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
(一)提高幹線運輸能力。
加快推進鐵路建設。打造重慶、成都至北部灣出海口大能力鐵路運輸通道,實施一批幹線鐵路擴能改造項目,新建局部支線和聯絡線,暢通能力緊張「卡脖子」路段,形成東、中、西線合理分工、相互補充的鐵路運輸網絡。中線著力提升通道能力,加快貴陽至南寧等新線建設;東線著力加快既有鐵路改造提升,推進渝懷鐵路增建二線等項目建設;西線加強補齊通道短板,建設黃桶至百色等鐵路項目。研究建設雙層貨櫃運輸通道。完善公路運輸網絡。進一步擴大公路網覆蓋面,有效擴大主通道輻射範圍。加快國家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幹線瓶頸路段擴能改造和待貫通路段建設,有序建設一批對通道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和通往港口、口岸的地方高速公路項目。加快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推廣應用,加快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鐵路:加快貴陽至南寧鐵路、敘永至畢節鐵路、渝懷鐵路增建二線、焦柳鐵路懷化至柳州段電氣化改造等項目建設,推進黃桶至百色鐵路建設,改造升級湘桂鐵路南寧至憑祥段、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研究建設黔桂鐵路增建二線、重慶至貴陽鐵路等項目。
公路:加快推進 G69 待貫通路段、G75 渝黔和南寧至欽州段擴能、G5615 墨江至臨滄段、G85 待貫通路段等項目建設;升級 G93重慶至遂寧段等。
(二)加強港口分工協作。
完善廣西北部灣港功能。提升北部灣港在全國沿海港口布局中的地位,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欽州港重點發展貨櫃運輸,防城港港重點發展大宗散貨和冷鏈貨櫃運輸,北海港重點發展國際郵輪、商貿和清潔型物資運輸。發揮海南洋浦港作用。推進海南港口資源整合與分工優化,支持洋浦港吸引國內外貨源,發展國際中轉運輸業務,培育成為區域國際貨櫃樞紐港。創新洋浦港管理體制機制,推進貨櫃、散雜貨板塊公共碼頭資源優化整合,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加強港航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欽州、洋浦等港口建設大型化、專業化、智能化貨櫃泊位,提升貨櫃運輸服務能力;大力推進防城港等港口建設大型化干散貨碼頭,促進干散貨作業向專業化、
綠色化方向發展
有序推進進港航道疏浚整治,改善通航條件。支持湛江港建設和完善功能,發展大宗散貨和冷鏈運輸,推進大型化、專業化干散貨碼頭建設和進港航道疏浚整治。
專用泊位:建設欽州港大欖坪南作業區自動化貨櫃泊位、30萬噸級油碼頭,北海鐵山港東港區及西港區泊位;研究建設防城港港30 萬噸級碼頭、欽州港 20 萬噸級貨櫃碼頭;改造洋浦港貨櫃碼頭。
航道設施:推進洋浦港進港航道等疏浚整治;研究建設欽州港20 萬噸級進港航道、欽州港東航道擴建、防城港港 30 萬噸級進港航道;加快建設湛江港 30 萬噸級進港航道。
(三)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完善運輸場站設施。加強鐵路貨運場站建設,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具有貨櫃辦理能力的鐵路貨運基地,增強鐵路班列始發直達和集零成整的中轉能力。加強公路運輸場站和配套設施建設,增強貨流集散的保障能力。完善提升港口貨運功能,優化堆場布局,推進港口設備升級改造,提升作業效率。推動各種交通設施優化整合,大力發展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提升設施運行效率。完善邊境口岸站、鐵路換裝站及其他交通設施,提高對公路跨境運輸和國際鐵路聯運的保障能力。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統籌交通樞紐與各類園區的空間布局,按照無縫化銜接要求,加強直達港區、重點園區、大型企業的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裝卸場站共用,打造一體化集疏運體系。加強鐵路貨運基地、主要港口集疏運公路建設,提高聯運便捷性、安全性。推進港城融合、協調發展,合理建設重點港口城市繞城公路,減少疏港貨物運輸對城市交通的干擾。
運輸場站:推進重慶團結村貨櫃中心站、重慶魚嘴鐵路貨運站、雲南河口滇越貨場升級改造,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港鐵路貨站、成都龍泉驛鐵路貨站、欽州港東站鐵路貨櫃辦理站、昆明南亞國際陸港物流園區公鐵聯運項目。
集疏運體系:推進南寧—防城港鐵路升級改造和欽州、北海鐵山港區進港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成都鐵路樞紐東南環線建設,建設洋浦港疏港公路二期工程,推進溝通廣西西江至北部灣港的平陸運河研究論證。
(四)加強與周邊國家設施聯通。
加強連接口岸交通建設。對接中南半島鐵路網,加快推進大理至瑞麗、玉溪至磨憨等鐵路建設,實施湘桂線南寧—憑祥鐵路擴能改造,擴大連接口岸鐵路運輸能力。加強通往口岸公路的新建和改造,提高技術等級和通行能力。加強與周邊國家口岸功能銜接,完善口岸相關設施。推動與境外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加強與東協國家合作,做好與瀾滄江—湄公河、中越陸上基礎設施等合作機制銜接,按照東、中、西三個方向,積極做好跨境交通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重點建設中老鐵路,儘快實現設施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