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
眾所周知,觀音菩薩接了如來佛祖的法旨,要到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
而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她先後見了很多人,包括流沙河的沙和尚,懸在天空中的小白龍,福陵山的豬剛鬣,再有就是五行山的孫悟空了。但其實,在她領了法旨並離開靈山之前,她還見過一個人,而這個人就是本文要講的主人公——金頂大仙!
那麼金頂大仙是何來歷,為什麼觀音菩薩要去見他,還順帶透露了佛祖的取經計劃呢?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279期:金頂大仙是何來歷?為什麼觀音菩薩要去見他,還透露了取經計劃?
一、
金頂大仙在整部《西遊記》中出場次數並不多,滿打滿算就兩次,一次是取經開始前,一次是取經即將結束後。
金頂大仙,顧名思義,頂上是金的,有點類似於禿頭的人,凸出來的那一塊是金的。當然,他這點道行,雖然比銅頭的孫悟空要高級一些,但是相對於全身都是金的如來佛祖來講,就顯得寒酸一些。
金頂大仙雖然腦袋頂上是禿的,但他並不是和尚,也不是佛家人,他是正兒八經的道家神仙,住在靈山腳下的玉真觀:
「那菩薩到山腳下,有玉真觀金頂大仙在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
看過西遊記的人們都知道,靈山乃佛家聖地,也是如來佛祖所在地。整個取經的過程,表面上看是沿途妖魔鬼怪,要麼覬覦唐僧肉,要麼貪戀唐僧元陽,要麼中意取經團隊身帶的寶貝,還有一些就是故意找茬,刻意給唐僧師徒添麻煩的。
當然,這樣的理解不能算錯,但難免過於片面了。事實上,整個取經過程,明爭暗鬥的恰恰以佛道兩家為主,外加一些閒散勢力。而且取經項目確定的時候,刻意選取大唐當起始點,也是為了扭轉大唐不信佛的這個問題。
既然如此,那麼靈山腳下,突然冒出的這個道觀就有點耐人尋味了。金頂大仙又是何方神聖,為什麼要到這裡建一個道觀,專門給如來佛祖添堵呢?
二、
要想解釋金頂大仙的來歷問題,我們就要從原著中的一些蛛絲馬跡中尋找線索,來還原這個神秘莫測的金頂大仙。
如來佛祖要想發揚光大自己的靈山,自己的佛家,一方面需要增加信徒,收集香火。另一方面,也要每隔一段時間,刻意放出一些修仙的名額,給這些信徒。
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香火源源不斷,人們也更加熱衷於修行,做善事,萬一被佛祖欣賞,從而成佛了呢?
所以,如來佛祖派觀音菩薩去尋找取經人,跟後來派文殊菩薩去度化烏雞國國王,其目的是大同小異的。只是文殊菩薩這活乾得不地道,哄騙了烏雞國國王,不僅自己被泡了,還將人家國王扔進了井裡泡了三年。而觀音菩薩,雖然也哄騙了唐王李世民,將他弄到地府來了場一日游,但終歸是把取經大事辦成了。
所以,在如來佛祖詢問誰願意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時,面對觀音菩薩的主動請纓,他非常高興:
「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這也就表明,去尋找取經人這個差事,只能交給觀音菩薩去辦。而且,此去還不能霄漢中行,也就是說不能騰雲駕霧「嗖」一下就到了,需要半雲半霧,細細打量取經之路,並告知取經人。
那第一個疑問就來了,這活兒,文殊菩薩擅長啊,他當年去烏雞國就是走著去的,為什麼去大唐卻只能派觀音菩薩去?
三、
事實上,解釋清楚了這個問題,也就能搞明白,靈山腳下為什麼住著一個金頂大仙了?
靈山這麼多神佛,真正在天庭任職的,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佛老,另一個就是觀音菩薩了。畢竟他們屬於五方五老之一,南極觀音菩薩這並無疑問,但西方佛老其實是存在疑問的。
原因嘛,我(楊角風)之前的多期文章中都有詳細的闡述,簡單來講便是。在孫悟空被二郎神擒住之前,五方五老中的佛老是燃燈古佛,在玉帝派人去西天請佛老之後,五方五老中的佛老就換成如來佛祖了。
畢竟當初來天庭準備赴蟠桃盛會的是燃燈古佛,如來佛祖是沒有資格參加的。況且孫悟空當齊天大聖的時候跟五方五老熟悉得很,又怎麼會見到如來佛祖後反問他:
「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
而且,當初如來佛祖奉旨前往天庭鎮壓猴子時,還特意對靈山的菩薩們說了一句話:
「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
這都表明,靈山剛剛發生了一場變動,剛剛經歷了最高權力的交接。這才是如來佛祖不敢讓菩薩們輕易離開法堂,亂了禪位,被靈山其他敵對勢力,乘虛而入。
這次派人去東土尋找取經人,是在安天大會後五百年了,這期間如來佛祖是一步都沒離開過靈山。況且作為佛家實際掌門人,他也不能親自去大唐尋取經人啊,只能派觀音菩薩去。
四、
觀音菩薩既是佛門弟子,又在天庭任職,派她去主導取經項目的運行,是可以避免很多麻煩的!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能理解,如來佛祖為什麼刻意強調,她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是不能直接飛過去的:
「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
這也導致,觀音菩薩繞不過靈山腳下的玉真觀,是必須從那裡經過。
這也不是我(楊角風)亂說的,我們看後來金頂大仙第二次出場,面對孫悟空講的認識上山路,他是怎麼說的:
「你認得的是雲路,聖僧還未登雲路,當從本路而行。」
孫悟空聽完他的解釋,也是認可這種說法的,他幾次前往靈山確實是直接飛上去的,並沒有經過玉真觀。而作為靈山的山門,普通人要想上山,是必須穿過玉真觀:
「原來這條路不出山門,就自觀宇中堂穿出後門便是。」
這也就表明,觀音菩薩要出遠門,還不能直接飛著走,那是必然要經過玉真觀的。當然,她要想繞過玉真觀,也有一百種方法可行,但為什麼還是要去呢?
