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城舊事·事件」萊陽城的幾大拐點

2019-10-16     內刊主編

明初大移民

金元時期,山東河北一帶屢經兵禍。元軍進入中原,屠城屠村是其常用的恐怖戰略。以逼迫漢人放棄抵抗。元末,全國各地義軍蜂起,打完了元軍打內戰,龍爭虎鬥,民不聊生,膠東一帶人口幾乎滅絕。戰爭冷卻後的萊陽也是人煙稀少,野狗成群,景象悽慘。明洪武二年(1369)天下初定,朝廷開始從山西等地往山東強行移民。

萊陽人闖關東

百姓的日子經常是貧苦的。我國東北地區深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一直人煙稀少。在最近的數百年里,一有災荒和動亂,山東人成群結夥地跨海去東北討生活,闖關東成為中國歷史上較大的移民運動之一。萊陽的闖關東者也是歷代不絕。

清代以後,闖關東主要有4次大潮。第一次是康熙後期;第二次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國內動亂不止,民不聊生;第三次是在民國初年,同樣是戰亂的原因又形成了闖關東的逃荒大潮;最後一次闖關東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1960年大飢餓和文革期間。

萊海分縣

雍正十三年(1735)河東總督王士俊疏置海陽縣獲准,從此海陽與萊陽分治。海萊分治對萊陽的疆域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民國《萊陽縣誌》形勝篇寫道:「唐宋以還海疆多事,故金設衡村鎮扼水陸之沖,元置桃花寨司東南之鑰,明清備倭東南較重。萊海分縣,形勢一變,東北咽喉重在岔河,海疆門戶移於金口。」、這時的萊陽疆域包括現在的萊陽萊西兩市。

屬於萊陽八景之一的招虎晴嵐(招虎山),也因此劃予海陽, 萊陽八景之盛從此不再為完璧。

繁榮的羊郡市場

相傳三四百年前,西起呂家灘,東至白沙河口,海水深闊,可容巨艦。那時煙台青島、龍口皆未開埠,羊郡港是本地區的主要港口。羊郡市場繁盛,南船北馬。凡平掖棲招之土產,江浙閩廣之舶品,皆以此為集散所。雖自海口淤塞,商場移金家口,猶號稱為萊陽碼頭。當煙台未興土產若油餅、豬、鹽之屬,南方棉紙、竹木、蔗糖之類;山西之鐵鍋,周村之銅貨,博山淄川之煤炭瓷器於焉轉運青島,繼復開港龍口,又辟埠金口。

金口港

金口興起之後,隨即成為南北貨物集散之地,商船穿梭,桅杆林立,山東之大豆、生米(花生)生餅、豬鬃、蠶絲、沙參、水梨等,海外的洋布、白鐵、火柴等,周村的銅貨、博山淄川的煤炭、瓷器,山西的鐵鍋,南方的竹木蔗糖等,大都於此交流。金口的商船通達遼寧、江浙、福廣、塘沽、港澳,甚至日、韓和東南亞。至今仍有日、韓及東南亞的商家對金口港猶能記憶,關心著它的發展。

「金口興,羊郡衰,青島興,金口亡。」金口雖然繁盛一時,但是前後不過百年。十九世紀後期,五龍河口逐漸淤積,南海一帶的港口發展停滯。

(整理:唐風新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JeW0m0BMH2_cNUgx8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