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教授精鍊而又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一個年輕管理者需要做的基本修煉,可供剛剛擔任管理崗位的經理們學習體會,也可為高層領導輔導下屬時參考借鑑。
其實這個話題有一點不好回答,為什麼說不好回答呢?因為人人都要成為管理者,不管他有沒有這個素質。
只要他在社會上有一個角色,他就得承擔責任,一旦承擔責任,就涉及到管理了。所謂管理,在某種程度下要取得結果的,你承擔這個責任,你就需要取得結果。
我們怎麼能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具有管理者素質的人?
總體上來講,有 3 個維度。
第一,他對責任、對目標承諾的能力。
第二,他能不能發現別人的優點。
第三,他自己的耐受壓力能力和他的思維方式,也就是他個人的基本素質。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基本上從這 3 個維度來看就可以了。
「那我們再延伸一下,如果說他已經成為一個管理者了,從剛剛這個角度來說,他該怎樣修煉這幾方面的能力?還有沒有一些更具體的能力,需要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斷修煉?」
如果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還要分層。
高級管理者承擔的東西和責任都特別的大,可能對他的訓練要求會不太一樣。
基層的管理者,以下幾點會比較重要:
第一項, 計劃管理能力。
這一項是比較重要的能力,因為「計劃」就是解決你每一個目標怎麼去匹配資源、怎麼去安排動作、怎麼能讓大家不要離散到離這個目標很遠的地方去的問題。
第二項,溝通,他要能把意思講清楚。
第三項,也是比較重要的,我們稱之為複雜問題簡單化。
這一項對於基層管理者,沒有像前面那兩個要求那麼高。
其實溝通能力最核心的應該是,你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說話,不要去專注於你的目的。
舉個例子,我們進電梯,電梯為什麼一定要放面鏡子?
我測試過很多人,有些女孩子會說,為了整理頭髮、補補妝;
男生很多會說因為空間狹窄,這樣可以讓空間變大;
還有人說這是解決鬱悶空間的孤單問題,可以讓你的眼睛有地方放,你可以通過鏡子看別人。
但是真實的原因是,所有的電梯都要解決一個坐輪椅的人進來之後,輪椅調不過來的問題。
鏡子實際是為了反射身後的按鈕,比如他希望你幫我按 6 樓,但是他必須要能看到 6 樓到了,該下來了。
其實鏡子是拿來做這個的。
這個例子就是說:其實我們在溝通當中,最直覺上的錯誤就是先入為主的概念,你會設定立場和答案,恰恰是這一點導致你沒有辦法傾聽、沒有辦法去知道別人想什麼,那你的溝通是不太可能有效的。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特別需要大家去表達,你就儘可能的傾聽不同人的說法。
單就電梯這個例子,你至少心裡知道,噢,原來一件事情實際上至少是有四種答案的。
第一,你要學會傾聽,而且是不要帶自己的先入概念來傾聽。
第二,你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問題。
如果你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問題,那你就不要過多的去談自己的目的。
在這裡我也講一個故事,甲乙修禪的故事,這個故事對我自己影響很大。
甲和乙去修禪,兩個人都是煙鬼,50 天下來受不了,兩人就約定去問師傅能不能吸煙。 甲進去問完之後,師傅打了他 50 大板,肯定是不能,乙進去之後出來就吸煙了。甲就奇怪說是不是師傅偏心,就問他。
乙說:「你是怎麼問師傅的?」
甲說:「我去問師傅說,修禪的時候可不可以吸煙?」
師傅說:「你已經在修禪了,為什麼你的心還想吸煙呢?」
於是就挨打了。
乙很聰明,說,「師傅,我吸煙的時候可不可以修禪呢?」
師傅說:「當然可以了,任何時間都應該修禪」。
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溝通角度。
溝通的時候,你的目的不重要,理解別人的立場才重要。
當你理解別人的立場之後,你就很容易和他達成共識,如果你只是強壓你的目的給他,就很難達成共識了。
當然,語言的表達也很重要,你得用人家能夠聽得懂的語言。
比如對企業來講,他會說「我活下去最重要」,這就是企業的語言,而我們學術的語言叫「可持續性最重要」,這其實講的是同一件事情。
你要面對的聽眾不同,你就需要調整這個語境。
「現在這個環境下,人和組織的關係正在越來越鬆散,新的年輕管理者這個時候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不只是年輕的管理者,所有管理者都得面對。
雖然現在組織很分散,人跟組織的關係好像變得更加動態,但你也會發現,平台的力量越來越強。
為什麼平台的力量越來越強?因為現在實際上是一個影響力經濟的時代,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影響力來組織各種資源,這個影響力個體是做不到的。
組織之所以強大,就在於它有一些能力是個體不能具備的。
如果個體完全能具備,就不存在組織這種形態了,而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附於組織這個概念的。
所以表面上看是更鬆散了,但實際上平台的影響力會更大,只不過這個平台也是一個非常快的被疊代的過程。
一個組織想保證它的影響力比以前要難,但是,個體想完全靠自己更難。
按照這個邏輯來看,作為管理者要接受這樣幾個事情:
因為只有這個東西才能夠吸引更多人。如果他站在組織的另外一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他想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還是要考慮一個有競爭力、有影響力平台,而不是太相信他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學會管團隊,你就要知道團隊的特點,團隊的特點基本上就是:人數不多,能力互補,不希望有層級和結構。
團隊是不希望有層級和結構的,這就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在團隊裡面,而不喜歡在組織里,所以團隊人不能多,人多就必須得有結構。
如果你知道團隊這些特點,你就知道新晉的管理者他要做什麼了。
即使你這些東西都搞定了,如果不合規還是不行,所以對他的要求就比較高了,要有規章制度,要按章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