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彭州分會場活動在海窩子川劇小鎮拉開帷

2019-10-18     中國網城鄉中國

10月18日上午10時,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彭州分會場活動在彭州市新興鎮「海窩子川劇小鎮」正式拉開帷幕。據悉,本次彭州分會場活動由成都市文廣旅局、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彭州市文體旅局承辦。活動從10月17日一直持續到22日。圍繞「傳承多彩文化,創享美好生活」 主題,主辦方創新策劃了「徜徉川劇小鎮,聆聽巴蜀鄉音」「感受黑白之美,品嘗鍋魁之酥」「對話泥土,文創非遺」「非遺進社區」等四大主題16個特色活動。

在彭州分會場活動開幕式上,特別舉行了彭州市與印度尼西亞馬塔蘭市國際友好合作關係城市的簽約儀式,助陣國際非遺節,至此彭州已與13個國家16個城市建立國際友好(合作)關係城市。

戲曲、民俗、說唱

彭州傳統文化助陣國際非遺節

鑼鼓套打《滿園春色》,以陣陣鏗鏘威風鑼鼓聲和嘹亮的歌聲,揭開了開幕式精彩演出序幕。

在海窩子古戲台演出現場,《川劇集錦》、戲歌《春夜喜雨》、民俗表演《天府大碗茶》、折子戲《扈家莊》、戲曲舞蹈《英姿》等節目紛紛上演,贏得了現場所有遊客和市民的眼球和陣陣掌聲。

彭州本土非遺說唱節目《天彭非遺》,更是引得觀眾們喝彩連連。彭州西郊小學帶來的《別洞觀景》,展示了彭州致力於「非遺進校園」取得的豐碩成果。

主題演出後,精彩的「非遺沉浸秀·大巡遊」更是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整個巡遊隊伍以彭州非遺「民間文學」中的人物、川劇人物、彭州民俗表演隊伍作為主題,以人偶和服飾裝扮方式表演。巡遊中隨時與遊客和市民互動,人們近距離感受生動而有趣的彭州非遺文化。

川劇、白瓷、土陶

動靜之間彰顯彭州山水之美

本次非遺節分會場,彭州力推天府文化主題,以文旅融合為主線,以特色小鎮為載體,以非遺產品和互動體驗活動為媒介,創新推出「彭州非遺之旅」三條精品線路,在「六山一水三分壩」自然格局中,透過文創產品和創意活動,處處彰顯彭州立體山水畫卷之美。

彭州宣傳文化戰線認真踐行「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精神,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在主會場——海窩子川劇小鎮,精心推出「非遺之旅,彭州有戲」主題演出,川劇、曲藝、本土節目融合創新,專業演員、群眾演員輪番上場,充分展現了非遺文化專業性、傳承性、互動性效果。同時,在川劇小鎮古街道組織開展「非遺沉浸秀·大巡遊」,在節點小舞台上開闢了4個「湔江畫夢小劇場」,在主街道上舉辦「鄉村美食和非遺集市」,展銷九尺板鴨、軍屯鍋魁、天彭肥灑等地方特色美食以及白瓷、桂陶、風箏等非遺產品。市民遊客還可選取戲曲服飾,來一場「中國風」的「角色扮演」並拍照留念。

在分會場——軍樂白瓷鍋魁小鎮、桂花土陶小鎮,主辦方不僅舉辦了「白瓷、漢陶、鍋魁、龍窯」系列體驗活動,而且非遺傳承人對話交流活動、線上線下非遺產品營銷推介活動,以非遺節促進特色小鎮的知名度的提升。

文創、旅遊、鄉村

「非遺+」 創享人民美好生活

彭州,是古蜀國建都立國的核心區域,素有「天府金彭,蜀漢名區」的美譽。有73個不同層級的非遺項目得到很好保護和傳承,先後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川劇)、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曲藝名城、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陶藝)、四川省風箏之鄉、四川省鄉村旅遊強縣、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在前期預熱宣傳中,「非遺之旅,彭州有戲」已成為網絡熱搜,吸引了不少中央省市網絡媒體的關注和推介。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領銜的10家央級媒體採訪團,將從10月18日到10月19日,分別到軍屯、新興、桂花等三個特色小鎮,對彭州非遺節系列活動、川劇白瓷鍋魁土陶非遺項目及傳承人進行宣傳採訪。中央省市權威媒體的關注,新媒體和自媒體平台的創意推介,四川省大學生校園戲劇展演季「環境戲劇」單元24個戲劇表演的助陣,掀起了彭州全域非遺熱潮。

彭州借勢借力創新「非遺+」模式,融合文創、旅遊、戲劇、美食、鄉村振興等元素,將非遺節從新興、軍屯、桂花三個特色小鎮延伸,擴展至10個鎮(街道)若干社區。特別是川劇「圍鼓坐唱」、竹雕根雕手工技藝展示體驗、剪紙大師走進社區、陶藝體驗、民俗文化隊伍綠道巡遊等活動,不僅讓各地遊客在彭州領略非遺文化的藝術魅力,更讓廣大市民在家門口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精神力量。

通過非遺節彭州分會場系列活動的舉辦,讓人們在品味非遺節目表演的同時,品嘗了彭州美味,欣賞了彭州風光。新興鎮政府一鎮幹部頗有感慨的說:「人們在活動中豐富了文化生活,陶冶了藝術情操。遊客多了,人氣旺了,農家樂和民宿的收入增加了,鄉村振興的目標也就不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a453m0BMH2_cNUgot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