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圖卡
自從五角大樓將「大國競爭」作為其主要目標後,美軍各軍種就開始了漫長又混亂的轉型。如何應對中國這個對手,成為美軍、智庫和專家們絞盡腦汁需要思考的問題,最近美國海軍陸戰隊就陷入了一場「內部爭吵」,原因就在於陸戰隊最新的轉型方案讓不少人很不滿意。
據參考消息6月4日援引美國軍事網站的報道稱,美國海軍陸戰隊戰鬥發展司令部不久前發布的一項重組陸戰隊計劃遭到了猛烈的批評,這項計劃據稱是以應對未來十年可能發生的戰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取消了坦克等重型裝甲部隊,極大壓縮炮兵、航空兵規模,並且大量配置輕型裝甲車輛,以增加陸戰隊的機動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海軍陸戰隊在公布這個計劃的時候,說的非常清晰,就是專門針對解放軍日益強大的彈藥投送能力。這個邏輯非常清楚,陸戰隊認為解放軍的彈藥投送能力已經能夠跟美軍處於同一數量級,在這種情況下,重型裝備由於缺乏機動性,很容易被對方火力覆蓋,因此需要具備快打快撤的能力。
但是批評者認為,陸戰隊已經變成了一個「鎖定中國」的針對性部隊,然而將目光盯死在某一個地區的軍事行動是錯誤的。由於缺乏重型裝備,陸戰隊將前所未有的依賴于海軍的火力支援,這將削弱陸戰隊作為單一軍種的獨立性。
美國軍隊絞盡腦汁,針對中國提出一個又一個「新思維」,某種程度上看,也是美國「無所適從」的一種表現。美國軍隊的作戰思維是二戰後通過一系列局部戰爭的經驗進行改良和完善而來,但美國這些戰爭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手的裝備技術水平都要比美軍差,因此美軍的作戰體系注重高效率地碾壓對方,然而面對一個沒有明顯代差的對手,美軍顯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事實上,美軍這些戰略和改變都是毫無意義的。中國在無人化和智能化領域和美國不相伯仲,信息化和機械化幾乎就是並駕齊驅;美國這些規劃,解放軍很快就能模擬出來,並且找到破解之道。
美軍最好的戰略其實就是離遠點,讓解放軍夠不著;但美軍的矛盾在於,既想能遏制和打敗中國,又想不死人或者少死人。這怎麼可能呢?當年在朝鮮,志願軍裝備落後那麼多,照樣把美軍打的吐血,現在解放軍的裝備早就已經今非昔比,美軍還想在解放軍面前像在伊拉克、敘利亞那樣如入無人之境,簡直就是在做夢。
就在前幾個月的「全民抗疫」中,中國又一次變相展示了自己的戰爭潛力,又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不可與之為敵」的國家。美軍如今如此輾轉反側,還是趁早習慣為好,因為不管他們提出怎樣的新方法,都已經無法改變對解放軍束手無策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