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人群能敞開吃米飯嗎?堅持吃米飯降三高,他的方法值得學習

2020-03-06   崆峒養生匯

米飯作為常見主食,卻因為含有大量澱粉而飽受詬病,特別是三高人群,吃米飯時往往小心翼翼。可米飯真的不適合三高人群吃嗎?還是說大部分人並沒有吃對米飯?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餐桌上從來就離不開米飯,也沒有聽說哪個人的三高是因為吃飯而吃出來的。真正的三高往往是和飲食以及生活習慣有關,比如吃肥膩食物,運動量過少,口味過重,抽煙喝酒等。它們對三高的影響要比米飯更甚,將三高歸結於米飯是不合理的。



有了三高後,毫無疑問是可以吃米飯的。儘管米飯被列為升糖指數高的食物,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偉大的,在有些地區就發明了「撈飯」的方式,將米飯煮到半生不熟的狀態,再將米粒撈出來蒸熟。大米中所存在的澱粉幾乎完全留在了米湯之中,蒸出來的米飯中澱粉含量就少了許多。


科技的發展,也為人們吃米飯提供了保障,降糖電飯煲的發明就為人們吃米飯提供了一個保障,其所利用的原理實際上和「撈飯」相似,在煮飯的過程中將米湯和米飯分離,煮出來的米飯也適合三高人群吃


因此,並不存在米飯不適合三高人群的說法,而是大部分人沒有找到吃米飯的正確方法,四十歲的劉大叔也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 三高人群應該如何吃米飯?他的方法值得很多人去學


劉大叔年輕時受到家鄉飲食習慣的影響特別喜歡吃手抓飯,也就是用羊肉、胡蘿蔔以及其他的蔬菜配合大米烹煮而成,口味非常獨特。35那年查出三高後,家人和朋友卻都勸劉大叔要限制米飯,更不能會吃手抓飯。


可劉大叔偏不信這個邪,他對手抓飯進行了改良。胡蘿蔔等蔬菜依然加入米中烹飪,但將肉類和大米做出了調整:將羊肉換成了雞肉,有時也用鴨肉、魚肉代替,而將原先的大米一分為三,大米、紅豆、燕麥各占1/3。在控制不住想吃手抓飯的情況下,劉大叔就採用這樣的方式烹飪。為了讓米飯做出來更有味道,劉大叔也會加入點調味,沒有明確的數量要求,嘗起來有丁點味道即可。有些時候甚至一個星期連續四五天都這樣吃,每次吃米飯的速度也非常慢,都是細嚼慢咽,單次的攝入量也不多,一小碗左右。就這樣吃了五年多,劉大叔的血糖等並沒有升高,反而有所下降。



歸納起來就一點,劉大叔吃米飯僅僅做到了4個字:雜亂有序。說吃飯雜亂,是因為劉大叔在米飯中既加入了蔬菜,又加入了雞鴨魚肉,還有豆子燕麥等粗糧。說吃的有序,是因為每一種食物的搭配都非常有講究,米飯中加入了胡蘿蔔以及燕麥豆子等粗糧使得其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增加了,便能遲滯糖分在身體中的吸收速度,也豐富了米飯的營養。將羊肉變成了雞鴨魚肉,也是改變了吃紅肉為白肉的方式,這樣就降低了脂肪的攝入,反而有助於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的增加,有助於穩定三高。細嚼慢咽的速度,則讓腸胃有了更多時間消化,減緩了消化負擔,也不會使得血糖快速升高。


通過文章的介紹,希望大家明白,三高人群不是不能吃米飯,而是要講究吃米飯的方式,吃對了也許還能降三高。可以參考劉大叔的方式,蔬菜、粗糧以及肉類均衡搭配,讓米飯「生動」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