而且,當時的情況是,觀音菩薩還帶著一個徒弟,也就是惠岸使者,而且這倆人還不是空手:
「菩薩遂將錦蝠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菩薩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
五、
惠岸行者背著包袱,觀音菩薩拄著錫杖,換別人一見這陣勢自然就會疑問了,可是金頂大仙並沒有直接發問,而僅僅是請菩薩喝茶。
而西天取經之事,是觀音菩薩面對熱情款待,自己主動向金頂大仙交代的:
「菩薩不敢久停,曰:『今領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
這也非常奇怪的,觀音菩薩是何許人也,如來佛祖派人去尋取經人之事,雖不是什麼機密,但也沒有必要跟一個道家子弟多言啊。
菩薩為什麼沒等人家發問,自己就主動交代了呢?
這就涉及到金頂大仙的身份了,在取經即將接近尾聲的時候,唐僧師徒到達了靈山腳下。他們不僅受到了金頂大仙的熱情款待,當晚還住在了玉真觀,還有小道士給他們洗了個澡。
而在這裡,原著中詳細介紹了金頂大仙的身份:
「身披錦衣,手搖玉麈。身披錦衣,寶閣瑤池常赴宴;手搖玉麈,丹台紫府每揮塵。肘懸仙籙,足踏履鞋……」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信息,一是這金頂大仙竟然是寶閣瑤池的常客,這也說明,他是有資格參加蟠桃會的。二是,這金頂大仙的肘部是掛著自己的仙籙的,證明他是玉帝親封的官。
事實上,金頂大仙別看名字很響亮,其實在孫悟空等人看來,就是個小道童:
「三藏聞言,慌得翻身跳下來,已到了那樓閣門首,只見一個道童,斜立山門之前叫道……」
六、
金頂大仙可不是電視劇中演得那種老態龍鐘的形象,人家本身形象是個道童,已經修煉到可以返老還童的境界了。
當觀音菩薩告知其自己要去東土尋找取經人之後,金頂大仙曾問過菩薩,問取經人多久能到,菩薩回答:
「未定,約摸二三年間,或可至此。」
事實上,後來我們是清楚的,取經團隊一共走了十四年,才走到這裡,為此金頂大仙還埋怨菩薩:
「聖僧今年才到,我被觀音菩薩哄了。他十年前領佛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人,原說二三年就到我處。」
要知道整部西遊記中,敢抱怨觀音菩薩的,除了孫悟空以外,就沒見過其他人了,而金頂大仙就是那個其他人。足可見其分量之大,能量之大,那麼他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他時刻將仙籙掛在肘上,等於時刻在提醒其他人,自己是玉帝的人。要知道,仙籙這東西太重要了,我(楊角風)之前也多次講過,天庭最具誘惑的兩樣東西,一個是蟠桃,另一個便是仙籙了。
一個掌管在王母手中,一個掌管在玉帝手中,只要授了仙籙,就代表身份不同。如果既授了仙籙,又有資格參加蟠桃盛會,那就等於既有身份,又有權力,還是實權。
那麼整部西遊記中,還有哪幾位大神,能跟金頂大仙相匹敵,人在江湖,卻深受天庭信任呢?
七、
在西遊記中,即能參加蟠桃會,又奉了仙籙,且跟金頂大仙最像的一個人,是赤腳大仙!
