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文化旅遊(以文化景點和產品為中心的旅遊)是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之一,約占全球所有旅遊業的40%,若按此比例,則2022年,全球文化旅遊收入約為1.84萬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約占35.15%,美洲地區約占33.70%,亞太地區約占25.01%。
關鍵詞:文化旅遊市場現狀、文化旅遊競爭格局、文化旅遊發展趨勢
一、概述
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併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因此,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蹟、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還有說法認為文化旅遊屬於專項旅遊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於一體的大旅遊活動。綜上所述,文化旅遊就是以旅遊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閒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遊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遊體驗的旅遊活動的集合。文化旅遊產業的重點是文化與旅遊產業的融合,具有獨特的綠色經濟效應,能發揮中國旅遊與文化產業的優勢,有利於調整與優化服務產業結構,推動中國經濟方式轉變。
文化旅遊主要目的是體驗和參與目的地的文化、歷史、傳統、藝術和風俗習慣,這種旅遊形式強調與當地居民互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們的文化遺產,根據旅遊活動的性質和目的地的特點不同,文化旅遊可以分為文化遺產旅遊、民俗文化旅遊、文化體驗旅遊、宗教文化旅遊、音樂與表演藝術旅遊、自然與文化旅遊等形式。
二、市場政策
近些年來,為了促進文化旅遊行業的發展,中國陸續發布了許多政策,如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支持具有資源、交通等優勢的縣城發揮專業特長,培育發展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強化產業平台支撐,提高就業吸納能力,發展成為先進位造、商貿流通、文化旅遊等專業功能縣城。
相關報告:智研諮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文化旅遊行業市場全面調研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三、發展現狀
在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旅遊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和跨文化傳播的日益活躍,使得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更為可行和迫切,文化旅遊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全球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通過世界遺產評定準則的世界遺產共有1154處,分別位於167個成員國國內,1154處世界遺產中,文化遺產占897處,自然遺產占218處,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占39處。全球文旅融合產業已經走過了數十年,英國、美國、日本、韓國、法國等國家皆取得了較大成功,其中離不開各國在文旅行業內容、形式、科技方面的努力,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估計,文化旅遊(以文化景點和產品為中心的旅遊)是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之一,約占全球所有旅遊業的40%,若按此比例,則2022年,全球文化旅遊收入約為1.84萬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約占35.15%,美洲地區約占33.70%,亞太地區約占25.01%。
從國內市場來看,文化旅遊作為旅遊業中的一種新興形式,通過挖掘和傳承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旅遊,但近年來在政策監管力度趨嚴等因素之下,自從2016年以來,國內文旅單位數量呈現波動變化趨勢,由2016年的30.1萬個增長至2019年的35萬個左右,之後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到2022年降至31.4萬個,與此同時,受疫情反覆等因素影響,2022年中國文化旅遊行業市場規模降至8650億元,同比減少28.01%,但從長期市場來看,疫情後時代,中國文化旅遊將強勢復甦,據文旅部數據顯示,2023年中秋節、國慶節假期,文化和旅遊行業恢復勢頭強勁,中秋節、國慶節假期8天,國內旅遊出遊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5%,可以看出,2023年中國居民出遊意願強烈,中國文化旅遊市場有望迎來爆髮式增長期。
四、競爭格局
1、整體格局
中國文化旅遊行業參與者眾多,包括旅行社、景區管理方、文化創意企業、科技公司、在線旅遊平台等,旅行社在文化旅遊市場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們組織和銷售文化旅遊套餐,提供導遊服務,處理預訂和行程安排。一些大型旅行社如攜程、途家等也擁有在線平台,為遊客提供線上服務;而文化旅遊景區的管理方競爭激烈,它們爭相提供吸引遊客的體驗和服務,包括文化節慶、展覽、表演和文化體驗;文化創意企業如文化藝術機構、手工藝品製造商和藝術家在文化旅遊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科技公司在文化旅遊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它們提供虛擬旅遊體驗、在線導覽、移動應用和數字化工具,以幫助遊客更好地了解文化景點和活動;酒店和餐飲業為遊客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一些酒店還提供文化主題的住宿體驗,如傳統庭院酒店或歷史建築改建的酒店;在線旅遊平台如攜程、去哪兒、美團等在文化旅遊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們為遊客提供預訂和購買文化旅遊產品的渠道。各參與者在創新和提高服務質量方面競爭激烈,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和不斷變化也推動了市場的發展和競爭。
2、代表企業對比分析——華僑城VS宋城演藝
深圳華僑城文化旅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旅科技集團」),由中央企業華僑城集團直屬管理,是中國領先的大型文化旅遊科技跨界創新企業,也是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務院國資委遴選的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試點企業,始終堅持以「文化與科技升級旅遊體驗,賦能產業發展」為發展理念,經過多年的探索前行,已形成「文化旅遊事業群、數字娛樂事業群、文化科技事業群、互聯生態衍生事業群、金融投資業務」的「4+1」業務體系格局,在文旅項目「設計-建設-運營」(畫-建-管)全生命周期服務、文化內容及產品開發與IP跨界創新、高科技遊樂項目全流程開發、旅遊網際網路和智慧景區系統開發、文旅科技產業金融投資等方面位於行業領先地位,是中國首家及唯一一家大型文化旅遊項目「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系統集成和運營商。宋城演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宋城演藝,股票代碼:300144)連續十一屆獲得全國文化企業三十強,以及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多項榮譽,是中國演藝第一股,全球主題公園集團十強,創造了世界演藝市場的五個「第一」:劇院數第一、座位數第一、年演出場次第一、年觀眾人次第一、年演出利潤第一,擁有74個各類型劇院、175000個座位數,超過世界兩大戲劇中心倫敦西區和美國百老匯全部座位數總和。從營收情況來看,受疫情反覆影響,2022年華僑城A和宋城演藝營業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從營收結構來看,2022年華僑城A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房地產業務和旅遊綜合業務,占比分別為64.31%和35.46%;2022年宋城演藝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杭州宋城旅遊區和麗江千古情景區,占比分別為45.52%和18.62%。從營收區域分布來看,2022年華僑城A營業收入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占比分別為42.25%和29.24%;2022年宋城演藝營業收入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和雲南省麗江市,占比分別為57.92%和18.62%。
五、發展趨勢
中國擁有世界上獨特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包括古代建築、歷史遺址、傳統工藝、戲曲、民間音樂等,這些文化資源吸引了國內外遊客,為文化旅遊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未來中國文化旅遊行業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此外,隨著數位技術的不斷進步,文化旅遊將繼續數字化,為遊客提供虛擬旅遊、在線導覽、文化應用和虛擬現實體驗。
由智研諮詢專家團隊精心編制的《2024-2030年中國文化旅遊行業市場全面調研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文化旅遊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文化旅遊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文化旅遊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文化旅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從2022年全國文化旅遊行業發展環境、整體運行態勢、運行現狀、進出口、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系統、客觀的對我國文化旅遊行業發展運行進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國文化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報告》是系統分析2022年度中國文化旅遊行業發展狀況的著作,對於全面了解中國文化旅遊行業的發展狀況、開展與文化旅遊行業發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可供從事文化旅遊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產業企業等相關人員閱讀參考。
智研諮詢是中國產業諮詢領域的信息與情報綜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驅動產業發展,為企業投資決策賦能」為品牌理念。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諮詢服務,主要服務包含精品行研報告、專項定製、月度專題、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產業規劃等。提供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定期報告和定製數據,內容涵蓋政策監測、企業動態、行業數據、產品價格變化、投融資概覽、市場機遇及風險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