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裁員消息太多,不止職場老油條,應屆生們也紛紛表示很擔心,現在市場形勢這麼不好,一畢業不就等於失業麼?
當然,整體來說情況還沒到這麼嚴重的地步,只是說競爭變大了,對於個人的綜合實力考驗也更嚴格了。
但最近有網友發帖表示,很多名校的應屆生還是巨嬰心理:「太搞笑了,如果不是上級有指標,根本不會招這麼多應屆進來。校招的人都沒啥經驗,我招個985的錢可以招2個普本的,專科的成本更低,也更能吃苦,產能沒啥區別。」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沒能逃出程式設計師的爭論,類似於:憑啥覺得專科的人就不如985、211畢業的人?本科畢業工作3年和讀研3年的應屆生,哪種選擇更好?
這些問題已經被說爛了,也有很多網友辯證過,但大部分都是從提問人本身的角度出發,從一個招人者的角度,說出這樣的話,很多人是表示懷疑的。
就像有人說的,聰明非常重要,有的不聰明的雖然努力但你得反覆教他。那麼聰明是什麼?拋開那種天才不說,大部分看起來聰明的人,其實也是下了苦工了,他們是找到了學習的方法,所謂的戰術勤奮。
那麼學習方法怎麼發現並深化?這就是學習的過程帶給你的,不同的學校、老師、學習環境、同學氛圍等,都是其中的影響因素。上述說到的那些差別,大機率就是方法論的差別。
在討論中,可以看到很多名企的程式設計師都不是名校出身,為什麼這麼多程式設計師崗位都沒有高學歷要求?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電視上就經常播這樣的新聞「有多少多少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很多人就想了,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我還上大學幹嘛。
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天賦決定了你能達到的上限,努力程度決定了你能達到的下限。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只能怪自己不努力,怪自己眼光太短淺,怪不得任何人。
如果你註定要成為厲害的人,那問題的答案就深藏在你的血脈里;如果你註定不是厲害的人,那你便只需要做好你自己。
為什麼還是有企業會要求學歷?
其中一個方面是因為讀過書的人對待事情時有一定的邏輯性,有人說讀書沒有用,但大家都沒注意到,讀書會潛移默化影響我們的思想,一些處理事情的方法。
另一方面,沒有學歷的人中會含有這麼幾類人,第一種那就是千里馬,也就是無文憑人才;第二種是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的人;第三種是沒學識、沒文化、等著天上掉餡餅的人。像無文憑這種人才在社會上非常少,而且混在人群中,如果你是管理者,你要怎麼分辨哪些是人才,哪些是蠢才。
作為公司,目的就是賺錢,沒有時間,也不會花太經歷來分辨社會中哪些人會對自己有用。而且有時候判斷錯誤,將人渣招到公司來,誰都不想看到。
相對於有文憑的人來說,總體質量會優於無文憑之人,雖然有文憑之人也有敗類,但可以通過進一步面試和觀察來進行篩選。
那麼,學歷對一個程式設計師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有人說能力最重要,但那是幹活的時候;有幾個能力真的是特彆強的,如果真有那麼強的能力,還需要給人打工嗎?
客觀來上說,學歷一般的確會影響到程式設計師的職業生涯發展,讓程式設計師多走一些彎路;但真正重要的是,程式設計師應該正視自己學歷不足的客觀事實,並努力去嘗試改變這一現狀。
如果能夠堅持學習、敢於付出、樹立明確目標,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個人能力,即使一開始的學歷起點不高,也一樣能夠衝破種種阻礙,實現自我的職業生涯目標。
簡而言之:英雄不問出處,前提是你要努力成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