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第二大腫瘤致死病因!體檢報告有這4項,或是癌症晚期信號

2023-08-07     四川名醫

原標題:它是中國第二大腫瘤致死病因!體檢報告有這4項,或是癌症晚期信號

在我國,肝癌是導致全民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幾乎 每8個因癌症死亡的病人中,就有1個死於肝癌。

然而,肝臟是一個比較「沉默」的器官,由於缺乏痛覺神經,即使肝臟受到損傷發生病變後,也不容易感覺到疼痛。

肝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 並且早期的病人大概只占了10%到20%,70%到80%的是中晚期的肝癌。在你進行體檢時,如果出現這幾個指標升高,就要當心是肝臟疾病,甚至是肝癌找上門。

警惕體檢報告上這些詞

當心是肝癌的危險信號

63歲的張先生有長期飲酒史,1年前體檢肝功能中谷丙轉氨酶 45U/L,甲胎蛋白 24μg/L,均高於正常值,但是他未予重視,也未進一步檢查。

最近張先生感覺全身乏力,於是到醫院就診,查肝功能發現谷丙轉氨酶 35U/L,甲胎蛋白 112μg/L,甲胎蛋白高於正常值的5倍以上,並且腹部核磁共振檢查提示 肝右葉下段結節,直徑2.2cm,考慮是肝癌早期。

谷丙轉氨酶、甲胎蛋白,都是肝病診斷、肝癌篩查的一項重要指標。當體檢報告出現這些字眼時,一定要當心。

1

谷丙轉氨酶升高

轉氨酶大體上分為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其中前者多存在於肝臟當中,一旦肝細胞發生損傷,容易使谷丙轉氨酶進入血液。

正常情況下谷丙轉氨酶水平應在0~40U/L之間,如果超過40U/L,可能提示有肝臟或膽髒疾病,比如肝炎、膽囊炎、膽石症等。

正常人在劇烈運動、過於勞累、食用大量油膩食物或服用某些藥物後,也有可能引起轉氨酶升高。

2

甲胎蛋白升高

臨床上約60%~70%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會出現AFP含量不斷升高的情況。

一般成年人不超過20μg/L,超過400μg/L則懷疑是腫瘤。普通肝病引起的AFP升高可能會持續2~3周後消失。

3

肝脾腫大

肝臟與脾臟位置相近,發生細菌感染時,可能同時引起肝脾炎症,出現肝脾腫大的現象。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容易在超聲、CT、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時,查出肝脾腫大。

4

肝實質增粗

B超、CT、核磁共振等都能檢查肝臟的實質密度,如果 肝密度過低、肝組織細胞及血管增粗,提示可能有肝臟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結節、肝臟腫瘤等。

檢查肝臟很必要

但出現這些肝問題不必擔心

肝癌的檢查方法主要是 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檢查,如果有條件可以做一次 增強CT,查一下 肝功能和血細胞。

隨著體檢技術的不斷進步,在肝癌檢查時也會查出一些其他與肝臟相關的症狀。有些人一看體檢報告,發現自己肝臟出了這些問題,於是非常擔心。

注意了, 這些「肝問題」不用慌張,大多數人都不必治療。

1

肝囊腫

囊腫一般指的是有液體存在的腫泡,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其危險程度也不一樣。發生在肝臟的囊腫其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良性疾病, 全球患病率僅為4.5%~7.0%,其中約95%的人不需要治療!

肝囊腫可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前者較為危險,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而後者更加常見,多為先天性發育異常。如果肝囊腫直徑超過5cm,可考慮穿刺檢查,確定有無惡化傾向。如果肝臟內有多個囊腫,可能是遺傳疾病,可接受進一步治療。

簡單來說, 無症狀、不長大、無壓迫情況的肝囊腫,記得定期檢查就好。

2

肝血管瘤

血管瘤一般是指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常見於皮膚和軟組織內。而肝血管瘤與之類似,可能是由於肝臟末梢血管先天畸形,也可能與激素異常有關。

但它並非腫瘤, 直徑小於5cm的肝血管瘤,如果沒有任何症狀,就不需要治療。較大的肝血管瘤有出血風險時,可以進行外科手術切除或介入微創治療。B超、CT、核磁共振都有可能檢查到肝血管瘤,沒有特殊情況時,一般先進行隨訪觀察即可。

3

肝內鈣化灶

鈣化形容的是局部組織中的鈣沉積和硬化,比如動脈斑塊鈣化,或者骨骼鈣化等等。但肝內鈣化灶並非都和鈣有關係, 常見情況是肝病癒合後留下的「疤痕」,無需治療。

如果影像學檢查顯示為多個鈣化灶,而且集中位於肝內膽管之中,可能為膽管結石。直徑超過3cm的鈣化灶,不排除是轉移到肝區的癌組織,用CT掃描可進一步診斷。

這些人群是肝癌高危人群

做好早診早篩很有必要

作為一種十分兇險的癌症,我們都不想得肝癌。那麼哪些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別注意呢,小康妹兒給大家總結了一下:

年齡≥40歲以上,尤其是男性

具有HBV和(或)HCV感染者

過度飲酒、長期熬夜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

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物

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近期出現乏力、食欲不振 、厭油膩或肝區疼痛

凡是以上高危人群,建議至少每年體檢一次,體檢內容包括B超、血常規、AFP,還有肝功能。如果有B肝感染,要查B肝病毒。

日常生活中

如何愛肝護肝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心肝」呢?

1

不輕易熬夜

長時間的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系統下降,導致癌細胞建立生長,特別是存有酒精性脂肪肝,B肝肝硬化以及其他肝病等患者。

肝功能受損的情況下無法在熟睡中得到修復,肝臟功能持續下降,肝臟免疫系統無法完善,癌細胞會建立系統並且入侵肝臟,提高肝癌發病率。

2

不喝酒

酒精能直接損害肝臟。飲酒後,乙醇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被體內的乙醇脫氫酶氧化分解,形成對人體肝臟有極大毒性的乙醛。過量飲酒可導致脂肪肝、酒精肝及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癌。

所以為了健康,請不要飲酒。

3

心態好

精神壓力大、飲食不規律、長期熬夜等,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抑制」住疾病的早期症狀。

因此,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4

不亂吃藥

復方製劑、清熱解毒藥要慎用,很多人對它非常敏感,一來就是急性肝炎的表現,甚至有的人因為吃感冒藥導致換肝,這跟肝的生物反應性有關。

編輯 | 醒醒

來源 | 綜合CCTV生活圈、健康時報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b2cc006bbbc5066fae20b2fd4319e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