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合理節稅」和「偷稅漏稅」: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合理節稅並不是偷稅漏稅,它是在合法的範圍內減輕稅收壓力,避免因為稅務知識的盲點,而導致企業多繳稅。所以,企業有必要了解合理節稅的基本知識。
一、8個實用合理節稅方法
1、換成「洋」企業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傾斜政策,因此由內資企業向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等經營模式過渡,不失為一種獲取享受更多減稅、免稅或緩稅的好辦法。
2、註冊到「寶地」
凡是在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以及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中小企業在選擇投資地點時,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以上特定區域從事投資和生產經營,從而享有更多的稅收優惠。
3、進入特殊行業
比如對服務業的免稅規定:託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服務,免繳增值稅。
婚姻介紹、殯葬服務,免繳增值稅。
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繳增值稅。
安置四殘人員占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業,其經營屬於增值稅服務業稅目範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免繳增值稅。
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繳增值稅。
4、做管理費用文章
企業可提高壞帳準備的提取比率,壞帳準備金是要進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就可以少交所得稅。
企業可以儘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另外,採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最終也會影響到所得稅額。
5、用而不「費」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應考慮到如何對經營中所耗水、電、燃料費等進行分攤,家人生活費用、交通費用及各類雜支是否列入產品成本。
6、合理提高職工福利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範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進行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
7、從銷售下手
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儘可能的延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例如某汽車銷售公司,當月賣掉100台汽車,收入2000萬左右,按13%的銷項稅,要交300多萬的稅款,但該企業馬上將下月進貨稅票提至本月抵扣。由於貨幣的時間價值,延遲納稅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稅效果。
8、利用「核定徵收」註冊合夥個獨
《國務院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徵收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發〔2000〕16號)規定,為公平稅負,支持和鼓勵個人投資興辦企業,自2000年1月1日起,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停止徵收企業所得稅,其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因個人獨資企業依法不徵收企業所得稅,只存在增值稅和個稅,個稅按照當地稅優政策,服務業按照0.5%-3.5%,建築業按照0.35%-2.45%,商貿類按照0.25%-1.75%。在繳納以上稅費之後,個人獨資企業帳戶中的款項即可自由支配。
二、會計核算中怎樣規避稅務風險?
我們在對一些公司進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時,發現很多公司存在一些共性的會計核算不規範,潛在稅務風險較大的問題,在此進行分析列示,希望引起貴公司關注,並盡力規範會計核算,規避稅務風險。
1、公司出資購買房屋、汽車,權利人卻寫成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
2、帳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帳款或其他應收款;
3、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混雜在一起不能劃分清楚;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上述事項視同為股東從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相關費用不得計入公司成本費用,從而給公司帶來額外的稅負;
4、外資企業仍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應付福利費,且年末帳面保留餘額;
5、未成立工會組織的,仍按工資總額一定比例計提工會經費,支出時也未取得工會組織開具的專用單據;
6、不按《計稅標準》規定的標準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又未做納稅調整,有的公司存在跨納稅年度補提折舊(根據相關稅法的規定成本費用不得跨期列支);
7、生產性企業在計算成品成本、生產成本時,記帳憑證後未附料、工、費耗用清單,無計算依據;
8、計算產品(商品)銷售成本時,未附銷售成本計算表;
9、在以現金方式支付員工工資時,無員工簽領確認的工資單,工資單與用工合同、社保清單三者均不能有效銜接;
三、節稅小招式
(一)模擬評稅試一試
稅務機關實行納稅評估,企業應該按稅務機關的評稅方法自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做好應對準備。下面以增值稅為例說明。
稅務機關對增值稅從四個方面進行評估。
稅負率:將稅負率與預警值對比。
增加值稅負率:用(工資+利潤+折舊+稅金)*增值稅稅率,將得到的結果與企業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對比,以發現是否少繳增值稅。
進項控制額:企業進項最大抵扣額=(銷售成本+存貨本年增加+應付本年減少)*主要進貨的稅率+運費*6%,如果企業抵扣大於上述值,暗示可能進項有問題。
投入產出率:用投入原料除以材料消耗定額,測算處可以生產的成品,對算出企業收入,並與報表對比。
企業運用以上指標分析,如果發現異常,就應及時分析原因。
(二)存款少可遲繳稅
企業申報以後就應該及時繳稅,但如果由於存款少可以申請遲繳。存款少到什麼情況可以遲繳稅?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足以支付當期工資,或者支付工資以後不足以支付應交稅金。
注意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包括企業不能支付的公積金存款,國家指定用途的存款,各項專用存款。
當期工資是企業根據工資制度計算出的應付工資。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企業應及時申請,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的手續。
(三)沒有生意也申報
企業納稅申報是一項義務,不論企業是否有稅要交。企業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稅款要繳納。
例如:企業處於籌建期間;企業處於免稅期間;
企業處於清算期間;
清算還沒有結束;
企業由於經營不理想,沒有納稅收入或者收益。
這些情況下,企業可能沒有稅款要繳納,但都要按時納稅申報,沒有應納稅稅款的申報就是所謂的零申報。
零申報只是一個簡單的程序。一項簡單的手續,如果不辦理,稅務機關可以每次處以罰款2000元。
(四)看損耗是否正常
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各種損耗,投進的原料一部分損耗了,一部分形成產品。在增值稅里,正常損耗的進項可以抵扣,非正常損失的進項不能抵扣,要轉出。因此,正常劃分正常損耗和非正常損耗對企業納稅非常重要。
一家化工廠,因為天氣炎熱,原料揮發了一部分,盤點造成損失。稅務管理員認為是自然災害造成,屬於非正常損失。這也是一宗冤案。天氣炎熱還沒有達到自然災害的程度,怎麼能說是非正常損失?對稅務規定不熟悉的人又會付出代價。
(五)適用稅率看進項
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使用9%稅率。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9%。但有一家印刷公司,也銷售圖書,也是一般納稅人,稅務人員要求該公司按13%納稅。稅務機關有什麼依據?稅務人員解釋:該公司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3%,如果該公司適用13%的稅率,那不成了繳9%抵扣13%?那稅務上怎麼平衡?
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於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則就會聽得糊塗,納稅也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