下降至7.3%。
在坪效及人效層面。「小菜園」門店日坪效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68.4元增長18.5%至2023年同期的81.0元;同店日坪效由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67.0元增長18.3%至2023年同期的79.3元;月人效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22,696.0元增長16.9%至2023年同期的26,527.6元;同店月人效由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22,856.9元增長18.4%至2023年同期的27,073.2元。
此外,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門店的同店銷售同比增長22.3%,堂食顧客總數同比增長36.8%,同店堂食顧客總數同比增長15.9%;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的單店日均銷售額同比增加15.2%至28,194.6元,同店日均銷售額同比增加18.2%至28,367.9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上述增幅均領先於行業水平。
探索中式社區餐飲市場及全場景業務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菜園」品牌已立足50-100元客單價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的基礎上,小菜園接下來還計劃穩步拓展至0-50元客單價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2023年10月,小菜園已開設了首家「菜手」品牌社區餐飲門店,正式涉足社區餐飲領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的中式社區餐飲市場規模預計從2022年起以11.5%的復合年增長率在2027年前增至19,811億元。為此,小菜園計劃在適宜的居民社區及寫字樓,圍繞附近住宅居民和職場人群,拓展社區餐飲門店網絡,在2024年至2026年開設約200至400家社區餐飲門店。
此外,從業務劃分來看,小菜園在鞏固提升堂食業務優勢的同時,以多種手段突破門店堂食在地域和時間方面的限制,從而實現「到店+到家」的全場景覆蓋——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外賣業務的收入占比分別為15.5%、32.0%以及31.5%。此外,依託門店網絡、標準化管理體系、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數字化,小菜園亦正式啟動新零售業務,售賣健康食材產品,從而打造「線下堂食為主+線上外賣為輔+線下新零售」同步發展的全場景業務布局。
小菜園在招股書中強調,其長期目標是將公司進一步打造成具有現代化科學管理體系的國際一流連鎖餐飲集團,深耕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實現「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小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