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家是兩個人的幸福來源,不是一個人的孤獨之所
文|禾田飛歌 圖|《我們都要好好的》劇照
有人說,絕大部分中國女人的一生要經歷四種不幸: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歸根結底,就是男人在家庭生活中不作為造成的。
去年有一則新聞,挺讓人心酸和氣憤的。
一位38歲的媽媽在家獨自帶娃時,突發心梗死去。三天後,才被人發現。
可氣的是妻子死亡的消息,她的丈夫卻是從親戚之口得知的。
他是有多忽視這個家、忽視這個妻子和孩子,才會如此後知後覺!
據說,這位媽媽平時就有心梗的問題,家裡人是知道的。她是一邊吃藥,一邊帶娃。
單身帶娃的媽媽都知道,一人帶娃有多累,何況一個患有如此兇險病症的媽媽。
從早上睜眼,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夠讓人操心;再遇上孩子又哭又鬧,媽媽就沒有白天黑夜了。
身體很累、休息不好、心情不好,身邊沒有人可以幫一把、說說話,那種孤獨無助的感覺深入四肢百骸、刻骨銘心。
本該共同承擔的責任,一個人一肩挑了。丈夫、父親角色的缺失,讓女人的婚後生活就成了一場災難。
而男人卻會說女人矯情女人作。
他們以為自己在外面打拚,女人不過是做做家務帶帶娃,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卻不知道每天買菜做飯有多枯燥,每天夜裡為孩子喂奶換尿布有多辛苦,每天掃地擦桌子洗衣服有多單調,每天囿於家庭和家務之間、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女人有多崩潰。
兩個的婚姻過成了一個人的戰場。
前段時間,一位丈夫為了體驗妻子的「作」,嘗試做一天家庭主夫。
他天不亮起床為家人做飯、打掃衛生,忙得團團轉,等著家人回家後肯定他的成績。
結果卻是,忙了一天腰酸背痛的他並沒有得到想要的誇獎,卻被質疑地掃了嗎、桌子擦了嗎、怎麼和昨天一樣啊,今天的菜不對胃口。
丈夫瞬間崩潰。這些話也是平時他對妻子說過的。
他這才知道他的妻子每天在他的責難下,內心有多孤獨和痛苦。滿眼都是需要自己照顧的人,唯獨沒有人對自己表示一下關心。
心理學家武志紅有一本書叫《巨嬰國》,他發現,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相關,那就是大多數成年人的心理水平依然是一個嬰兒。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男人在婚姻中仍把自己當成一個嬰兒,讓妻子繼續延續母親的角色。
女人經過婚姻被逼成長,而男人經過婚姻回歸巨嬰。
這是因為當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全家人的關心只朝向一個方向,所有事情都有人做,所有困難都有人擋。即使長大成人,卻依然被家裡人看作是寶寶。
同樣是家裡的寶貝,為什麼女生在婚姻中要比男生成長得快呢?
一方面是通過自己媽媽的耳濡目染,另一方面,女生比男生要早一步進入育兒狀態,比爸爸提前了十個月。
明白了男女進入婚姻狀態的不同,就可以嘗試著從源頭去杜絕喪偶式婚姻。
一、擇偶時小心媽寶男,留意對方父母的相處模式
這是一種預防措施。
在談戀愛的時候,要小心選擇。從各個方面去考察男生人品好不好、是否有責任感、是否有擔當。
重點考察對方父母如何相處。因為孩子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如果對方母親就是喪偶式婚姻的受害者,那麼婚後對方就有很大可能缺席你們的婚姻。
同時你要明了你選擇的這個人有什麼缺點,想像一下以後共同生活中,這個缺點你是否能夠接受。
二、事先定規則提要求
結婚時,我們都對對方做出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為了兌現這個承諾,我們都應該為婚姻、為對方作出一些讓步。
事先定個規則提個要求,目的是為了讓婚姻持久幸福。
因為婚姻就是平淡的日子天天過,單調的事情重複做,沒有那麼多的浪漫可言。戀愛的高燒退去之後,應該冷靜地對以後的婚姻生活有個規劃,很多事情,「先說斷,後不亂」。遇到問題可以協商,不能由一個人去扛。分工協作,相互配合。
三、女人,有時要狠點心
很多育兒類文章,都會提到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子女的教育,誇讚他貴為總統,日理萬機,卻從不缺席女兒的家長會,再忙也要回家吃晚飯。
其實夫人米歇爾也曾遭遇過喪偶式婚姻。
但她沒有妥協,而是狠了狠心。每天清晨4點半起床去了健身房。女兒交給了家裡的歐巴馬。等到女兒吃過歐巴馬做過的早餐後才回家。
當一天天早餐做好後,歐巴馬作為父親的責任感也培養出來了。
現在兩人對家務的處理都是有流程的,需要兩人共同去完成。比如,歐巴馬有時會洗衣服,而洗好的衣服摺疊的事則由米歇爾來做。
有的中國媽媽總是操心太多,總擔心孩子受委屈,那個豬隊員讓幹啥啥不會。其實,你不鍛鍊他,他怎麼會呢?狠下心來吧,那是他的事情,那是他的孩子,他不會不管的。
四、學會讚美和誇獎
《幸福的婚姻》里就說了:喜愛和讚美是婚姻的保鮮劑。
看看蔡少芬是怎麼對張晉的,讚美誇獎不離口,完全一個炫夫狂魔。不管是在什麼場合,蔡少芬都是張晉的小迷妹。
她曾說:「我經營一段婚姻,如同對待小孩子一樣,你要讓他好,誇他就對了,能夸就夸。」
男人需要被崇拜,女人需要愛。
被蔡少芬誇讚的張晉又表現出什麼樣呢?寵妻狂魔。
人都是喜歡被表揚的,心情愉悅,有說有笑,婚姻自然幸福。
中國女人過於內斂,吝於誇獎,更別說鼓勵和欣賞男人了。
不要對男人做的事挑三揀四,也不要有挑剔的完美情結,做的方式、做得怎麼樣真的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他願意去做,多誇誇、多鼓勵,他自然會越做越好。
婚姻是兩個人的,婚姻的幸福需要兩個人的付出。
同時,更要換位思考,互相交換一下角色,體會一下另一半的不易;多為對方想想,多發現對方的優點。
當你對喪偶式婚姻失望的時候,不妨也學學米歇爾的做法,讓對方被動參與到家庭生活中,讓一個家成為兩個人的幸福來源,而不是一個人的孤獨之所。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你如何對待「喪偶式」婚姻?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