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歡喜》才知道,女人不是只有結婚生孩子這一條路可以走

2019-08-29     通仙兒

最近在追電視劇《小歡喜》,三個家庭的高考故事,有不少網友說這部劇演得特別真實,貼近生活。

看到劇中的董文潔、宋倩、劉靜,就看到了很多中國女人與孩子之間的無解生活。

身為職場女性的董文潔,在職場中被降職,變成昔日助理的助理,加之老公失業,兒子方一凡也恨鐵不成鋼,面臨著來自家庭和職場的雙重壓力。

作為單親媽媽的宋倩,把本應該對愛人的愛,變成對自己女兒英子的掌控欲和依戀。那句「媽媽的生活中只有你」、「媽媽都是為了你活」,讓人喘不過氣,讓人無法反駁。

而劉靜,可以說是劇中最完美的一個女人。每個人都渴望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哪怕孩子也是。她一直用溫柔的力量,溫暖著孩子。

看到劇中這三位媽媽對孩子的養育,真真切切感受到她們所付出的經歷和耐心。

試想丈夫、親人如果沒有給她們足夠的包容、支持與鼓勵,身為人母的她們,一個人如何去承受這生活的重擔?

劇情很美好,可現實是,談戀愛是一回事,結婚是一回事,生孩子又是另一回事。

很多人都說結婚、生孩子有多好多好,可是卻沒有人告訴我們生一個孩子和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扛起多麼大的責任,需要付出多少有可能無法承受的東西。

為什麼大家還都要結婚生孩子?

我跟我媽說,我可以結婚但是不想生孩子,我媽就開始教育我,你可以不結婚,但沒有一個孩子,就是不完整的人生,而且有了孩子,還可以照顧我,給我養老。

所以生育對父母究竟意味著什麼?養兒防老。

我反駁道,為了給自己養老而去生孩子,是不是太自私了。這個世界已經這麼難了,還要讓孩子和我一樣一出生就受苦嗎?

生養一個孩子,起碼是在自己和對方完全成熟的時候,經濟基礎也完全可以,雙方都有這個共同的責任意識。可是這也很難啊,天時地利人和,還有緣分。

「生與不生,因何而生」,這是擺在女性與孩子之間的無解問題。

生育後的女性,可以說是開啟了人生的又一個新階段。

首先要先面對的是生產問題,比如帶來的就是生理上的病痛,10級分娩痛感、分娩併發症,風險、痛苦與死亡,從懷孕到生產無不圍繞著女性。

剛剛經歷完生產的疼痛,身體還沒完全恢復,面對生育早期的睡眠剝奪,這一時期丈夫如果不體諒、不給力,很大程度上會造成新手媽媽的情緒不穩定,就容易出現產後抑鬱症。

她們容易迷失自己,也會不時貶低自己,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在綜藝《新生日記》中,李艾談產後抑鬱,就說有一位認識的女演員曾經打算把孩子丟棄在公園,心裡想,「這樣我的人生是不是就可以重來」,而後想起這件事後悔萬分。

有人說,年輕媽媽和嬰幼兒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搭配,就像是沒有人生經驗的弱女子在養育一頭猛獸。

因此,生育後如果你面對的是喪偶式育兒,又該怎麼辦?

小晴是一名法官,而她的老公是一家普通公司的職員。在小晴眼裡,老公現在就是一個大騙子。

在小晴生孩子之前,早就和老公說工作對自己的重要性,老公當時卻用「夫妻共同育兒,共同分擔家務」這種話騙她生下孩子。

更讓人生氣的是,有一次小晴要接一個比較大的公審沒辦法準時下班,就讓老公去接孩子。

回到家後,老公就開始抱怨自己工作辛苦,小晴為什麼不辭職還要自己共同育兒。

小晴就說,「當初我們不是說好了嗎?」

他回答,「因為我不這麼說,你就不生孩子啊」。

歸根結底,男人認為,「只有家務、帶孩子、工作都兼顧的超級女強人才能和自己共同養家」。

我也聽過身邊不少有孩子的女性心聲,現在人恐婚恐育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覺得自己都養不起了,更別說帶孩子。

有了孩子後,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還要管孩子的學習,重心只有孩子、工作,卻沒有了自己。

寫下這些文字並不是想加重女性對未來婚姻生活的恐懼,而是我覺得能夠了解這些才是讓你的人生有更多選擇。

沒有誰規定女性的使命是傳宗接代,也不要為了養兒防老這種荒謬的理由去生孩子。

每個人都不必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小孩,除非你是真的很愛小孩,你可以隨著自己的心去做選擇。

正如紀錄片《人間世》中談到的,女性有生育權,生孩子是權利,不是義務。

還想說的是,作為她的丈夫、她的家人,甚至作為陌生人,是不是應該重新定義,她也是一個需要被疼愛的女孩子。

-END-

文|十橙

美工| 婭霓

圖|來自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PbV4WwBJleJMoPMgD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