在描述赤腳大仙的時候有這麼一句詩詞:
「神舞虹霓幌漢霄,腰懸寶籙無生滅。名稱赤腳大羅仙,特赴蟠桃添壽節。」
他腰中懸著的寶籙,其實就是仙籙,跟金頂大仙的情況是類似的。而且,赤腳大仙在天庭的地位很高,很多時候,連玉帝都要買他面子。
比如捲簾大將打碎了玻璃盞,玉帝要將他處死,就是赤腳大仙求情,免了死罪;安天大會上,總共出場了幾位神仙,赤腳大仙就是其中一個,直接繞過玉帝給如來獻禮;面對孫悟空大鬧蟠桃會,王母告狀都沒有赤腳大仙告狀好使,這也證明,赤腳大仙在玉帝心中的位置。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赤腳大仙腰中有個寶籙,這種東西太重要了,拿著它是可以暢行三界,是可以隨意出入南天門,直接面見玉帝的。當初孫悟空去天庭當官,南天門守門神攔著他,太白金星就解釋過:
「等如今見了天尊,授了仙籙,注了官名,向後隨你出入,誰復擋也?」
後來二郎神降服了孫悟空之後,要去面見玉帝,就提到自己的兄弟們是沒資格見玉帝的:
「賢弟,汝等未受天籙,不得面見玉帝。」
同樣,跟赤腳大仙類似情況的金頂大仙,雖然書中沒有詳細闡述,但足以說明,其在玉帝面前,絕對是個紅人。況且能在靈山腳下紮下一顆釘子,沒有強大的靠山,根本就活不下去。
八、
這樣一來,問題就簡單化了,觀音菩薩特意跑到玉真觀告知金頂大仙取經之事,恰恰是按照流程,告知了靈山動向,並由金頂大仙向玉帝彙報此事。
也正因為金頂大仙得知消息後,彙報了玉帝,觀音菩薩才敢在去東土大唐的途中,向遇到的第一個妖怪打包票,也就是向沙和尚打包票:
「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
隨後又向遇到的第二個妖怪,也就是豬八戒打包票:
「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
等遇到小白龍的時候,為什麼觀音菩薩不敢打包票了,而要親自去天庭一趟呢?
「貧僧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路遇孽龍懸吊,特來啟奏,饒他性命,賜與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
因為這個小白龍的出現,是出乎觀音菩薩預料的,前面沙和尚也好,豬八戒也罷,都曾經在玉帝身邊任職,一個是捲簾大將,一個是天蓬元帥。讓他們進取經隊伍,恰恰是向玉帝表忠心的一種方式,這一點之前的文章中有詳細闡述,這裡略過。
觀音菩薩之所以先通知金頂大仙,恰恰是讓他告知玉帝,取經計劃已經開始了,你可以安排你的人在途中攔我了。
九、
既然金頂大仙是玉帝的人,那麼觀音菩薩又為什麼要騙他,說取經只需要二三年呢?
這就是觀音菩薩兩處為難之處了,她既不能騙玉帝,又不能讓取經計劃泡湯。雖說取經計劃早在安天大會上時,玉帝就已經跟如來佛祖商定好了。
但是,怎麼走,走哪條路,怎麼走,由誰來走,這些問題,並沒有詳細敲定。如果後來的唐僧抄近路,也不去管一些閒事,比如在觀音院炫耀袈裟啊,在通天河非要救童男童女啊,在祭賽國,非要給國王治什麼雙鳥失孤之症啊,在比丘國,非要救那一千零一個小孩子啊……
這肯定能大大加快取經進度,而且,還能不讓觀音菩薩為難,可惜,唐僧師徒卻這樣做了。
事實上,不僅觀音菩薩預測錯了取經時間,連取經執行人的唐僧也是預測錯了取經時間,他當時跟唐王李世民說的是:
「只在三年,徑回上國。」
事實上,整個取經過程歷經十四年,這還是觀音菩薩自己說的:
「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
如果不是觀音菩薩之前對金頂大仙說謊了的話,那就是只能說明,菩薩並無法算出具體的取經時間,畢竟這中間的變數太多。況且她預測時間的時候,自己也沒有親自走過一趟取經路,並不知道路途好走還是不好走。
而且,對玉帝的心腹講取經時間,只能往少處說,並無法向多處說。不然的話,玉帝自然會起疑,難道你們取經之路不是走直線,順帶著還去幾個不相關的國家?
有人說,其實啊,金頂大仙就是真正的金蟬子,金蟬子本來就是小孩子,所以是個道童模樣。而且他這麼關心取經的事,就是想儘快稱佛,而觀音菩薩看出來這一點,於是安慰他,說只需要三五年便可。
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是很常見啊,下屬問你,咱們公司什麼時候提拔我當主管啊?你會勸他,咱們公司不是正在運行一個項目嘛,頂多三年時間,肯定提拔你。
而金頂大仙接了唐僧師徒之後,怕他們走錯路,錯過機會,於是直接將唐僧引到了凌雲渡那裡,隨後唐僧就被推進水裡,淹死了啊……
這未免太蹊蹺了吧?
不過這也恰恰說明,真正的金蟬子就要頂替唐僧,成佛啦!
當然,這個腦洞,我有機會再詳細分析給大家聽,信則有,不信則無,權當一個笑話吧!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