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德,人稱「德叔」,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
傑傑:天氣一熱就容易汗多、睡眠不好,請問如何調理?
汗出過多可分為自汗和盜汗。夜間汗多睡眠不好為盜汗,大多因陰虛,調理以養陰為主;自汗指自然汗出,活動後明顯加重,多因陰陽失調、腠理不固引起。您的情況應屬於前者,調理應滋陰降火,平時可按摩湧泉穴降虛火。炎夏也可嘗試睡前做瑜伽等舒緩運動,避免過度緊張和興奮,以免點燃虛火,加重症狀。
晶貞:一到夏天就出現蕁麻疹,有什麼治療方法可推薦?
夏天出現的蕁麻疹,多因濕熱蘊積於肌膚所致,但不能盲目使用清熱除濕止癢藥物,以免耗傷脾胃陽氣。脾胃要運化水濕,若脾胃陽氣耗傷,內濕與外界濕熱結合,容易令疾病反覆發作。因此應用清熱除濕藥物時,可搭配薏苡仁、白扁豆、白朮、山藥等健脾祛濕的藥材。
也可嘗試用中藥局部外洗。用 徐長卿、苦參、白鮮皮、地膚子,加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取藥汁在患病部位局部外洗,燥濕止癢。
安定愉悅:支氣管擴張十多年,長期感到背寒、易著涼,怎麼辦?
支氣管擴張患者背寒、易著涼,大多因肺脾氣虛導致,調理要補肺脾氣。支擴患者多伴有陰虛,在炎夏可選用山藥、太子參、五指毛桃等平補的藥材來補氣。還要注意遠離「空調風」,不要對著空調直吹,長期在空調房內,要披上薄風衣或披肩保護肩部及後背。
小雨:每次來月經,都會頭痛或皮膚過敏,怎麼辦?
來月經時頭痛或皮膚過敏,大多與氣血虧虛無法濡養皮膚及腦竅相關。月經時經血下注,氣血虧虛加重,頭部容易因失去氣血滋養出現頭暈、乏力甚至頭痛的症狀。氣血虧虛也會誘發皮膚過敏,尤其夏季炎熱潮濕,當沒有足夠的氣血去清除濕邪,濕停留在肌膚,就會導致瘙癢、水泡等症狀。如果伴有臉色晄白、常覺疲累,可嘗試用藥膳補益氣血。如用當歸、紅棗、龍眼肉、黨參來煮水代茶飲,健脾補氣養血。
玲玲:請問小朋友幾歲不拉夜尿才正常?我家男孩4歲多有蠶豆病,晚上尿床。可以煲湯調理嗎?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5歲開始不拉夜尿,大多數孩子3歲半到4歲夜間不再尿床。當然,每個孩子發育情況不同,時間點也會有所差異。蠶豆病不一定與晚上拉尿相關。中醫認為小朋友遺尿多由脾腎虧虛導致,可用益智仁、陳皮、太子參製作代茶飲,幫助補益脾腎。
(本期答問專家: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
張忠德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何偉炎、辛競妍)
供稿:羊城晚報記者 林清清
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
張忠德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執行編輯:李蘊淇
審核校對:王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