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成功服役的F-15,誕生至今已經接近了半世紀了。從誕生至今,它註定不平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世界重型空優戰鬥機的研發。F-15的主設計師在當年面對媒體時還曾經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沒有1克的重量用來對地攻擊」!
顯然,如今的F-15已經違背了「全空優」的初衷漸行漸遠了。曾經的F-15確確實實以爭奪空中優勢作戰為主,但在美軍逐步退役戰鬥轟炸機之後,F-15甚至開始加裝保形油箱、兼容對地打擊飛彈的火控系統,並將對地打擊列為主要任務之一。不過幸好F-15本身就是雙發重型戰鬥機平台,改裝空間極大,這樣做也符合了時代潮流。
在F-22A服役之後,F-15的位置悄然從主力向輔助偏移。從1989年開始,F-15E進入現役,但翌年美軍便不在本土保留裝備F-15的一線中隊。為數不多的F-15E已經成了與F-22A搭配作戰的輔助機種,波音也將F-15的後續研發善後工作重心由面向美國空軍轉變成了面向市場,卡達空軍的F-15QA就是這一例子。
不同於以往外國空軍只能跟在美國空軍的後面「撿洋撈」,如今的F-15已經成了「個性化定製產品」:新加坡空軍裝備的F-15SG便是定製版,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15J也有了相應的自定義升級包。就拿前幾天試飛的卡達F-15QA來說,儘管是在F-15SG的基礎上改進,但絲毫不差錢的卡達空軍要求更換最大加力推力達到13噸的F-110-GE-129渦扇發動機、AN/APG-63(V)3型AESA雷達和最新的電子戰系統、光電對抗套件甚至是摻雜有F-35「全螢幕化」座艙的技術等等,因此其成本再度飆升。
不光在軟體上動刀子,在硬體上也有操作:增加了一對掛點,並能通過這對掛點攜帶復合掛架。在全空優狀態下,F-15QA可以在腹部4個掛架、兩翼4個復合掛架中掛載多達16枚AIM-120D!在全新AESA雷達和火控系統的指引下可以同時引導12枚AIM-120對敵方目標進行攻擊!F-15QA可能還更換了全新的數據鏈系統,那麼在美軍預警機的指引下F-15QA能夠通過數據鏈,在幾分鐘內將這十多枚AIM-120空空飛彈傾瀉而出......
同時,F-15QA保留了對地打擊套件,這讓它可以在攜帶8發AIM-120D的情況下攜帶4枚2000磅級JDAM航彈,或是28枚小直徑炸彈。在不考慮機身壽命損耗、高烈度對抗的條件下,F-15QA還能在攜帶16枚AIM-120D的基礎上再增加8枚......總體來說,F-15QA幾乎成了目前載彈量(13噸)最大的戰鬥機。
在F-15QA的基礎上,波音還將進一步研發供美國空軍使用的F-15EX「先進鷹」,以替換美國空軍現役的一些F-15C/D和F-15E,總數將近150架。儘管這個訂單還不算很大,但這對於如今的波音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波音737Max這樣的民航客機後續完善工作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幾乎停滯,波音目前只能借軍用領域恢復元氣。
卡達空軍目前計劃採購36架,而購機單價便達到了1.7億美元,這個數字甚至比美國空軍自行採購的F-35A要貴9000萬美元(F-35A目前採購單價僅有8000萬美元)。再算上飛行員的培訓費用、卡達空軍採購的武器裝備和後勤服務,這批F-15的總售價就高達120億美元,平均每架F-15QA要分攤3.3億美元!不管怎麼說,卡達「縣大隊」不缺這點錢。除開這36架F-15QA以外,卡達還差不多在同時期購買了「陣風」等先進戰鬥機,並預計在5-7年內交付完畢。短時間內利用大量的資金建成一支裝備精良的戰術空軍,這只能是中東「狗大戶」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