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放量大陽線衝擊前高點3723.85點
本周四A股三大指數的走勢依舊很強悍。早盤三大指數微幅漲跌互現開盤後,高開的大盤全天維持紅盤狀態,開盤後在券商為首的金融三劍客、上證50、白酒概念等權重指數支持下,直接單邊大幅高走,衝擊9月14號前高點3723.85點。午後13點一刻附近,觸及9月14號大陰線實體部分的半分位3686.12點(最高點3688.40點)後,短線受阻小幅回調並橫盤震盪直至收盤。最終三大指數均收取了一根漲幅接近甚至超過1%的大陽線。截至收盤,大盤大漲0.98%,深成指大漲1.23%,創業板指大漲1.01%。
個股方面要明顯遜色於全線大漲的三大指數,截至收盤,個股漲跌比為2691:1804,正好是六成對四成的比例,屬於漲多跌少的盤面。
量能方面的表現則是很值得單獨細說,因為本周四A股三大指數全線大漲,量能也創下了近期的高量,但在前高點面前,還需要繼續補量,這個下面單獨拿一個章節來細說吧。本周四兩市成交額由本周三的11015億元大幅放量至12640億元,截至本周四,已經持續35個交易日兩市單日成交額站上了一萬億元台階。
大盤衝擊年度橫盤大箱體上沿仍需繼續補量
在周三收評《周線層面量能不夠時間來湊完美驗證,大盤光頭大陽線突破強阻力區》的技術分析部分,聽海是分為了兩個章節,其中一個章節單獨細說量能方面的周線層面「量能不夠時間來湊」,另一個章節是從大盤向上空間、向下空間以及大盤分時指標會否構築二次頂背離這三個方面做了展望,當時寫得比較晚,闡述得也相對簡單。今天就改為把大盤向上空間這部分結合量能方面一起細說一下,下一個章節再結合最新的盤面信息細說另兩個方面。
如果把觀察的視野放大到2021年這個年度範圍的話,可以說大盤是處於一個大箱體橫盤震盪的走勢。而這個大箱體的上沿,自然就是9月14號前高點3723.85點和2月18號年度高點3731.69點之間,不足8個點的箱體頂部區域。
大盤在上周五突破此前構築的大型頭肩底的頸線後,在本周上半周如期對頸線進行了回踩確認,支撐有效後就打開了向上的空間了。熟悉頭肩底體系的朋友會清楚,頭肩底構築成功後,有一個理論上升空間。就是先計算出從頸線處到最低點的垂直高度,再把這個垂直高點疊加到突破頸線的位置上,所得出的空間就是這個頭肩底的理論上升空間。當然,大多數情況下最後的實際漲幅都要明顯高於這個高度,甚至可以達到數倍之多,這個這裡就先不展開探討了,先僅僅關注理論上的上升空間吧。
不難計算出這個頭肩底大約有150點的理論上的上升空間,即便僅僅考慮它,大盤後續也確實是具備了衝擊年度橫盤大箱體上沿的機會。但肯定不是一蹴而就地連續上漲突破的,還是那句老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個結合一下量能看就很清楚了。
本周四兩市成交額是創下了近期的高量12640億元,大盤也衝到了9月14號大陰線實體部分的半分位了。但這個量能和9月14號那段時間的相比,還是有所欠缺,需要繼續補量的。引用9月14號收評《A股:大盤上攻年內高點缺乏量能配合,先靜待短線風險充分釋放》里一句量能方面的原話就很清楚了:「最近40個交易日裡,兩市單日成交額有39個交易日站上了12000億元台階。」,當時40個交易日裡的單日成交額,可是僅僅只有1個交易日不足12000億元的!其中更是有13000億元~15000億元級別的存在的。所以大盤衝擊年度橫盤大箱體上沿,多方就仍需努力,量能方面仍需繼續補量。
大盤短線震盪蓄勢,向下的空間並不大
大盤在上述的衝擊年度橫盤大箱體上沿時,如果不能迅速補足量能,那短線方面自然就得展開調整,震盪蓄勢。但向下的空間並不大。主要關注的,還是前述的大盤上一輪調整區間,對應的0.5的黃金分割位(3586.15點)和0.618的黃金分割位(3618.64點)之間,這個強阻力/支撐轉換區域,自然也包括其中的整數關口3600點。
至於大盤會否構築60分鐘線、90分鐘線和120分鐘線等多個分時指標的二次頂背離,這個風險在本周四大盤拉起大陽線之後已經暫時化解掉了,大盤在短期內不會形成這些分時指標的二次頂背離了。
總而言之,大盤衝擊年度橫盤大箱體上沿,量能需要重點關注。
(堅持原創碼字不易,各位朋友認為有可取之處敬請點贊、關注等支持鼓勵或評論一起探討。認可文章觀點的朋友歡迎分享,轉發請註明出處!免責聲明:本文純屬聽海個人觀點,為聽海對股市思考的筆記,無法保證正確,不喜請勿噴!不構成投資入場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