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難,學費高,是現在家有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體會比較深刻的。公辦幼兒園學費一般一學期幾百或幾千;私立幼兒園一學期幾千幾萬的都有,很多甚至都超過了大學學費,讓80、90後的家長真是感到壓力山大。
首先,從政策上來說,幼兒園屬於學前教育階段,並非強制性的,有沒有讀幼兒園一般來說並不影響讀小學;而小學到初中這九年則屬於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監護人必須送孩子入學。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小學在招生的時候是要看孩子幼兒園就讀情況的,這個時候會影響到學校對孩子的選擇。簡單點說就是:孩子能上小學,但是上哪所小學會有影響。
對日本人來說,幼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日本的幼兒教育,讓人可敬又可怕。
首先,日本沒有學區房,主要還是就近原則,小學、初中也都是就近入學。日本是按住址劃分學區,根據學區上學的。沒有所謂的學區房,大家該住哪住哪,這點也減輕了不少的壓力。
日本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小朋友的生活能力,包括穿鞋子、整理東西、洗手、拿筷子吃飯、上廁所、打招呼、說謝謝和對不起。這些基本素質的培養,是日本幼兒教育最看重的地方。
我們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每次都是以獎勵小紅花的方式表揚大家,從來沒有嚴肅的說過任何一個小朋友,就因為怕傷我們的自尊心。這種教育方式無疑會削弱孩子們的抗壓能力。而對於日本老師和父母而言,他們教育孩子始終秉持著"3+2原則",就是好比孩子做對了5件事,但是你只能表揚他3件,另外2件,你要提出批評,指出其不足。
所以,大家可以儘量讓自己家的小朋友上幼兒園,重要的是鍛鍊他們獨立生存的能力,以及學習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