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冬春季食源性疾病防病提示

2024-01-18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如何預防冬春季食源性疾病防病提示

冬春季天氣寒冷,溫差大,在做好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呼吸道傳染病預防的同時,還需留心冬春季食源性疾病。近日,江蘇疾控發布相關防病提示,一起來學習。

預防諾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冬春季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高發季節,多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學校和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是最常見的感染高發場所。

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主任醫師馬愷介紹,感染諾如病毒一般症狀就是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我們整個人群對諾如病毒是普遍易感的。兒童、老人和一些免疫缺陷者,更容易感染。

專家提醒,諾如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也可通過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傳播。引起諾如病毒感染的食品主要包括:貝類(如:牡蠣、貽貝)、水果(如:草莓)以及綠葉蔬菜等。預防諾如病毒感染,要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特別是要做到飯前便後正確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瓜果蔬菜要徹底洗凈,牡蠣貝類等食品要蒸熟煮透,不喝生水等。

「如果感染了諾如病毒,在患病期間,儘量避免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處理病人的嘔吐物要戴上口罩、手套,並進行消毒清理。」馬愷說。

預防致病性微生物污染

雖然低溫不利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但是三明治、肉夾饃、漢堡等冷食類食品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儲存不當等原因,仍容易受到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

這些食品的加工要把好「原料關、加工關、冷藏關」三關,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及生長繁殖。

預防自製藥膳藥酒中毒

民間有用烏頭、鉤吻等製備藥膳食品和泡製藥酒來治療風濕疼痛相關疾病的傳統。但由於普通燉煮加工方式難以破壞這些有毒植物毒素的毒性,特別是烏頭鹼易溶於酒精,一旦處理不當,極易導致中毒。

應提高對烏頭、鉤吻等中毒危害的認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製備藥膳食品一定要在中藥師或營養師等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不買不喝來路不明或烏頭、鉤吻泡製的藥酒。

來源: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健康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90e9e884274a90967a5fdc1c6fe976b.html