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巧家縣委、縣政府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全縣基層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黨建舉措,提高基層堡壘引領發展的能力,各黨組織結合發展實際和資源優勢,找准自身定位和方向,以產業發展為抓手,堅持「老產業+新理念、新機制、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理念,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促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強化組織引領,發揮領導統籌作用。
巧家縣成立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領導組和巧家縣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縣級項目組,由工作領導組牽頭,縣委組織部、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局、縣扶貧辦、縣供銷社、縣熱區產業發展中心等單位部門協同推進,反覆摸底和深入調研,建立專家工作站,引進一批企業,根據各鄉鎮、各村(社區)氣候、土地等資源特點,實行因村制宜、分類發展。並結合實際制定《巧家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通過找准路子、對症下藥, 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組建經營實體,創新運營管理模式。
為進一步理順村級組織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職能,巧家縣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探索組建經營主體。全縣以集體經濟公司為經營主體,結合當地實際,採取「 黨支部+合作社」「 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卡戶」的方式, 積極創新盤活現有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推進土地經營、發展特色產業和特色經營服務業、發展「 網際網路+」 和中介服務、開展投資業務等經營模式,增加經濟收入。
完善利益聯結,優化收益產生方式。
巧家縣積極探索實現集體經濟收入的新途徑、新辦法,千方百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針對收入渠道單一、增收思路狹窄問題,全縣各級黨組織重點圍繞生豬、肉牛、花椒、核桃、蠶桑、蔬菜、小碗紅糖、林下產業、熱區產業、光伏產業等產業項目,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將全縣投入的產業扶貧資金全部與集體經濟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雙掛聯。針對各鄉鎮範圍內無資源、無資金、無資產的「 三無村」 ,由各鄉鎮在本鄉鎮範圍內進行掛聯調節,採取「 強帶弱」「 富幫窮」 等模式,促進本鄉鎮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規範財務管理,用好集體經濟收益。
巧家縣健全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管理工作機制,嚴格執行「村報、站管、鄉鎮監督、縣調控」 的財務管理制度,使村級資產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監督機制和「自下而上」的報批機制,確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力、監管有效、運轉有序、效益明顯。 同時,制定《巧家縣開展獎勵補助扶貧暨村民積分制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堅持分配與積累並重、服務與發展並行的思路,不斷規範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的管理,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巧家縣通過創新基層組織建設,點燃發展「紅色引擎」,切實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迅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村民生活富裕。
來源:巧家黨建 縣委組織部 陳國斌 耿芳 胡仁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