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症患者怎麼救?商報記者連線首批援鄂的浙江醫療隊專家

2020-02-07     每日商報

「戰疫」嚴峻,牽動人心

舉國馳援,同舟共濟

在全國68支醫療隊8130名醫療隊員進駐湖北的基礎上

隨著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投用

全國再增加2000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

加上當地的醫護人員

所有穿著白色防護服的天使們

成為當下社會最美麗的風景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不是一座城、一群人的戰鬥

背後是整個中國

這段日子以來,一線醫護人員的艱辛「震撼」著全國人民。他們冒著風險,超長時間「待機」工作;他們居無定所,食不定時;他們穿著沉重的防護服,汗濕了一身又一身;他們的臉上是長時間佩戴口罩的深深勒痕……

隨著醫療力量的加強,隨著疫情防控的深入,希望醫護人員的工作和生活能夠儘快步入正軌。只有你們越健康,才越有力量戰勝病毒!也只有你們在前線越輕鬆,後方的家人和同事們才能越放心。

每日商報記者今日連線了首批馳援武漢的浙江緊急醫療隊成員之一、負責危重病人的浙江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楊向紅主任醫師,她帶領團隊對口支援的是武漢四院(普愛醫院古田院區)。

1月25日,首批浙江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出征武漢,141名隊員告別親友,出征前線。其中,有7名隊員來自浙江省人民醫院,包括5名醫護、2名後勤保障工作人員。

「今天是星期幾啊?都記不清日子了」

記者:進入武漢四院多久了?

楊向紅主任:進入醫院大概一個多星期了吧,不過今天是星期幾啊?哈哈哈,都記不清日子了。每天上班開始忙碌到下班,幾乎忘記了時間。雖然很忙很累,但真的很充實。

記者:過去這些天,醫療隊在那邊的工作情況怎麼樣?

楊向紅主任:最初我負責危重病人,現在我們負責整個20樓病房的所有病人的救治和管理。有重症也有輕症的。有30餘張床位,都住滿了。

我們已慢慢適應了環境,工作流程也熟悉了。其實說來說去,還是治病救人,在哪裡工作,醫生的本職不變。

記者:每天的工作量怎麼樣?多久換崗一次呢?

楊向紅主任:醫生是在隔離區與安全區切換狀態,到隔離區查房、採樣,出病房做醫囑等。大概兩三個小時換一次防護服,護士四個小時一班。

「每天體驗不同防護服的桑拿效果」

記者:每天穿著防護服,身體還吃得消吧?

楊向紅主任:防護服應該是最讓醫生難受的裝備了吧!不過總要堅持,為了自身安全,也為了大家的安全。唯一不適應的就是,要去體驗不同防護服的「桑拿」效果(哈哈,大笑聲)!

現在用的防護服都是社會各界捐贈的,來自不同的生產廠家,各式各樣的都有,很多我們以前沒見過。印象深刻的是一款黃色的,那叫一個悶,很快就大汗淋漓。

記者:穿上能堅持多久?

楊向紅主任:半個小時幾乎濕透了。這個桑拿效果最好了!不過說明它的防護效果好。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我們都是有什麼穿什麼,這種情況已經很好了。

圖來自網絡

還有就是消毒洗手,一天不知道做多少次,很多人的手上都是小水泡和疙瘩。我們醫院ICU責任組長謝邦好還在群里調侃:都是酒精惹得禍!

圖來自網絡

「希望有空做做瑜伽保證體能」

記者:其他隊員情況怎麼樣?

楊向紅主任:平時穿著防護服,加上工作忙碌,食宿都是分開的,也沒多少交流。我們倒是經常在群里互動,或者釘釘上聊,整體看大家的精神狀態都不錯,保持著出發時的熱情。我們經常相互打氣,交流經驗,就是一家人。

記者:平時用什麼方法解壓?

楊向紅主任:武漢這段時間天氣很好。駐地和醫院的距離就一公里多,路上也沒什麼人,我們經常走路上下班,呼吸下新鮮空氣,還能鍛鍊鍛鍊身體。我還托後勤保障的同事給我買了瑜伽墊,不太累的時候做一下。

不過拿出來的時候不多,大多數時候都累得不想動,但我接下來想堅持做做瑜伽。用我們隊長曹啟峰主任說的話:「免疫力就是戰鬥力!」醫護人員首先要保證體能,才能治療患者。

「武漢同行及武漢市民感動了我們」

記者:有什麼讓你感觸很深的事嗎?

楊向紅主任:感觸最深的還是武漢同行樂觀和忘我的精神,真的很感染人。他們已經持續戰鬥很久了,依舊不下火線。他們中很多人的親戚、朋友、同事都感染了,或者就在住院中。但他們還是保持著專業、理性而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和患者,絲毫不退怯。

我們病房裡住著一個因工作感染的醫生,病情在好轉中。昨天還在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出院,出院後要抓緊回來上班。當然,我告訴他還要居家隔離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讓人很觸動。

記者:生活和醫療物資夠用嗎?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楊向紅主任:目前來說物資情況還比較充足,我們浙江醫療隊這邊的後勤保障還是很好的。

說實話,武漢的企業和市民的一些做法,讓人動容。現在我們的午餐和晚餐是由盒馬鮮生供應的,肯德基也加入到送餐行列,還有必勝客。我聽說17樓的餐食,是附近一個私人小飯店送的。

在這場抗議戰鬥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齊心協力,是決心,是感動。

要說困難的事情,還是有一件的。醫用的專業的防護口罩不是很充足,之前我們的醫生通過個人力量募捐來一些,但後面還是會缺少的。

「最大的願望是早日控制病情可以回家」

記者:當遇到很難搶救的患者或比較危急的情況,有沒有很害怕?有沒有幾個瞬間想過退縮?

楊向紅主任:沒有。沒有覺得怕,更沒有想過退縮。作為重症醫生見慣了各種危急狀況,而且說實話,也沒有時間去想這個問題。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

記者:工作之餘,想的最多的是什麼?

楊向紅主任: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在有限條件下,盡我們最大努力救治病人。今天還專門開了釘釘視頻會議,討論這件事。

想家。每天都會和家裡人視頻,報平安。他們開始很緊張的,每天叮囑無數次,我就是報喜不報憂,現在他們也放鬆了心情。

記者:現在有什麼願望嗎?

楊向紅主任:最大的願望是早日控制病情,早日凱旋。

記者手記

這是商報記者與楊向紅主任的第二次連線,她的語氣一如往常,平和中透著堅定。反覆在強調一件事:和以前沒什麼區別,治病救人而已。治病救人是醫生的本職,卻是此時此刻萬家燈火的希望。其實,每個人都是肉體凡胎,堅守在這場戰「疫」的第一線,不是超脫生死,只是在做他們認為有意義的事。最近流傳一句話: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因為有無數個「楊向紅」,我們也願意相信,愛和希望,永遠比病毒傳播得更快。

就在記者即將發稿時,接到一個消息:楊向紅所在重症病房接到命令,增派10名醫生和20名護士,火線支援協和西院ICU,楊向紅就在其中。祈禱逆行者們,一定要平安!也期待在不久的明天,疫情就可以得到控制,「楊向紅」們早日回家……

每日商報記者 馮雙 通訊員 陳曉華 史俊

值班編輯:章丹丹

每日商報(ID:hzmrs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L4cHXABgx9BqZZIWv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