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渡口:科技抗疫 硬核力量

2020-03-30   視界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慶市大渡口區依託迪安、中元匯吉、高新興等區內高新企業技術優勢,通過核酸檢測試劑盒、熱成像快速體溫檢測儀器、5G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等研發、投用,為抗擊疫情增添「硬核力量」。同時,為更好地扶持科技型企業,助力疫情防控,大渡口區出台有關政策,相關部門貼心關懷,全力支持和服務大渡口區科技型企業抗疫情、渡難關,保障其平穩運行和創新發展。

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區

兩款核酸試劑盒獲得歐盟CE認證

疫情發生後,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是患者確診的重要依據。而核酸檢測中所需的提取試劑、檢測試劑以及相關自動化核酸提取設備,是疫情防控中必不可少的醫療保障物資。

中元匯吉是一家從事體外診斷試劑及儀器研發、生產、銷售與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是大渡口區生物醫藥產業重點企業之一。疫情期間,該公司加大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提取試劑盒、核酸檢測試劑盒及相關儀器設備研發生產力度,保障疫情物資供應。目前,該公司現有產線已全部恢復正常生產工作,現產能可達試劑240萬人份/日,儀器50台/日。

核酸試劑盒

「我們成功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配合公司前期研發的核酸提取試劑盒,可實現每日1人1機1000人份的檢測。」中元匯吉負責人說。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核酸提取試劑盒兩款產品獲得歐盟CE認證,具備了歐盟市場的准入條件。

歐盟CE認證

與此同時,重慶迪安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研發出等溫PCR檢測系統和3類檢測試劑盒。重慶迪安成為全市首批可以開展新冠病毒肺炎病原學檢測的第三方機構,陸續為全市各區縣完成新冠病毒檢測兩萬餘例,為我市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科學依據。

測溫「黑科技」築起防疫安全線

抗擊疫情,戴口罩、測體溫是人們進出公共場所必做的「兩件大事」。人工測量體溫,不僅需要投入人力,也增加了人員接觸帶來的安全風險。而由大渡口區企業自主研發的5G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小型人體測溫儀等,不僅大幅提升了篩查效率,更重要的是無接觸測溫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熱成像人體測溫儀

「這段時間來菜市場購物都能碰到這個機器人,有它『坐鎮』,充滿了安全感。」據悉,該5G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由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其工作模式是以紅外方式對人流實施快速紅外測溫和告警,測溫人流可達50人/秒,測溫識別率達99.9%,一旦發現市民體溫高於37.3℃即自動告警,篩查效率大幅提升。目前,已在大渡口區商圈、菜市場等重點防控地段陸續「上崗」。

5G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

此外,由海康威視生產的小型人體測溫儀在防疫中也發揮了大作用。據悉,該設備採用紅外熱成像技術,即根據物體熱輻射的特點,通過紅外熱成像設備對人們進行體溫快速篩查,一旦人體溫超出設定的溫度,紅外熱成像設備將告警。

小型人體測溫儀

「與傳統測溫設備相比,人體測溫儀不僅提高了檢測效率,還降低了交叉感染風險。」海康威視有關負責人介紹。疫情期間,我市各交通樞紐站、醫院、銀行等地都廣泛使用了海康威視的手持紅外熱像儀、熱成像人體測溫儀等產品,有效助力相關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暖心扶持政策助力企業加快發展

疫情期間,一方面大渡口區各企業使出「看家本領」積極助力抗疫,另一方面,大渡口區對企業的暖心扶持也沒有間斷。

大渡口區行政服務中心市監局窗口分別為重慶國強南山醫療器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重慶興勝茂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從事防疫物資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提供了「一對一專人輔導」。從對接企業到發放執照,實現「當日受理、當日辦結」,快速發放了電子營業執照,為防疫物資生產項目「提速」。

重慶銀行大渡口支行為保障迪安醫學檢驗中心研發生產資金不斷流,為企業開闢「綠色通道」,僅用三天時間,將迪安3000萬元再貸款金額發放到位。疫情發生以來,大渡口區金融辦引導金融機構加強線上業務服務,加快審批流程,提升貸款服務便捷性和可得性,為大渡口區疫情防控提供金融支撐和風險保障。

重慶銀行大渡口支行為迪安醫學檢驗中心發放貸款

目前,中元匯吉已納入市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和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名單,可申請實際支付利息50%的貼息,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2020年購置的用於生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產品的設備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等優惠政策。

大渡口區還出台了《支持科技創新加快發展科技型企業》《關於優先支持專家人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擔當奉獻的七項措施》等政策,以支持培育科技型企業,壯大科技創新主體,激發科技創新人才鬥志、增強科技企業信心。

(作者: 胡肖藝)

(作者單位: 重慶市大渡口區新聞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